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張眼看天下】印度緣何如此關注孟加拉國大選?

【張眼看天下】印度緣何如此關注孟加拉國大選?

責任編輯:靜文 2024-01-12 21:14:4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張介嶺 香港商報前董事總經理、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1月10日,孟加拉內閣發布公報說,總統穆罕默德·謝哈布丁·楚普當天任命人民聯盟主席謝赫·哈西娜為總理,並同意由哈西娜領導組建新內閣。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國家對這次選舉總體均持批評態度,但與中俄一樣,印度很快祝賀哈西娜連任。印度總理莫迪在X上透露:「我同哈西娜總理通了話,祝賀她在議會選舉中獲得第四次連任。我們致力於進一步加強我們與孟加拉的持久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夥伴關係。」

 莫迪如此積極主動,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擔心民族主義黨(BNP)和伊斯蘭大會黨(JI)捲土重來。這兩個政黨執政期間一直宣揚反印度情緒,支持與巴基斯坦建立更密切的關係,並鼓勵在印度脆弱和偏遠的東北地區進行跨境恐怖襲擊。印度擔心,它們獲勝將破壞印孟關係取得的成果,增加對印度的經濟和安全威脅。

 第二,與人民聯盟(AL)關係融洽。自2009年哈西娜復出以來,孟印關係蓬勃發展。過去十年,由於政治穩定和政策保持了連續性,兩國關係不斷得到深化,雙方一直在努力擴大合作,克服分歧,為深化雙边和地区合作开辟新的路徑。這次孟加拉大選,面對來自美國的重重壓力,印度一如既往給予了人民聯盟(AL)有力的支持。在新德里看來,孟加拉不僅是印度「鄰裏優先政策」的核心,而且是鞏固與東南亞關係「向東行動」政策的關鍵,同時還是打擊恐怖主義和去極端化、確保東北部地區和海上交通線安全,以及平衡中國影響力的重要夥伴。

 第三,中国因素。長期以來,孟加拉人民聯盟(AL)和民族主義黨(BNP)都積極發展對華關係。2002年,民族主義黨(BNP)政府與中國簽署了防務合作協定;2016年,中國國家主席訪問孟加拉,孟中關係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2017年,中國向孟加拉海軍出口兩艘 035G 型常規潛艇。除此之外,孟加拉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成員,中國對孟加拉進行了大規模投資。

 印度認為,中孟關係過從甚密不利於印度的國家利益,擔心中國借助珍珠鏈戰略,通過在南亞「排兵布陣」遏制印度日益增長的地區影響力。儘管哈西娜對華友好,但印度仍然認為她能回應印度的關切。過去十五年,孟加拉嚴厲打擊極端主義及跨境恐怖主義,改善與印度的互聯互通項目和貿易,開啟了印孟關係的黃金時代。對莫迪政府而言,確保孟加拉繼續成為印度值得信賴的夥伴至關重要。

 其實,孟加拉民眾同樣認為印度像美國一樣干涉了本國內政。此言不虛。只不過美國對人民聯盟(AL)施壓助長了反對黨的氣焰,還觸發了孟加拉的反美情緒,使中國漁翁得利,對印度極其不利。而印度更希望哈西娜繼續執政,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又不得不做出樣子要求孟加拉舉行自由公正選舉,批評任何反民主做法。與此同時,印度還試圖直接介入,敦促民族主義黨(BNP)不要抵制選舉,暗中助力人民聯盟(AL),以期增加大選的合法性。

 為了給印度吃定心丸,哈西娜政府反復解釋稱,作為承包商和專家,中國一直在孟加拉援建項目,更像發展夥伴,而不是戰略夥伴。印度是幫助孟加拉爭取獨立的真朋友,這種鮮血凝成的友誼牢不可破,達卡不會忽視新德里對北京的敏感。孟加拉接受任何援助或資金都非常謹慎,迄今從中國得到的貸款還不到GDP的1%,不會重蹈斯里蘭卡等國的覆轍屈從中國。實際上,中國在孟加拉影響力並沒有那麼大。

 顯而易見,在孟加拉新政府的外交棋局中,印度的作用依舊不可替代。

 首先,文化地理因素。孟加拉幾乎四面被印度包圍。孟印兩國共有長達4096公里的陸地邊界,是印度與其鄰國之間最長的邊界,也有共同的海上邊界,共用從喜馬拉雅山脈流向孟加拉灣的54條河流,在一個不同尋常的地理現實中唇齒相依。

