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名家指點】拜登訪歐「抗中」算盤打響了嗎
2021-06-21 01:12    香港商报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潘錫堂

 美國總統拜登出訪歐洲8天,停留英國、比利時、瑞士,從6月10日美英峰會簽署《新大西洋憲章》,重申美英特殊關係開始,到6月11日起為期3天的G7峰會,再到北約峰會、美國與歐盟的峰會,然後到美俄峰會,一連串的美國外交大戲。拜登此行企盼達成三個目標:一、宣告「美國回來了」,重振式微的國際組織;二、期待歐洲盟友加入美國倡議的「抗中」結盟;三、戰略上穩住並拉攏俄羅斯,一併聚焦「抗中」。本文先集中探討拜登藉G7峰會、北約峰會、及美歐峰會,敦促歐洲國家一起結盟「抗中」,其成效如何?產生的影響及後續發展又如何?

 美國要維持全球霸權憑恃的是國際體制,尤其是必須重新主導國際組織。由於已有半世紀之久的G7,其GDP已由剛開始佔全球的八成降為目前的四成,但仍然堪稱全球經濟重鎮。拜登此行先藉由G7峰會及會後「聯合公報」,體現其結盟相關各國一起遏制中、俄,尤其「抗中」更是重中之重。從「中國議題」充斥整個G7會議及「聯合公報」內容,即可看出,含:重啟徹查新冠病毒的起源、未來一年捐贈10億劑疫苗反制中國的「疫苗外交」、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兩岸議題和平解決」(如同美日峰會、美韓峰會)、特別關注東海與南海局勢、力挺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提供發展中國家鉅額的基礎建設基金、用以反制中國的「一帶一路」等;尤其,G7也批評中國對新疆與香港的治理,還在香港問題上,讓英國特邀澳洲、印度、韓國、南非領導人參加此次G7峰會加入「抗中」行列,並邀韓國、南非也效力加入援助非洲,共同反制中國的「一帶一路」。

 開了頭 欠具體

 然而,G7內部也有所分歧。諸如:美國想以「重建更美好世界」計劃力抗中國的「一帶一路」,只是開了個頭,卻未有具體的資金投資計劃;「聯合公報」中如美國抨擊最激烈的新疆維吾爾族勞工問題的措辭被淡化修改為人權問題;歐洲各國中,特別是與中國經貿投資關係密切的德國和意大利,反對將G7視為「反中」集團。尤其,反制「一帶一路」造成的債務陷阱及中國影響力,拜登強調所有基礎建設應該是價值驅動、透明化及永續發展,但G7提不出具體經費來源及時間表,10億劑疫苗則遭批判無法滿足全球需要的110億劑。換言之,美國雖在G7峰會有所斬獲,重建西方世界的聯合陣線,但無法完全抑制中國的崛起,只是開啟美中長期競逐的一個新階段。

 北約未視「威脅」

 再者,在拜登主導及聯手結盟一起「抗中」之下,北約峰會於6月14日發布的會後公報首度指名中國「對國際秩序及北約安全形成系統性挑戰」。北約峰會的會後公報雖也提及俄羅斯造成「威脅」,但北約實際上將持續與中國維持建設性對話,並未如拜登所期待的,北約只配合美國一起來「抗中」,北約仍與中國形塑「競合的關係」,北約更關注俄羅斯對北約帶來的威脅,亦即:峰會後公報的內容所訴求的,是北約更重視歐洲與北美的安全。換言之,北約真正擔心的還是俄羅斯,首要任務即是防禦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歐洲盟邦並不像美國一樣,將中國視為頭號「威脅」,事實上,部分中、東歐國家還有點擔心,美國可能會把在歐洲的軍事資源,轉移至亞洲對付中國。

 至於拜登另外參與也主導的美歐峰會,也在6月15日峰會後發布「聲明」,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兩岸問題和平解決」,在在體現歐盟也配合拜登一起共同反制中國之政經影響力,但歐盟之成員國各有不同意見,使得歐盟要與美國結盟「反制中國」,在強度上與步伐上,是有所不一致的,表面上一起「反中」,實質上卻各有想法與做法。例如,德國與歐盟高峰會主席米歇爾強調中國是個競爭者,但同時諸多問題需要中國的合作。無獨有偶的是,究竟是否共同成立一個中國議題工作小組,德、意等國也不約而同贊成該小組應明確其目標,例如在氣候、貿易等議程,明顯不願推動「反中」。

 

 總之,拜登此行訪歐,在重新主導國際組織上獲致一定成效,可是歐洲國家對於拜登力推結盟歐洲一起「抗中」是有疑義與分歧的。也就是拜登想聯合歐洲對抗中國,但歐洲不願將中國定義為敵國。整體而論,英、法、加等國大致同意譴責中國違反民主的作為,德、意及歐盟的態度趨於猶豫與保留,尤其德國相當反對在「公報」、「聲明」中特別針對中國。由此觀之,歐盟的立場或許會在民主價值上趨向美國,然而美歐雙方在意的點很不相同:美國擔憂如何「守住霸權」,而歐盟較傾向個案式的合作;再者,拜登想團結北約,但東歐對美俄接觸仍有疑慮。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