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應對少子化各國出奇謀
2021-06-21 01:43    香港商报
 

  應對少子化各國出奇謀

 【商眼睇世界】出生率下降和人口增長放緩等近來成為熱門話題。近年來,除了非洲,全球多地均現出生率下降,不少國家面臨人口萎縮趨勢。醫學期刊《刺針》發表研究稱,受生育率下降影響,全球人口預計將由當下約78億,2064年達到峰值約97億後就會萎縮,到2100年將降至88億左右。人口增速減緩趨勢可能有利於自然生態環境,但其所衍生的勞動力不足、經濟增長衰退、老年人口負擔等,可能更會令整個社會吃不消。內地近期出台三孩新政,熱議聲中,大部分民眾重點關注其配套措施將如何落實。而事實上,全球許多國家在生育政策調整方面有值得借鑒的案例,從中或許可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香港商報記者 戚瀚丹

 全球:人口衰退趨勢已成

 不久前,《刺針》發表的全球人口研究報告預測,到2100年,在195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83個生育率將低於人口更替水平。當中,事態最為嚴重的有日本、泰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23國,本世紀末人口甚至可能不足現時的一半,中國人口也可能將從現在的14億減至7.32億。

 人口統計學家指,全球總和生育率(即平均一名女性生育的孩子數量)正在下降。如果這個數字下降到2.1以下,人口總規模就會開始下降。「這種變化可能需要十幾年才會發生,但一旦開始,人口衰退就會呈指數級螺旋上升。」美國、澳洲和加拿大等國出生率徘徊在1.5至2之間。人口大國印度和墨西哥等,總和生育率亦已下降或正在下降至2.1以下。在發達國家中,韓國已成典型案例。2019年,韓國生育率已降至0.92的歷史低點,為發達國家中最低。這意味,平均每名韓國婦女生育不到一個孩子。

 中國和美國本月公布的人口普查資料也顯示,兩國人口增速正繼續放緩。美國過去10年人口增長7.4%,為美國史上第二低增速,僅好於大蕭條時期。中國前幾日公布的「七普」資料顯示,家庭戶平均人口為2.62人,三口之家數量已經不足,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了獨居或丁克。

 至於全球生育率下降的原因,《紐約時報》稱,女性教育程度提高、生養子女焦慮以及更多的避孕方式,讓更多家庭推遲生育,致使更少嬰兒出生。性別不平等及生活成本高昂也導致年輕人不願結婚及生育。

 歐洲:立法保障育兒家庭

 為減緩上述大趨勢,歐洲一些「福利優才生」國家不斷完善生育褔利,並成為不少國家的參考對象。

 例如,德國增設和擴大託兒所,為抽空育兒而選擇當兼職的家長提供津貼,2016年曾錄得該國自1973年以來的最高生育率。該國又從法律層面提供更多平權保障,減少女性的職場不公,還鼓勵企業提供彈性工作時間及居家辦公的可能性,讓有孩子的員工有可能兼顧事業和家庭。

 瑞典不但允許母親休產假,還立法規定父親也可休產假。如父母雙方休滿共480天,父母每人240天的產假,還可領取獎金。此外,孩子從出生後到16歲都可享受財政補貼。

 丹麥規定,從孩子出生一直到18歲以下都可獲得財政補貼。同時,新晉父母可享受一年帶薪產假,其中母親全薪產假為18周,父親兩周,剩餘部分夫妻可自行分配。

 荷蘭母親一般有16至20周有薪產假。自2020年8月1日起,新生兒出世後,父母即可享有26周育兒假期,直到孩子滿8歲為止。其中,9周須在孩子出生後首年用完,期間可獲發一半工資,給予父母們極大的育兒便利。

 為延緩人口萎縮,美國、澳洲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側重於吸納年輕移民。

 亞洲:失敗教訓可資借鑒

 在亞洲,很多國家和地區亦採取措施挽救生育率,惟效果並不樂觀。日本5月初報告顯示,15歲以下少兒僅佔全國人口11.9%,為戰後新低。數據顯示,日本成人紙尿褲銷量已超過嬰兒紙尿褲。

 韓國統計局資料顯示,總和生育率持續下降,2018年0.98,2019年0.92,2020年降到0.84,連續3年低於1,人口進入負增長。韓國最新政策指,從2022年起對1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每月發放一筆新的育兒補助,以及向準父母發放生育補貼;在子女未滿1歲情況下,父母如分別向工作單位申請休3個月育兒假,每人每月均可領取一筆津貼。現時,韓國生育率如此之低,主要原因有:一是人口過度聚集於首爾都市圈,導致房價不斷上漲,首爾房價最近4年上升89.7%,高房價是生育率的一大殺手。二是社會對於女性要求過於苛刻,女性需為生育付出很高代價。三是韓國人工作時間過長,育兒時間不足。

 再如新加坡,雖然也不斷加大鼓勵生育的力度,但總和生育率依然不斷下降,1995年為1.71,2002年之後則一直低於1.4,近年則徘徊在1.1至1.3之間的低水平;2020年降到1.1,是該國歷史最低水平。該國去年10月宣布,凡在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出生,符合條件的新加坡籍新生兒可獲得政府3000元坡幣的一次性補貼,惟其成效究竟如何尚待時間檢驗。

 回顧日、韓、星三國的人口政策歷程,都經歷了從節制生育向鼓勵生育的轉變過程。其鼓勵生育失敗的教訓,有以下幾點啟示:要提高生育率,一是要消除就業市場中的性別歧視,保障女性公平就業權利。二是要適當縮短工作時間。

 中國:三孩新政配套跟上

 中國目前仍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國,按國家統計局最新普查數據,現時人口超過14.1億,雖保持了增長,但出生人口和出生率自2018年後即連年下跌,2020年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僅1.3,遠低於維持人口穩定的2.1。為改善人口結構、應對老齡化,2016年內地終結近40年的「一孩政策」、實施「全面二孩」,不久前更宣布實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三孩新政引來不少爭議,歐亞諸國生育政策的成敗得失,對中國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和配套措施應可借鏡。至於香港,2020年僅有41955名嬰兒出生為40年最少,今年預計將跌破4萬——如何提升生育率,減慢「銀髮城市」成型速度,港府須付出更多努力。

 人口問題是全球性問題。西方先富後老,尚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應對;內地未富先老,解決人口問題方面就面臨更大挑戰。但由於有優越的政治體制,加上社會福利制度的改革、經濟增長模式的革新,中國有機會突破西方經濟體面臨的類似問題。但要想解決人口問題,都不得不考慮社會觀念的改變、科技的進步以及經濟的創新。在個人主義、女性權益、自由主義盛行的當下,各方面影響都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終研究出一套適用自身情況的解決方案來。

 面對少子化趨勢,各國在鼓勵生育的同時,要注重將配套措施相應落實。 新華社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