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興建中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簡稱「港深創科園」),被視為港深合作的「世紀工程」,不僅打破了兩地地理分隔,亦為港深共建創新城市邁出重要一步。專家認為,港深創科園未來應聚焦信息、醫藥、生物科技以及數據中心,當前園區建設要優先改善周邊交通,並為大型企業進駐提供更多誘因。
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港深創科園位處港深邊境的深圳河畔,鄰近落馬洲關口,與皇崗海關僅一河之隔。該創科園佔地87公頃,現時尚處於開發初期,仍頗具鄉土氣息,與對岸深圳福田區林立的商廈形成強烈對比。港深創科園既可擴展香港的創科生態圈,園區企業亦可乘鄰近中國內地之便,借助深圳的供應鏈和生產實力及人力資源大力發展。預計港深創科園落成後,將提供最多120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是現時香港沙田白石角22公頃科學園面積的3倍。
林鄭:8大政策方向推創科發展
今屆特區政府過去3年史無前例地投入1100億元支持創科發展,「十四五」規劃首次明確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深化香港與內地的科創合作關係。林鄭月娥於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說,過去4年港府循8大政策方向推動創科發展,包括增加研發資源、匯聚科技人才、提供創投資金、提供科研基建、檢視現行法規、開放政府數據、改變政府採購方法和加強科普教育。
在同一場合,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強調,本港將從外循環及內循環兩方面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助力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外循環方面,港府將繼續透過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為合資格機構輸入海外和內地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同時透過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匯聚更多世界級科研人員,助力本港發展成為環球科研合作中心。該平台首批約20間研發中心和實驗室已於今年首季在香港科學園啟動,其餘約7間研發中心將於今年陸續啟動。內循環方面,港府今年初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並全力推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發展,第一批次共8座樓宇料於2024年開始分階段落成。
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重要抓手
香港科技園公司已經成立全資子公司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全面統籌港深創科園的上蓋建設、管理、維護和營運等工作。
據了解,港深創科園計劃分兩期發展,合共興建67座樓宇,首幅土地將於今年底前交付。第一批次含8座樓宇建造工程,涉及11.7萬平方米樓面面積,約於6年內分階段落成。第一階段先建3座,包括兩座濕實驗室及1座創新斗室及附屬設施;第二階段則包括3座辦公室及乾實驗室,以及兩棟濕實驗室。
港府預計,河套區今年內完成平整首幅土地後,隨即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據立法會文件顯示,第一批次的樓宇及至2024年起才會分階段落成,除了多個實驗室,還包括提供約100個住宿單位的「創新斗室」、辦公室及高等教育及商業設施,料首階段發展所需資金約為181.35億元。
展望港深創科園發展完成後,落馬洲一帶將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港深創科園是港府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重要抓手,港府正與深圳市政府攜手,將之建設成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實現「一國兩制」下的「一區兩園」。
生物醫藥可成核心產業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港深創科園除了有助帶動香港的創科產業,若從中結合深圳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創科產業,相信有更巨大的優勢。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會長洪文正亦認為,現時本港的數碼港和沙田科學園,未有足夠空間吸納初創企業,相信發展港深創科園,一定會有助理順香港的創科產業。
