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正式發布——加快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正式發布——加快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4-01-18 11:10:05 來源:讀特客戶端

 1月1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正式發布《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這是廣東省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將對廣東和大灣區未來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該規劃約100處提及深圳,為「雙區」建設夯基壘台,謀劃了高質量發展的空間藍圖。

 該規劃提出,以「三區三線」為基礎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完善「一群五圈」城鎮空間格局,推動珠三角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打造廣州、深圳都市圈,促進珠江口西岸、湛茂地區一體化和汕潮揭同城化發展,培育更多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增長極;構建「一核兩極多支點」的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格局,其中「一核」即強化珠三角核心引領帶動作用,深化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支撐廣州、深圳都市圈和珠中江一體化發展,攜手港澳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一流城市群,形成帶動全省發展的主動力源。

 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在珠江口、大亞灣-大鵬灣等海域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加強深圳灣等重要節點的濕地保護和修復,重點推進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構築全球候鳥和珍稀野生動物遷徙通道。高標準推進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建設,以保護、修復、合理利用紅樹林和濱海藍碳生態系統為重點,加強國際間的技術交流、信息共享、監測評估和援外培訓,打造廣東生態保護新名片。

 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發展空間。建設世界先進製造業高地,以「一核一帶一區」為引領,優化全省產業空間布局。珠三角核心區突出創新驅動、示範帶動,積極培育發展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重點建設廣深港等創新走廊和環珠江口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推進產業發展組團和產業重大平台建設,優化形成「走廊+組團+平台」的網絡化產業協同布局模式。

 打造開放活力的海洋空間。加快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強化沿海地市的現代海洋城市綜合功能,充分發揮灣區引領帶動作用,促進更具活力、魅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沿海經濟帶建設,支撐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持培育五個千億級以上現代化海洋產業集群,提升深圳港等發展能級。大力拓展深遠海空間,以深海油氣、礦產等資源為重點,主動參與國際海洋資源調查,支持深圳等地積極開發利用深海礦產資源。

 構建詩意棲居的嶺南魅力空間體系。積極推動改革開放文化資源的保護,加強深圳市蓮花山鄧小平銅像、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等改革開放時期代表性建築、歷史地標,以及深圳大芬村、中英街、華強北等代表改革開放以來流行文化和消費潮流重點區域的保護。

 打造面向全球的國際門戶樞紐。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和港口群,全力推動廣州、深圳國際樞紐海港和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打造廣州、深圳2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發揮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打造「三橫六縱兩聯」的綜合運輸通道,強化京港澳、沿海、京深等國家級通道,在京廣深、沿海等戰略通道預留規劃建設高速磁浮系統條件,做好深圳至珠海等跨珠江口通道項目規劃控制。加快建成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布局,統籌推進聯繫香港、澳門的跨境城際鐵路通道和口岸建設。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為目標,推進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軌道交通向周邊城市延伸,強化都市圈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軌道銜接,打造廣州、深圳都市圈和珠中江地區「1小時」生活圈。

 攜手港澳共建國際一流灣區。發揮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強化港深、澳珠合作,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提升大灣區整體實力和全球影響力。強化廣深「雙城」聯動的核心引擎功能。推動廣州、深圳立足「雙區」建設全局謀劃國土空間布局,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灣區「雙子城」,放大核心引擎的輻射帶動和示範效應。以高速鐵路、城際軌道、高速公路為依托,強化廣州、深圳兩市核心區之間的直聯直通,以城際地鐵、市域快線等中距離大運量軌道交通加強核心區與廣深發展軸帶上各功能節點之間互聯互通。支持兩市協同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聯合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共同推動大灣區建成更高水平的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建設協同一體的都市圈,支持建設多中心網絡化的深圳都市圈,強化深圳作為科創中心的引領作用,加強深莞惠跨界協同,強化深圳對汕尾、河源等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

 共謀示範引領的創新發展平台。推進廣深港等科技創新走廊建設,依托高鐵、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等高快速複合型交通通道,引導大灣區科技創新資源集中布局,支撐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揮深圳科技產業創新優勢,打造港深莞創新極點。發揮科技創新走廊沿線城市製造業和產業平台集聚優勢,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加快深圳光明科學城、深圳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等重點創新平台建設。


責任編輯:羅維維 《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正式發布——加快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