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擘畫十大重點規劃藍圖
加快建成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
今年以來,深圳市南山區改革創新再出發,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穩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十四五」期間,南山作為深圳「先行示範區」的「尖兵城區」,將再挑「十四五」重擔,改革創新再出發,衝刺「GDP萬億俱樂部」的目標,推進總部經濟+高端製造業,加快建成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
圍繞「一軸一帶三組團」的總體城區發展格局,南山規劃布局了十大重點發展片區。對標世界先進城區,推動城區由規模擴張、形態建設向功能提升、內涵發展轉變,從版圖上俯瞰,這十大重點發展片區如同十顆明珠,正在形成南山未來發展的產業生態鏈。
引領科技創新軸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南山區在對標世界先進城區,結合自身區域發展基礎上,制定了「一軸一帶三組團」的城區發展格局,以推動城區由規模擴張、形態建設向功能提升、內涵發展轉變。所謂「一軸一帶三組團」,即形成南北走向的科技創新軸,東西走向的灣區總部經濟帶以及北部、中部和南部三組團。南山區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表示,將在此基礎上,加快建成世界級創新之都、現代化宜居之城、國際化魅力之灣。
為了在空間結構上實現聯通全球、融合灣區的有效串聯,南山區着力建設港口和鐵路雙強樞紐,打造與超高密度城市發展模式相適應的「區域一體化+港城融合+智慧交通」。
在對外交通聯絡上,南山區大力推進西麗樞紐「站城一體化」建設,以「高鐵新城、交通樞紐」為目標,建設「西麗高鐵新城」,引入國家鐵路、城際軌道、城市軌道等多種交通方式,加強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軌道交通輻射;推進港口泊位大型化改造及智慧港口建設,優化對外貨運通道,增強南山港的全球競爭力;探索建設跨境直升機起降點,增加客運、國際郵輪航線,構築南山走向世界的「海上門戶」,打造成集研發創新、商務辦公、軌道交通於一體的深圳國家鐵路客運「三主四輔」的主樞紐之一和戰略性交通樞紐新城。
在科技創新上,南山區重點打造高新區北區,將建設成為匯聚創新型企業和人才,研發主導、產城融合、環境友好的綜合功能片區,打造中國高新技術創新型產業社群的最佳棲息地,重點發展新一帶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產業。
在城市交通開發上,依託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南山創新大道,統籌地上地下空間、鏈接創新產業資源,打造12公里、多元立體複合的「城市創新脊樑」,從北到南串聯起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留仙洞總部基地、高新區、後海,集聚世界級的創新資源,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科技星光大道」。
總部經濟帶 打造金融城服務業集聚區
總部經濟不僅是深圳經濟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舉措之一,也是將深圳推向國際化的重要引擎。在發展總部經濟上,建設南山總部企業集聚效應最明顯的片區。打造留仙洞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部基地,重點發展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高端軟件、無人機、生物醫藥等領域,打造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建設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重點吸引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及行業領軍企業總部集聚,打造成為全區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建設深圳規劃等級最高、最優質的總部基地,展現深圳的濱海城市形象。
逐夢前海,打造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建築規模2565萬平方米,具有深港融合圈、空港輻射圈、海港服務圈「三圈疊加」效應的絕佳區位優勢。重點布局跨境金融、現代物流、科技服務、文旅等領域,打造成為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示範區和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集聚區。建設後海金融總部基地,重點布局現代金融、總部經濟、高端商務、商業消費、科技服務等領域,打造成為更具競爭力和活力的國際金融創新發展集聚區。把握機遇,創新優勢,南山穩步向前邁進,注定會創造新業績。
生態產業文化共振 建設「宜居宜業」海濱城區
深圳灣畔碧海藍天一望無際,濱海長廊綠樹成蔭,鷗鷺翱翔,途經後海,清新的空氣讓人身心舒暢……這是南山呈現的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城市特色景觀。近年來,南山區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狠抓生產、生活、生態三個關鍵,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着力構建綠色生活空間,厚植特色文化底蘊,積極營造綠色生態環境。既有千年古城,又領中國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如今,極富開放包容精神的南山區,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文化產業融合「三擎驅動」。
在深圳「文化立市」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南山區以「文化立區」戰略,完善配套措施,目前文化產業在全市佔比超過50%。深圳「新十大文化設施」中,有三項(深圳歌劇院、深圳創意設計館、國深博物館)落戶南山區。2019年,南山區成為廣東省唯一以集聚類項目獲評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有城市風範、有產業特色、有文化內涵、有市場需求」是南山特色街區的目標定位。此外,南山區將建設深圳的「文化中心」與「經濟中心」「科技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共同列為發展目標,不斷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數。南山區文化事業發展繼往開來,公共文化服務更上層樓……一座產城融合、人文相映的現代化城區呼之欲出。
