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經歷小股災。繼前日急挫近1000點,恒指昨日最多再瀉1100點,連同上周五計算已累跌3日,市值蒸發多達9.5%。雖然25000點關口失而復得,但已連續兩日處於250天線以下,意味重大支持位已告失守;由於跌得太急、太深,短期內不排除出現反彈,惟鑒於目前市況風高浪急,投資者入市誠須更加謹慎。
造成今輪股災的主因,一般認為與內地收緊對教育股、科網股的監管有關。最近教育股尤其受壓,個別股份自高位起計驚人地累瀉九成之譜;科網股亦是重災區,恒生科技指數昨跌近8%。內地去周六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過往教育機構的營運模式及盈利能力肯定有所改變,但毋庸置疑,這是有利社會及下一代長遠健康發展的應有之義;過程中,市場出現短期陣痛既屬正常,有關方面不能因此被市場牽着走,去改變原來的好政策。同一道理,也適用於不斷加強完善對科網企業的監管,不能因為一時市場動蕩,而放棄保障行業及社會整體的可持續發展。過去有所謂「央媽」說法,意指各地監管部門總會呵護股市向好;現在的事實反映,長遠向好必然較短期波動來得重要。
此外,美國加強打壓中概股,亦為跌市元兇。華府對中國的壓制,由透過種種手法迫令中概股退市,到美證監最新要求在美上市中企披露政府監管風險云云,皆是不公平、不合理、極具針對性的惡意操作,事實上科網股之跌便非近日之事。不必諱言,國際地緣政治環境日趨複雜,都增加了市場不明朗因素及不確定性,特別是科網股早前累積了龐大升幅,跌市下難免會首當其衝。
至於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惡化,特別是變種病毒日漸肆虐,亦為全球經濟復蘇蒙上陰影。在高疫情下堅持解封的英國,疫情去向固然備受關注,加上美國及歐洲等地疫情明顯惡化,都大大沖淡了此前數月的樂觀氛圍。美國10年期債息扭升為跌,由年初上望1.8厘回落至最新1.2厘水平,反映資金紛紛湧向避難所。假若各地似澳洲般重新加強封鎖措施,經濟復常步伐必然拖慢。
上述諸多負面消息的互相交織,都對近期跌市產生推波助瀾作用。問題是,港股未來真箇步入熊市?技術上縱如是,惟香港整體經濟走向並沒變壞,基本因素且愈來愈健康,不單已連續數十天疫情「清零」,疫苗接種率不斷增加,何況美國舉動也變相將肥水生意流向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查近日跌市中,便非所有股份全線向下,例如本地股、內銀股,以及防守股皆錄升勢,反映市場並非一面倒看淡。另一方面,內地的基本面同樣理想,疫情基本受控,經濟增長亦很可觀,而央行早前降準亦確保了市場流動性充裕。
外匯基金昨公布上半年錄得逾千億元投資收入,不過金管局總裁余偉文仍提醒,投資環境依然存在頗多變數,局方會小心謹慎管理外匯基金,保持靈活性及作出適當防禦性部署。的確,環球資本市場的波動性仍大,投資者始終要做好風險管理措施,持盈保泰方為上策。(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