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藝術】油畫大師龎均 毋忘藝術初心

【藝術】油畫大師龎均 毋忘藝術初心

責任編輯:副刊 2023-10-20 18:27:5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現年87歲的中國油畫家龎均,被譽為「東方人文表現主義」大師。作為中國第一代留法藝術家兼「決瀾社」創辦人龎薰琹和留日藝術家丘堤之子,成長於文藝世家,師從於徐悲鴻、林風眠等藝術大家,自小對藝術有獨特的見解。執筆七十六載,不忘藝術初心,龎均再度回到香港這個於他而言意義非凡的城市,舉辦《決瀾之子—龎均的藝術》油畫展 ,展出近年創作的39幅新作,題材包括山水風景、靜物寫生,及9幅繪於七十年代的作品。 以獨具龎均風格的色彩和意境,向大眾呈現自然萬物的詩意韻律之美和他對藝術真誠的追求。

與香港感情深厚

此次展覽精選了龎均七十年代至近年的作品,觀者可從不同時期的畫作中體會畫家在繪畫色彩上獨樹一幟的「龎均風格」。

       龎均接受本報專訪,回憶起1980年從北京移居香港的經歷時,仍記憶猶新:「剛來港時一無所知,生活艱苦。一家三口只有60元收入,卻要應對1700元的房租。幸得好友鋼琴家傅聰的幫助,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辦了第一個小型展覽,奇跡般賣出了九幅畫。」在港期間,龎均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開辦了油畫、素描及水彩等課程。他後來移居台灣,於當地大學任教二十餘年,其融匯中西方的繪畫哲學影響了整個華人藝術界。2007年退休後,先後回港舉辦過兩次個展。

       今次畫展龎均帶來為香港特意創作的新畫,龎老對記者說:「作為香港人,回港開畫展,最重要當然是畫香港。」《香港故事》是龎均眼中的香港,他將文華酒店窗口俯瞰的風光融入畫布。在摩天大樓間隱約透現的人間煙火,維港往來不絕的船隻,對岸高聳的商廈一筆一畫,都是他對這座城市的熱愛與敬意。

 

龎均為香港創作的系列畫作。

藝術之心,始終不渝

       龎均的父親是著名藝術家龎薰琹,二十世紀初創辦「決瀾社」,匯聚多位留洋藝術家,肩負開創中國新興藝術的使命。龎均從小潛心藝術創作,談到學藝的過程,他表示林風眠等都是他的長輩,耳濡目染下學到許多寶貴知識,反而父親沒有刻意給他指導,他是在不經意間領悟到了父輩的藝術宗旨,並發現與自己堅持的理念甚為相似。龎老坦言,耄耋之年看到父親撰寫的《決瀾宣言》時,引起了他的強烈共鳴:「我並未刻意追隨父輩的足跡,但回首往昔,竟發現我的藝術實踐、思考與表現都與他們匯聚成同一條道路。」對於與徐悲鴻的師徒關係,龎均指自己在徐師身上不僅學到了技藝,更學到老師對藝術的敬畏之心,以及生活中的涵養品格。龎老虛心地表示,他並非網絡傳言那般是徐悲鴻先生的關門弟子,而是他的末代徒弟。

私人收藏《花間一壺酒》,龎均以李白詩句命名。作品以絢麗醇厚的色彩勾勒出繁花似錦的美好風光。

調和中西的「龎氏風格」

       龎均一直堅持探索中西方藝術的融合,經驗積累和感覺的深化,形成了如今的「龎氏風格」。「展現西洋畫的熱情與表現力,呈現中國文人的情懷與哲學」正是龎均油畫的核心特點。中國傳統藝術以水墨畫為主,強調「無色勝萬色」的美感,而西方藝術則注重色彩與結構。融合中西並非只需要在形式上達到和諧。 龎老表示:「要真正將油畫融入中西文化,不僅需要深入研究西方藝術,還需涉獵音樂、文化等多方面知識。繪製東方的油畫,更需要將中國藝術的氣韻美和精神內涵融入其中。我學習西方技巧的同時,將中國文人的情懷與意境注入畫作,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徽州古屋之春》,2023。