除了厚植文化底蘊,南山區在規劃建設時也嵌入了綠色基因,目前轄區綠化覆蓋率達53.68%,公園總數達169個,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按照「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南山區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公園綠地面積將分別達0.35平方米和25.43平方米,實現進一步提升。近年來,南山區在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綠色惠民共享、創新機制體制、弘揚「兩山」文化等方面積極探索,先後獲得「國家生態區」「全民環境教育實驗區」「首屆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傑出綠色生態城區」等榮譽,為內地類似區域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從一個傳統工業區實現了到「創新之都、宜居之城、魅力之灣」的蝶變,南山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產業發展、環境治理、生態建設和制度建設等領域形成了具有典型性和轄區特色的「兩山」實踐案例和成果,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樣板。走出了一條「讓保護更嚴格、讓發展更充分」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多業融合千帆勁 全域旅遊萬象新
近年來,南山區積極探索先行示範區文旅發展道路,通過示範引領、城旅融合,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以「旅遊+」多業融合模式,開創全域旅遊新格局,讓南山成為百姓宜居宜業宜遊的樂土。南山區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加快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和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建設步伐,將旅遊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產業,堅持產業發展實現融合化,大力推進「旅遊+」,促進產業融合、產城融合,發揮旅遊「一業興百業」的帶動作用,實現旅遊效益最大化、經濟社會效益最優化,逐漸形成全域旅遊共建共享新格局——「旅遊+文化」。
自改革開放至今,南山區一直是內地文旅深化探索的前沿地區,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格局日臻完善,已成為深圳市重要的旅遊基地。「雙區疊加」的歷史性機遇,為南山區發展注入新活力,也為南山區旅遊發展帶來了新機遇。近年來,南山區深入挖掘轄區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打造南頭古城、蛇口海上世界、赤灣海防史跡遊徑等文化聚集區,結合保護歷史文化古蹟、傳承傳統文化和發展特色文化產業,與旅遊業融合開展文化體驗旅遊。鼓勵華僑城集團、華強文化等一批文旅骨幹企業不斷創新發展,實現從單一到混合形式的演變,在旅遊中賦予文化科技內涵,通過文化再造展現旅遊新魅力,推動「旅遊+文化」發展。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當前,南山區正深入實施「科技創新+總部經濟」雙輪驅動戰略,全力以赴推進「三大戰略工程」「三大示範工程」,構建「一廊一城一大道」發展總體格局,在加快建成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的同時,健全全域旅遊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不斷促進旅遊與文化、體育、時尚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持續推動全域旅遊深入發展,邁出了融合共享的鏗鏘步伐。
生態與經濟齊優,文旅科技共發展。如今的南山,是一座閃耀着經濟活力、科技實力、文化魅力和生態生機的魅力中心城區。戰略安排鼓舞人心,宏偉藍圖催人奮進,南山區將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全力推動「十四五」高質量發展起好步,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
高新區北區:
將建設成為匯聚創新型企業和人才,研發主導、產城融合、環境友好的綜合功能片區,打造中國高新技術創新型產業社群的最佳棲息地,重點發展新一帶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產業。
後海金融總部基地:
重點布局現代金融、總部經濟、高端商務、商業消費、科技服務等領域,完善區域綜合發展環境,打造成為更具競爭力和活力的 國際金融創新發展集聚區。
留仙洞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部基地:
重點發展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高端軟件、無人機、生物醫藥等領域,打造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南山創新大道:
依託推進13號線科苑大道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從北到南串聯起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留仙洞總部基地、高新區、後海,集聚世界級的創新資源,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科技星光大道」。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重點布局跨境金融、現代物流、科技服務、文旅等領域,打造成為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示範區和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集聚區。
蛇口國際海洋城片區:
重點布局電子信息、海洋金融、生物醫藥、港口物流、高端旅遊、文化創意等產業,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承載區。
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
重點吸引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及行業領軍企業總部集聚,打造成為全區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代表深圳參與全球經濟競爭。
深圳灣文化走廊:
布局「超級十字」中央文化綠軸、深圳創意設計館、科技生活館、歌劇院、漁人碼頭商業文化綜合體、海防博物館等標杆文體項目,重點發展藝術展覽和拍賣、歌舞劇表演、高端旅遊等產業。
西麗高鐵新城:
重點布局創新研發、科技服務、商務服務、會議交流等領域,打造成為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展示窗口。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
集中布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創客空間、科技小鎮等新型空間,促進城市綠道和生態連廊互聯互通,打造教育、科研、產業、生態融合發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