究竟港深創科園應聚集哪些產業?根據港府規劃,港深創科園將發展醫療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機械人、新材料、微電子及金融科技。洪文正認為,除發展晶片應付內地的巨大需求外,港深創科園還應以香港生物醫藥作為核心產業。此外,亦可考慮在園區內設立大數據中心。
方舟認為,園區應以發展生物醫藥、物聯網(IoT)及晶片等產業為核心,「若加以配合5G及將來的6G技術,將會使河套區整個產業生態發生截然不同的變化」。若園區要發展生物醫藥,必須使用人體樣本試驗,但由於人體樣本不能跨境流動,加上香港人口較少,難以單獨採集足夠樣本;若香港利用港深創科園這個平台,則可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
方舟坦言,若按現時「先建造、後招租」的方式發展速度會較慢,他建議若科技巨頭願意進場的話,可先行批地予他們,讓他們自行發展園區物業;即使園區物業最終由官方擁有,也應租予大型企業,而非只租予初創企業。
發揮「創科自由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河套區周邊的落馬洲,現時仍只有鄉郊道路,難以滿足園區落成後的巨大車流。方舟認為,應趁機審視整個新界北部的交通規劃:「隨?新界北部靠近邊境的地區未來陸續開發,單靠今天東鐵線連接新界北部及香港島的交通實在是不夠,故有必要發展類似現時機場快線(連接中環及香港國際機場)的鐵路快線」。事實上,落馬洲站作為連接深圳和香港的口岸車站,平日已相當擠迫,加上東鐵北環線暫未計劃在落馬洲設站,專家分析相信,難單靠東鐵線落馬洲站疏導園區人流。
至於創科園在粵港澳大灣區高新科技園中應該發揮什麼角色,方舟認為,港深創科園應發揮「創科自由港」的角色,以應用科技為發展重心,實現粵港澳大灣區之內「最具自由的創科平台」的角色。洪文正則認為,雖然港深創科園目前屬科技園公司旗下,但應在園區落成後將之分拆出來,由獨立於數碼港及科技園公司的機構管理。
另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藉此機會發展成為創科產業的融資中心。方舟表示:「昔日香港過度發展金融和地產,現時新經濟佔全球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大,香港可藉此發展成為創科產業的融資中心;而內地也可借助香港這個融資平台,扶助內地創科產業的高速發展」,香港除了發展股票市場,在開發港深創新科技園的過程中可吸引私募和創投基金公司進駐,透過香港資本市場投資內地科技創投產業。
落馬洲村民冀做好交通配套
鄰近港深創新科技園的落馬洲村,對香港和深圳兩地政府落實發展科技園深表歡迎,認為未來港深創科園的範圍可考慮擴大,惟園區未來要首先處理好交通配套。
張桂芳是落馬洲村村長,上世紀60年代曾遠赴英國營商,1995年回流香港。作為原居民的他坦言,深圳口岸周邊到處是高樓大廈,而落馬洲村至今仍到處是荒地,「長年生蚊」,「由落馬洲直到馬草壟盡皆荒地,為何不能採取『一河兩岸』方式發展落馬洲?」
因應政府收地,受影響的落馬洲村村民預計將於今年7月至8月收到政府賠償。張桂芳認為,河套區的發展範圍應予以擴大。「將來在河套區上班的人會多達6萬至7萬人,如何解決居住問題?交通又如何疏導?這是應該注意的事!」他說。
另外,鄰近港深創科園的下灣村村長郭海賢擔心,下灣村長遠來看可能遭遇「滅村」風險,他期望政府在盡量保留原始村落特色之餘,另覓土地供下灣村村民重新安置,「若將來要搬遷整條村落,可以先收到賠償,再另覓土地重新安置村民,如當年下灣漁民新村的安排一樣」。
【拆局解码】配合灣區建設 開拓多元產業
港深創科園開發已然起步,未來園區應主攻哪些產業?不僅香港和深圳兩地政府都煞費思量,不少高新科技企業也密切關注,期望公司因應政策走向作出適當部署。若兩地政府在發展前期做好產業布局,既可促進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也將使粵港澳大灣區創科中心更具光芒。
據港府交予立法會的文件顯示,港深創科園計劃優先發展6大產業,包括醫療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機械人、微電子及金融科技。從香港角度而言,若透過發展港深創科園開拓上述產業,除了有助於香港開拓新產業外,也有利於香港開拓新的融資來源及發展機會。
雖然已訂立主攻的產業,但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港深創科園落成後是否還適合當時的產業環境?故此,在確立園區主要產業時,政府的確應有「超前部署」的思維,方才不會落後於未來的形勢。
另一個問題就是港深創科園與鄰近高新科技園區的協調發展。深圳已有不少科技巨頭,如騰訊及華為等,且均已在深圳設立總部,故當地高新科技園區,均以通信、數字視聽及集成電路為重心。港深創新科技園要取得成功,除了必須開拓新產業外,也要迎合鄰近科技巨頭的需要;為避免資源重疊,則要與鄰近高新科技園區加強協調,不要同時搶攻同一產業,以使粵港澳大灣區創科中心的效益提升極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