 更為重要的是,在1971年孟加拉獨立過程中,印度是最重要的外部支持因素,也是第一個承認孟加拉並與其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時至今日,孟加拉人民仍念念不忘。此外,印度還是與孟加拉文化和種族融合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兩國國歌都由同一位諾獎得主、詩人泰戈爾創作。

 第二,经贸合作需求。孟加拉国是印度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夥伴,印度则是孟加拉国的第二大贸易夥伴。自2011年以来,在「南亚自贸区(SAFTA)」框架下,印度允许孟加拉国除烟草和酒精以外的所有商品免税进入印度市場,兩国政府还批准了六个边贸集市,并於去年4月同意用本货结算部分双边贸易交易。2023財年,孟印貿易額達142.2亿美元。

 哈西娜政府需要進一步借助《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CEPA),大幅加強孟印經貿夥伴關係,增加就業機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深化互聯互通,改善貿易基礎設施,助推跨境貨運順暢流動,並加強能源領域的合作,為跨境電力貿易雙邊合作提供體制框架,挖掘孟印關係潛力。

 第三,加強多邊平台合作。印孟是「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BIMSTEC)」和「環印度洋聯盟 (IORA)」等區域多邊組織的合作夥伴。在新冠疫情期間,兩國還設立了南盟應急基金,應對全球疫情對南亞的影響。在多邊舞台上,孟加拉可望繼續支持印度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此外,擴大國防合作。孟印兩國陸軍和海軍已舉行聯合演習。目前,中國是唯一與印度鄰國簽署正式防務協議的國家,孟印防務接觸遠低於中國,兩國今後在這方面的合作空間很大。

 印孟之間雖然關係特殊,但在一些領域同樣矛盾不斷,包括陸地和海洋邊界的劃分、孟加拉成為印度叛亂組織的庇護所、非法移民、水資源分享、人口販賣、販毒、貿易平衡、過境權、中國因素,等等。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印度修建法拉卡水壩,這是上世紀80年代末孟加拉反印情緒抬頭的第一個主要原因。

 美國非營利組織國際共和研究所(IRI)對孟加拉人的調查顯示,2019年至2023年期間,孟加拉人對印度的不信任情緒顯著增加。在2019年的民調中,當被問及他們是否認為印度對孟加拉產生了積極或消極影響時,52%的孟加拉人選擇了「非常積極」和「有些積極」,20%的人選擇了「有些消極」和「非常消極」,其餘的人沒有回應,而到了2023年,回答「積極」的比例降至50%,回答「消極」的比例升至37%。

 由此不難看出兩國關係的微妙之處。毋庸諱言,哈西娜執政後堅持「向東看」政策本質上是為了減少對印度的依賴,並開闢與中國和東南亞合作的新途徑。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孟加拉對中國的依賴逐漸增加,從而使北京產生了更大的影響力,孟加拉在中印衝突中沒有選邊站隊偏向印度,這是新德里最不願看到的。

 在如何進一步加強印孟關係問題上,印度前外交秘書杜貝直言,印度歷來忽視了其較小的南亞鄰國。現在,印度應該增加對這些國家的援助,並加大投資。如果中國能在「一帶一路」上投資數十億美元,印度也應該加快步伐。「印度需要在鄰國加大投資對抗中國。」

 印度著名戰略家拉賈·莫漢認為,兩國有必要不斷發展雙邊關係,挖掘兩國關係的全部潛力。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強國和弱國的不對稱。在這種情況下,新德里更需積極主動與孟加拉接觸。同時,孟加拉必須牢記「開明自利」原則,認識到與印度的良好關係對孟加拉和印度都有利。

 無論如何,新德里寄望哈西娜新政府向自己一邊倒是不現實的。1月8日,中國駐孟加拉大使姚文拜會哈西娜時,哈西娜稱讚中國是孟加拉「最可信賴的夥伴和最可倚重的朋友」,孟方十分感激中方在孟發展建設過程中給予寶貴的支持和幫助,期待與中方繼續深化政治互信,提升各領域的合作水平。

 哈西娜一席話,如聽仙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路透社資料圖)

責任編輯:靜文 【張眼看天下】印度緣何如此關注孟加拉國大選?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