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常見的樹種榕樹,近年受朱紅毛斑蛾(下稱榕蛾)侵襲,今年更是大爆發,大量榕蛾幼蟲啃食樹葉的情況,不但出現在新界,更已擴至九龍部分地區,若未來防治沒甚成效,恐怕連「門常開」(政府總部)的榕樹也受蟲害影響。在校園、公園、河畔、路旁、村落等遍植的榕樹,寬廣樹冠為港人遮蔭擋雨多年,說得上是大家的集體回憶,雖然當局的防治工作較之前積極,但仍不足以與榕蛾拗手瓜。有榕蛾達人呼籲「全民捉蟲」,實行自己樹木自己救,記者早前跟隨達人捉蟲,發覺方法容易,也不費時,原來捉一條蟲的效益很大,可杜絕牠一年內多達85萬條的三代繁衍。 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蟲害規模連年擴大
發展局提供資料顯示,蛾蟲啃食榕樹樹葉屬自然生態現象,惟情況於去年夏季較明顯。今年受蛾蟲影響的樹木數目亦較往年有所上升,截至2021年7月,受蛾蟲影響的榕樹約2500棵(見附表),當中元朗為重災區,佔了六成七,其次是北區(17%)、屯門(10%)、荃灣(3%)等,九龍區暫時發現蟲害的有九龍城及油尖旺,港島暫未見有報告。不過這些數字只反映了在全港人流車流高地點的榕樹情況,還未數算其他地方如村落、私人土地、政府閒置土地、公路旁等。
榕蛾達人袁達成4年前退休,之前任康文署高級康樂助理員,曾在樹木組工作了7年,2019年他在天水圍及流浮山發現榕樹出現異象,比往常失去更多樹葉,同時受影響的榕樹亦增多,自此開始搜集資料及實地勘察,同時計算及推測,知道會有蟲害大爆發出現,一年前將情況通報當局及建議防治方法。袁指當局看來傾向相信這是普通蟲害,當季節過了就沒事,不會有爆發情況,惟事實證明,榕蛾蟲害由前年的零星爆發(某街某巷幾棵樹、花),到去年的某些區域爆發(天水圍、元朗),至今年全面社區爆發,不但攻陷新界,亦蔓延至九龍一些地點如葵涌貨櫃碼頭、大角咀奧海城、紅磡灣。
增加塌枝塌樹風險
袁達成說,根據文獻榕蛾一年可生育兩至三代,但在天氣變暖,以及本港缺乏大自然生態多樣性的人為園林及綠化情況下,已鐵定會出現三代。今年第一代的榕蛾成蟲已在2月底出現,牠們所產的卵,孵化成幼蟲,靠啃食榕樹葉長大後結蛹再變為成蟲,開展另一生命周期,目前就是在第二代成蟲階段,牠們正等待交配再產卵,所以將會有第三代,曾受蟲害榕樹所長出新葉,未來亦會成為榕蛾幼蟲的盛宴。榕樹少了樹葉除影響外觀,亦無法進行正常光合作用,影響自身的生長和健康,亦易帶來塌枝、塌樹危險。另一方面其「碳循環」角色減弱,難以蔭蔽大地,抗衡熱島效應。
政府知悉榕蛾問題不可小覷後,已採取多種防治措施,包括以肥皂水噴灑受影響樹冠,於樹幹噴灑適度殺蟲劑,用草蓆或麻布袋包裹部分樹幹以捕捉幼蟲,加強清除藏於樹皮或樹根隙縫、淺土層及落葉的蟲蛹,亦在試用新的治蟲技術,包括透過土壤注射法及樹幹注射法,讓除害劑浸透至樹葉,令啃食樹葉的幼蟲死亡,部門正密切監測其成效。
須切斷其生命周期部分
袁達成認為,這些方法要配合榕蛾的生命周期才有一定成效,例如用草蓆或麻布纏繞樹幹,只適用於3至4齡幼蟲及5至6齡幼蟲,牠們會走下樹幹容易被發現,成為成蟲時亦會停駐,但若是在卵、1至2齡及蛹階段,則包裹了也無作用;此外,清除藏於樹皮或樹根隙縫、淺土層及落葉的方法,適用於榕蛾全個生命周期,是重中之重,但須切實執行。總之,對抗榕蛾的重點是切斷牠生命周期的其中一部分,令牠不能繁殖下去,「一隻雌蟲可產卵近百粒,孵化率亦達95%,經過三代,已有85萬多條」,所以減低蟲口基數是防治根本。
記者觀察捉蟲的地方是重災區元朗,地點是市鎮公園南遊樂場,這裏有多棵榕樹,袁達成帶備捉蟲工具包括鋼間尺、已切去三分一的膠水樽,他走近在榕樹下的牆壁,將黐附在牆上的較大齡幼蟲用間尺刮入樽內,大約十分鐘,牆上的幼蟲已清走,估算大約有40條。跟住走往另一棵榕樹,用掃把將藏於樹幹隙縫的枯枝落葉掃下,又戴上手套,用小耙微微鬆開淺土層,看看有否蟲蛹,期間發現有好幾粒蛹,但牠們的顏色與泥土色差不多,難於辨認,袁說辨認不到沒關係,重點是將泥土枯葉清理,蟲蛹最多落入泥土1厘米,定能掃走。他說,若各方包括市民都能這樣做,必可緩減蟲害的嚴重程度,令榕樹變回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