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疫下「遊夜龍」祈水陸平安
2021-06-27 01:29    香港商报
 

  在疫情影響下,端午鑼鼓聲稀,還能響鑼的,除了個別私人團體的小型龍舟賽,只有是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內的特色龍舟項目。當中大埔石氏家族及大埔鍾氏穎川堂成員「遊夜龍」活動市民不但少認識,亦鮮有機會觀看,因龍舟半夜才出發,扒往吐露港,紀念祖先700多年前於海上救助宋朝皇帝事。記者旁觀石氏家族扒夜龍,問杯後,出發時間是零時15分,是罕有的早出發時間,個多小時的遊夜龍行程,順風順水,宋帝神像安坐船中,眾人扒夜龍疾徐有度,在月明星稀下,祈求水陸平安。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四氏制服各有代表色

 夜半扒龍舟不是香港獨有,但本港的遊夜龍別有歷史底蘊。綜合石鍾兩姓族人所說以及一些舊資料,700多年前南宋末年,相傳宋室君臣為避元軍追殺,南逃至廣東惠東一帶時,宋帝昺深夜遇險,幸得當地七位不同姓氏鶴佬漁民(包括石、鍾、李、徐等)救駕,宋帝嘉許他們忠勇,賜予「宋朝國王,天子同家」、「千子萬孫」等稱號。其後宋室蒙塵,漁民們為紀念救帝事件,舉行端午遊夜龍活動。其後七姓中部分後人移居大埔元洲仔,將遊夜龍習俗帶到香港。據悉早年元洲仔遊夜龍的漁民分別為石、鍾、徐和李四姓。但徐及李兩姓人只遊了幾年夜龍便停止(李氏後在惠東繼續這風俗),仍繼續至今者唯石氏及鍾氏。四個姓氏扒夜龍制服各有代表顏色,石氏為紅色、鍾氏為黃色、李氏為綠色、徐氏為藍色。

 按習俗,兩姓人扒夜龍在五月初五端午凌晨時分,地點在吐露港海域。昔年元洲仔未與新大陸連成一體時,漁船停泊在元洲仔的兩姓人,扒夜龍地點在元洲仔對出海面,但上世紀七十年代政府發展大埔新市鎮,元洲仔與陸地相連,他們便改在三門仔對出海面扒夜龍。

 辛丑年五月初四日(6月13日)晚上6時半,記者在三門仔海堤坐上駁艇到對出石氏漁排。漁排此時已泊了即將夜遊的龍舟,它已布置得七七八八,新造的龍頭和龍尾已裝置好,成為長形艇模樣的龍舟頂部布滿旗幟,如「宋朝國皇」旗、令旗、清道旗、石氏旗,石氏族人正在掛上寫有「千子」、「萬孫」字的電燈籠,稍晚將安放好羅傘、幡及兩盞新置大燈籠,規格如皇帝出巡。

 漁排亦是出發前舉行儀式的地點,上有神龕,內放一大一小的宋帝昺神像,龕的對聯為「威功宗德流芳遠、武孝孫賢世澤長」,橫批是「宋朝國皇」,龕後有黃色大布,橫寫大字是「宋朝國王,天子同家」,直寫「扶宋室丹心昭日月, 衛社稷義勇壯山河」。龕前有神,放置祭品。

 有助加強族人凝聚力

 石氏宗親花炮會主席石偉民表示,石氏扒夜龍歷史悠久,其父親曾說在鄉下惠東平海時已有扒。年近70歲的他稱﹐幾歲就參與這項活動,親身扒夜龍亦有半世紀,因此石族在港遊夜龍最少六七十年。他續說扒夜龍很有意思,除紀念宋帝昺、讓族人不要忘記救駕功勞,每一年出海亦讓已上岸的族人團聚,加強凝聚力。此外,他曾聽過老人家說,扒夜龍是打雪水(深夜海水冰涼),扒時不是要鬥快,重點是扒過夜龍後,身體健康。現場所見,大約有七八十人,小部分為婦女,她們負責煮食物,晚飯菜式豐富,富喜慶及漁民特色,如蝦、雞、鮮魚、魚乾等。