         龎均的母親丘堤文學造詣深厚,醉心於詩詞歌賦,龎均五六歲便開始背誦唐詩宋詞。祖籍江蘇常熟的龎均,對江南風光有獨特的理解和深厚的情感,因而在他的畫作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繪江南美景,將詩意巧妙地融入畫中,猶如一幅幅繪聲繪色的詩篇。他眼中的「小橋流水人家」不似文人墨客描繪的煙雨朦朧、色彩寡淡,而是色彩繽紛的浪漫之地。「我在寫生時,會專注在當下的感受與情緒,腦海中常會不自覺地浮現出曾讀過的詩詞歌賦的意境。」他經常以詩句為自己的畫作賦名。正如攀登黃山之際,他俯覧壯麗的中華山水,將黃山之巔的美景收入筆下,繪製出《坐看雲起時》。文學與藝術的結合,展現出龎老充滿浪漫與想象的東方美景。

《人間四月天》一畫曾在蘇富比夜拍以800萬港元的高價成交,獲得極高的評價。

開闢東方油畫的色彩韻律

       在色彩方面,龎均堅持自我風格的色彩運用。龎老向記者道:「在學習繪畫的道路上,初期總是要向他人取經,從其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經驗。但藝術從來不是模仿,藝術的發展要與前人不同,要有新的創造。」梵高的向日葵給予龎均很大啟發,儘管它們插在花瓶中,卻仍然散發着自然的野性。他坦言,東方人在學習西方油畫時,最大的挑戰在於掌握色彩。中國傳統繪畫風格內斂低調,導致中國藝術家在色彩敏感度上相對不如西方。而龎均自幼對色彩情有獨鍾,並十年如一日地描繪花卉。他認為相較於靜態的風景畫,花卉能更自由地展現色彩之美。

       他在繪畫色彩上的呈現令花卉栩栩如生,時而如高昂振奮的舞曲,時而如優雅抒情的詠嘆調。如此次展覽中的《人間四月天》, 龎均巧妙地將巨幅的景物花卉與風景結合,突破了花瓶的局限。他將春夏秋冬的花卉置於園林、池畔、花叢和假山之間,從春天萬物生長到四季變化,將幻想融入現實,展現了藝術無窮的魅力。

       灰調子是「龎氏風格」中最為獨特的色調,他筆觸下的灰調子融入水墨畫韻味,將中國山水的詩意和意境畫得惟妙惟肖。灰色源於中國傳統畫的留白,龎老認為灰調尤為適合呈現中國風景,不同層次的灰色可表達情感和氣質,呈現出中國山水柔和而抒情的美感。

 

《無限詩意在早春》,2023。

年近九旬創作不息 

       是次畫展展示了龎均近年來創作的幾十幅新作。儘管年事已高,龎老仍然堅持創作,堅守着對畫畫純粹的熱愛。他感慨當前藝術領域的諸多困境。如今的藝術創作往往浮於表面,過於追求名利,失去了藝術創作的初心。他倡導藝術家要「赤子之心,洗盡鉛華」,強調致力於藝術的人應當具備一種精神和品質,要堅定地走好自己的藝術道路。 時代在變遷,龎老描繪了現代社會的沉悶氛圍,「平凡與庸俗困住了心靈」。他觀察到,當代人沉浸在手機世界,藝術在這個網絡普及的時代,從曾經的歷史珍藏演變成了一種庸俗化的娛樂方式。他為現今社會喧鬧浮躁的藝術市場感到惋惜,認為商業化、娛樂化導致難再出現新的優秀藝術作品,因為藝術創作缺乏真誠和純粹。 他認為藝術追求修養、味道與精神,是一種形而上的表現形式。因而今次展覽以「決瀾之子——龎均的藝術」為題,就是期望能推廣父親倡導、畫家應當以眞誠、忠實之心投身藝術事業的「決瀾精神」。龎老打趣道,大家都知道西方畫家莫奈在86歲去世時,因視力問題他晚年畫作顏色略顯暗淡。但他本人已超過莫奈離世時的年紀。感慨上天的恩賜,他的感官以及對色彩的敏銳度都沒有退步,仍然擁有源源不斷的靈感。 龎老希望透過堅持創作,讓大眾欣賞他在高齡階段作品,身體力行為後來者示範如何保持藝術初心。(記者、部分攝影:謝謹伊)

龎均為記者畫素描像。

 

《決瀾之子——龎均的藝術》油畫展詳情:

日期: 即日起至2024年2月18日(逢星期一休館)

時間: 星期二至日 (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

地點: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麥禮賢夫人藝術館

免費入場



責任編輯:副刊 【藝術】油畫大師龎均 毋忘藝術初心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