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健康】立春護肝養生妙方

【健康】立春護肝養生妙方

責任編輯:副刊 2024-01-13 17:22:3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記者、部分圖片:Karena)下個月初便是立春,是廿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象徵新一年的開始,也代表春天來臨。記者專訪註冊中醫師倪詠梅,講解在肝氣旺盛、乍暖還寒的春天,讀者應如何由生活及飲食入手護肝與保暖,並推介兩個舒肝穴位及兩款養生食療。

    立,是「開始」之意,春天帶來的陽氣漸漸生發,有指立春養生應以養肝為主,註冊中醫師倪詠梅表示:「春天在五行中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是屬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應順肝之性,讓肝氣得以舒展。情志上應保持心情舒暢,不要鬱悶生氣。」

 2.jpg

註冊中醫師倪詠梅表示,春天是人體陽氣生發的季節,是「養肝」的好時機。

    春天天氣變化仍大,必須注意溫度的落差,隨時添加衣物,避免受寒。倪醫師表示:「在穿衣方面,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天乍暖還寒,若因天氣回暖便穿得太單薄,很容易感冒。《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亦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春天應早起到戶外散步,讓精神舒暢。在睡眠方面應『夜臥早起』,『夜臥』不是指凌晨才睡,古人沒有夜生活,一般天黑就睡,天亮就醒。往往晚上七八時就睡。春季到來後,白天會變長,夜晚會縮短,夜臥大致也就向後推一兩個小時,到晚上九、十時睡覺就剛好。」

 3.jpg

春天應注意保暖,建議以「洋蔥式」穿衣,隨天氣變化加減衣物。

4.jpg

立春可吃白蘿蔔,能消食化痰、寬中下氣。

    啖春餅 吃蘿蔔

    明代《廣平府志》提及立春日宜「啖春餅、食蘿蔔」,謂之「咬春」,在中醫角度也是有益健康,倪醫師解釋:「古代的蘿蔔是白蘿蔔,又稱『萊菔』、『蘿菔』。它味辛甘、性溫、無毒,具有下氣消食、潤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春天適量吃白蘿蔔有助解春困、通氣。古時春餅與菜放在一個盤子裏,成為『春盤』。春餅是麵粉烙製的薄餅,一般會捲菜同吃,內含大量春天的新鮮蔬菜,如芹菜、生菜、韭菜、豆芽等製成蔬菜絲,營養價值高,多吃蔬菜自然是有益健康。」

 5.jpg

春餅以多款時令蔬菜包成,進食後有利於陽氣生發。

6.jpg

春天可多吃春芽,如豆芽、豆苗等蔬菜。

    宜吃辛甘食物

    立春養生要順應陽氣生發的節氣特點,注意保護陽氣,飲食上應以升發陽氣的食物為主,倪醫師指出:「此時可多吃具辛甘發散性質的食材,例如韭菜、洋蔥、蔥、芹菜、竹筍、九層塔、豆豉等。春天也可多吃甘味食物,即味道帶甜的食物。隨着着春雨增多,濕邪困脾,濕氣會阻滯脾胃氣機,甘味入脾,適當進食甘性食物對於脾胃有益,也可防肝氣舒發太過而傷脾。甘味食物如大棗、蜂蜜、葡萄等都可多吃。另外,肝藏血,養好肝也可使氣血運行通暢,春天可以多飲入肝經的茶飲,如菊花茶、杞子茶、玫瑰花茶等。」對應地,立春應該少吃酸性食物,倪醫師解釋:「酸性收斂,春季吃酸味食物會抑制肝氣的升發,例如梅子、檸檬、李子、醋等。此外,過於辛辣的食物可能導致人體上火,進而造成陽氣耗損,如麻辣火鍋、油炸類、燒烤類等食物也要少吃。」

 7.jpg

紅棗是甘味食物,具有補脾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

    立春常見病

    春季日夜溫差大,若抵抗力不足,容易導致「風邪」乘虛而入,患上感冒、鼻敏感、濕疹等病,倪醫師表示:「春季乍暖還寒,易於受寒感冒。香港流感高峰期為1至3月,因此要注意保暖,不要吹風,保持適量運動,可減少感冒的機會。春天多風,天氣溫度、濕度變化大,鼻敏感易發作,因此要保護肺臟,方法和防感冒一樣。要避免飲冷飲或吃雪糕,少熬夜保存正氣,可減少鼻敏感發作的機會。春天開始潮濕,濕疹較易發作,此時應盡量避免吃海鮮,如蝦、蟹等,或發物如鵝、牛也應少吃。另外,保持家居環境乾爽也有助減少濕疹發作。」

 9.jpg

太衝穴位於腳背上,找穴道時可從第一和第二趾縫往上約一吋交叉、凹陷處。

    舒肝穴位

    立春時節適合按壓太衝穴及三陰交穴,倪醫師指出:「多按太衝穴可以舒肝氣,減壓調暢情志。三陰交穴是腎經、肝經、脾經三條經脈的交點,對於調理人體的肝、脾、腎效果很好,氣血虛弱時能夠補充血氣,當血氣過旺時亦可透過按摩此穴達到消退作用。」立春後逐漸回暖,是郊遊的好季節,出遊時要注意防蚊、防蟲,倪醫師提醒:「春天天氣回暖,蚊蟲增多,外出時宜穿淺色長袖衣物、噴防蚊液,以防止蚊蟲叮咬。不要胡亂採摘花朵、攀折樹枝等,以免花粉、樹液等致敏。春天氣候變暖,食物容易變壞,出門飲食要注意,少吃生冷或未煮熟的食物如沙律、生魚片等。」春天多出外走動,享受春光,讓精神舒暢,心情更開朗,身體更健康。

 8.jpg

三陰交穴位於足內踝向上約三吋(約四指併攏)處。


    兩款立春食療

    1. 白蘿蔔香菇紅棗雞湯

10.JPG

材料:白蘿蔔500克、乾冬菇5粒、紅棗5粒、粟米1條、雞1隻、水2.5公升。

做法:雞去皮、切4份、汆水備用。白蘿蔔去皮切塊,冬菇浸軟,紅棗去核,粟米切塊。水滾後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煲30分鐘,中火煲1.5小時即成。

功效:健脾開胃,補益氣血。

    2.  玫瑰薏仁飲

11.jpg

材料:生薏米50克、熟薏米20克、玫瑰花5朵、水1.5公升、蜜糖適量。

做法:生熟薏米略浸洗,水滾後加入生熟薏米以中火煲45分鐘,再加入玫瑰花小火煲15分鐘,待溫度降低再按口味調入適量蜜糖。

功效:疏肝解鬱,活血去濕。

責任編輯:副刊 【健康】立春護肝養生妙方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