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童越報道:據財政部23日消息,1-5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282164.4億元,同比增長30.5%,兩年平均增長8.9%;1-5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17939.3億元,同比增長1.7倍,兩年平均增長13.5%。繼首季開門紅之後,國企主要效益指標在二季度繼續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從一個側面顯示中國經濟穩定向好。有專家卻表示,民企利潤增速不及國企,體現出經濟恢復的全面性、整體性仍然不夠,需加大對中小企扶持。
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向好
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分析師王靜文向本報記者表示,1至5月國有企業營業收入兩年平均增長8.9%,較1至4月加快0.5個百分點;利潤平均增長13.5%,較1-4月加快3.5個百分點,反映出經營狀況持續改善,國有經濟運行穩定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他表示,這與中國經濟的持續恢復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與上游產品價格的飆漲有關。
看好二季度經濟也逐漸成為共識,中國社科院昨日發布調研結果預判,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12.2%左右,全年經濟增速為9.4%左右。
民企改善速度顯慢於國企
王靜文表示,相比較國企而言,民企因為大多處於產業鏈的中下游,一方面缺乏定價權,另一方面又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其經營狀況雖也在改善,但速度要明顯慢於國企。如1-4月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長186.8%,而私營工業企業僅同比增長69.2%。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文韜表示,由於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且漲勢加快,使得小型企業困難增加。因為小型企業議價能力較弱,在原材料價格較快上升時抵禦風險能力不足。5月份小型企業PMI下降2個百分點至48.8%。小型企業PMI指數明顯低於大中型企業,且處於榮枯線以下的情況,這反映經濟恢復的全面性、整體性仍然不夠。文韜預計,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或將延續到三季度,對中小企業將繼續構成較大壓力。
王靜文建議,為民企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一是做好穩價保供工作,避免上游產品的進一步飆升對於中下游企業的衝擊;二是做好中小企業的紓困工作。據悉,繼此前國務院就金融機構讓利實體經濟作出部署之後。近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與市場監管總局派出多個聯合工作組,赴有關省市就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問題進行調查。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資源和政策向中小企業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