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昨日,「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暨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活動在香港理工大學拉開帷幕。「最高尚的愛、最偉大的愛是愛國家。」作為訪港國家重大航天項目科學家團隊的重量級嘉賓,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以《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為題,發表了長達約90分鐘的演講,現場多次響起熱烈掌聲。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在香港大學舉行了另外一場題為《九天攬月》的精彩講座,介紹中國探月工程的基本情況和主要收穫。
從昨日起,負責「神舟」「長征」「嫦娥」「北斗」「天問」等國家重大航天項目的6位航天專家陸續走進香港校園,希望航天精神能夠影響香港年輕人為國家發展多作貢獻,激勵香港青年學子樹立科學夢想和自立自強的科技自信。
戚發軔分享4個「特別能」
昨早,航天科學家團隊首場講座在理大舉行,「神舟之父」戚發軔院士分享了三大航天精神,分別為「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他說:「中國人非常關心航天,成功了,支持!失敗了也能理解。這一點很了不起,更重要的是,我們偉大的事業孕育了自己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了事業的發展,在這點上,中央非常的重視。」
戚發軔說,1999年國家提出「兩彈一星」精神,特別加入了「熱愛祖國」的表述,就是希望年輕的航天人可以真正理解愛國精神,為國家的航天發展作出貢獻。到了2003年的「載人航天」精神,也希望航天人要「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2016年,中央把每年的4月24日定為航天日,希望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戚發軔還提到,1986年底,航天工業部黨組提出「航天傳統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於攀登」,他自己有深刻體會,認為核心內容應該是自力更生。他說,一切靠自己,不能靠別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事業,要發展要壯大,要超越他人,只能靠自身努力,不能靠別人。
「愛國並非高不可攀」
談起對國家的熱愛,戚發軔說,「最高尚的愛、最偉大的愛,是愛國家。你愛這個國家,才能把最寶貴的東西獻給國家。」要提倡和教育年輕一代愛國家、銘記歷史,要讓他們明白,是因為有了先輩的付出,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愛國也並非高不可攀,只要每個人把自己的工作、事業做好,也是愛國的體現。
對於香港學生是否有機會到國家的航天部門實習、工作,戚發軔表示,中國航天事業需要各地年輕人參與,真心實意地歡迎香港的年輕人參與到國家的航天事業中來,包括也可以在香港參與有關的項目。香港理工大學容啟亮教授的團隊,就有很多直接或間接參加到國家航天工作中的年輕人。隨着中國即將建成太空站,很多的機會都將對港人開放,歡迎港人的參與。
胡浩:探月「三步走」全部實現
昨午,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在港大以《九天攬月》為題,分享自2004年以來中國探月工程的發展歷程。回顧中國探月工作總體部署,胡浩介紹,2004年探月工程獲得批准立項,2006年發布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要求在2020年完成「繞、落、回」三步走計劃,即繞月飛行、落月探測,以及在月球採樣。他表示,「三步走」安排非常好,目標明確,每一步都在前一步基礎上跨越;另一方面,每一步要達到的技術目標都很清晰。他說,到去年年底,中國已經實現了全部目標。
胡浩介紹月球採樣時指,取樣分為表取(月球表面抓取一部分月壤)和鑽取(鑽到月表以下把月壤整體取出來)兩種方式。他特意提及香港理工大學研製的表取採樣設備、相機、封裝裝置等;鑽取設備則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提供。
「有夢想才有內生動力」
胡浩說,經過10餘年的探索,中國科學家對於月球已有深入了解,嫦娥六號被賦予使命,預計將於2024年左右啟動。他亦說,航天的特點就是要有夢想,有夢想才能有內生動力,就正如那句話:一個民族一定要有仰望星空的人。
訪港「天團」星光熠熠。除戚發軔、胡浩外,還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
「通過專家的講座,相信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一代能更真切地了解航天精神,提升對國家的自豪感和歸屬感。」特區政府創科局局長薛永恒如是說。據悉,國家重大航天項目科學家團隊的訪港行程還包括多場於大學和中學舉辦的報告會、航天科技交流沙龍及「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揭幕儀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