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袁武
早前,我有幸赴京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莊嚴宣告讓我深受感動。習主席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以及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將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目標邁進。香港更應從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中學習,奮力向前,與祖國一起擔當民族復興的責任。
在黨的領導下,內地經濟高速增長、社會民生穩定發展,成績舉世矚目,身為中國人均感自豪。無論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是在改革開放發展時期,到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國家逐步實現經濟躍進,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邁進,這些均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有效領導。香港在不同階段受益於共產黨和國家長足發展,特別是「一國兩制」的實施,讓香港的獨特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為香港繁榮穩定提供堅實基礎。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加上當時西方國家對內地實施貿易封鎖和禁運,使新中國的戰後重建和經濟受到極大考驗。香港中華總商會前輩先賢矢志參與建設新中國,透過香港的地緣和工商界人脈優勢,推動有利祖國和香港經濟發展的事務;中總更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家懸掛起五星紅旗的愛國愛港商會。
上世紀60年代初期,香港經歷水荒的日子,周恩來總理拍板把東江水引到香港來,保障了香港食水供應,支持本地工商業發展,體現了國家對香港同胞的愛護和關心。香港中華總商會適逢其時向兩地政府提出了引東江水到港,擔當了牽線搭橋和保障工程順利進行的角色。
此外,香港糧食供應長期依賴進口,在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下,特安排了每日開行三趟的「定期、定班、定點」列車,向港澳供應優質鮮活商品,稱之為「三趟快車」,經深圳運抵香港。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三趟快車」最輝煌時期,被譽為保證港澳供應的生命線。
助力內地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變革,不僅助力國家取得驕人的經濟成就,也改變了香港的歷史命運。內地提供土地、勞動力和優惠政策,吸引港商北上設廠,還引進市場化管理經驗和國際商業網絡,促成中國建立「世界工廠」的地位。過程中,港商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貢獻者也是受益者。除壯大自身製造業的規模,香港為內地工業擔當轉口貿易港的角色,也間接帶動香港與商貿服務有關的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隨中國在2001年12月成為世貿成員,更進一步刺激香港的金融、貿易、運輸物流和法律部門的迅速成長。
自2003年開始,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訂了CEPA及多個補充協議,讓香港貨物及服務貿易享受優惠待遇。其中「個人遊」計劃更帶動香港走出SARS陰霾,及後香港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儘管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因與內地經濟的緊密聯繫,香港經濟復蘇反彈均較其他地區為快。
大灣區建設帶來新契機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共中央亦領導國家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大跨越,並在多個重要範疇積極支持香港繁榮發展。其中,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建設更將成為香港經濟復蘇並迎來龐大發展新機遇的重要支撐。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金融機構可為大灣區實體經濟提供跨境投融資服務,也可與大灣區合作推動金融科技的跨境應用。香港專業服務可擔當聯通國內國際市場的重要橋頭堡,滿足大灣區對高端服務業的需求。香港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吸引國際創新資源的制度優勢,既可配合大灣區創新科技中心建設,也有助推動本地創新及科技產業邁向更多元發展。
香港青年更應把目光放遠,善用大灣區的雙創基地,尋找更廣闊的事業發展空間。在大灣區內工作和生活的經驗,不但能增加對國家的認識,更可幫助開闊眼界和建立人脈關係。
總括而言,沒有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香港就沒有今日的成就,與國家同發展共繁榮是香港的未來路向。過去一段時間,香港受黑暴煎熬,中央制定香港國安法,並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讓香港由亂入治,經濟社會重回正軌。業界須把握當前穩定營商環境,配合國家「雙循環」和「十四五」規劃發展新機遇,以香港自身優勢尋找新定位,戰勝挑戰,與祖國攜手開創更光輝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