 眾人吃飽後,8時正舉行問杯儀式,以決定出發時間、採青地點以及來年的頭人即負責人。今年有268丁(男性族人)捐款參與扒夜龍活動,有族人將當中70個丁的名字寫在紅紙上,看誰會獲祖先眷顧,成為來年頭人(一正三副)。大家向視為先祖的宋帝昺神像上香後,即以鶴佬話問杯,由石偉民負責擲杯,以兩勝一寶規則來決定,大約花了3分鐘時間,便獲祖先告知出發時間為零時15分,採青地點為汀角路雅景花園對出海邊。及後再花約25分鐘卜出下一屆頭人,正頭人會與三位副頭人負責下一年的扒夜龍活動。從前正頭人會待扒夜龍完成後,迎請神像回家供奉一年,近幾年神像請回到大埔石氏宗親傳統夜龍總會供奉。

 石氏祖先批零時出發罕見

 至大約10時,眾人吃過消夜,體力更充足,靜待揮槳時刻。接近出發時間,先為新造龍頭點睛開光,簪花掛紅,隨後20名石氏壯丁逐一登船,較細小的宋帝昺神像安坐龍舟中央,準時零時15分出發一同遊吐露港。這時三門仔對出外海一片漆黑,不久天空落下絲絲微雨,惟海面依舊平靜無浪,扒了17分鐘後,終到達採青地點雅景花園對出海邊,雨此刻停了,兩名壯丁開電筒,涉水走入黑色樹林,回來時手拿一紮象徵長壽的榕樹葉放在龍口中。

 續下航程雨絲驟下,但多時還是雨過風清,石氏壯丁不時奮力扒夜遊龍,坐於中央者沿途化寶,祭祀水中的游魂野鬼,龍舟先後到達大埔墟天后宮和元洲仔大王爺廟對出的海面,捧神像遙拜,之後扒回三門仔漁排,下船前壯丁將船艙「龍蛋」即李子拋給岸上族人,吃後可保平安。神像同時奉回神龕,遊夜龍於凌晨1時33分結束。

 負責採青的石玉龍參與扒夜龍40多年,他說,過往扒夜龍,大多數是三四時出發,今年這麼早是很罕有,比鍾氏扒夜龍還要早(今年是凌晨2時半)。他指問杯時間以半小時為一跳,所問最早時間是晚上11時45分,但不獲祖先准許,再問杯零時15分這時間,祖先通過。相信在疫情影響下,「宋帝昺」也想大家快快扒完,早些回家休息。事實上,去年也因疫情緣故,先祖「准許」大家破天荒未到五月初五就扒夜龍,於初四晚上11時出發。而去年及今年的活動也因疫情取消到酒家晚宴。由此費用也節省,石偉民說今年扒夜龍所費在4萬元以內,由各參與男族人付丁錢集資,丁錢為每人200元。

 盼疫情早退鑼鼓聲重響

 另外,石氏族人也應邀參與端午節當晚在大埔林村河舉辦的扒「夜光龍」活動,同場表演的還有鍾氏穎川堂。這項活動由大埔鄉事委員會主辦,大埔五姓漁民協辦,目的是驅瘟祈福抗疫,去年首辦,今年是第二次,更具規模,在寶鄉橋上有亮燈儀式,亦向觀賞市民大派「龍蛋」即李子,期吃後保平安。兩條龍舟裝置及人腳一如凌晨時分的遊夜龍,8時多開始扒,在寶鄉橋至南運路之間的林村河水道來來回回扒了20多分鐘,河道兩旁站滿市民,在鑼鼓聲中看得歡天喜地,有市民說,希望疫情早退,明年可聽到更多鑼鼓聲。

 

 林村河扒夜龍祈福,前方及後方的分別是石氏及鍾氏的夜龍。  文錦豪提供圖片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