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藝」行灣區——國家級非遺醒獅在寶安傳承中創新

「藝」行灣區——國家級非遺醒獅在寶安傳承中創新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4-02-16 10:17:45 來源:香港商報網

    人們常說:有華人之處,必有醒獅!而在深港文化之源的寶安,醒獅更是在傳承中創新,融合中發展。這裏孕育着獨具特色的國家級非遺醒獅隊,他們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塊沃土上,生生不息,蓬勃生長。今天,我們將通過影片探尋他們背後,不一樣的故事。

    寶安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獅舞(松崗七星獅舞)代表性傳承人文琰森,1941年生,祖籍寶安區松崗山門村人,為文天祥第二十六代侄孫。拍攝中文琰森介紹,受哥哥早年在醒獅團「打鑔」的影響,他自小對醒獅和武術產生濃厚的興趣。9歲時,文琰森正式拜「七星獅」傳人焦賢為師,苦練數十年,其掌握了「七星獅舞」的各種套路和舞蹈動作。1964年還在香港教人學習舞獅,後來從香港回到松崗,開始了舞獅的傳承使命。

198531709.png

    松崗七星獅舞是分布於深圳市寶安區松崗、燕羅等街道及相鄰地區的一種傳統舞蹈,屬南派醒獅。南派醒獅的鼓法主要分為「三星」「五星」「七星」三種,舞法也按這三種鼓法節拍進行表演,而松崗七星獅舞因採用「七星」鼓法伴奏而得名。

    「七星獅」有廣場獅舞表演,主要由三人配合演出,一人飾大頭佛,一人舞獅頭,一人披獅被飾演獅子。傳統的「七星獅」廣場獅舞表演中,大頭佛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松崗七星獅舞特色鮮明,是當地村民精神信仰的傳承和寄託。其保留了傳統七星獅舞的完整模式,是研究我國南獅舞蹈流變過程的重要載體,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2064205764.png

    如今文琰森的女兒,松崗七星獅舞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文正兒帶領七星獅舞走進了校園。她的講解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既包含了北斗七星的天文學知識,又涵蓋了文天祥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在文正兒的指導下,孩子們還親身體驗了獅舞的表演技巧,模仿着動作和神態,盡情舞動身體。雖然動作尚顯生疏,但孩子們的熱情與投入讓整個教室洋溢着歡樂的氣氛。

    文琰森作為松崗七星獅舞代表性傳承人,將畢生所掌握的七星獅藝竭盡所能傳給門下弟子,在香港、在歐洲都留下七星獅的身影。如今,他的小女兒文正兒挑起傳承重任,進校園、進社區……代代守護,薪火相傳。正如文正兒所說,從小看到大,就像生活一部分習慣了,從開始的感興趣,現在變成了責任。

3630983359.png

3753944249.png

    在寶安區還有另外一支國際級非遺獅隊,在傳承創新中鋪設了不一樣的道路。上川黃連勝醒獅舞起源於清朝末期,盛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為當地武術高手黃連勝所創,專注武術發展和表演的革新。現主要流傳於深圳市寶安區上合村等,在黃連勝到過的香港、荷蘭、印度都有其弟子在傳承。

    上川黃連勝醒獅舞有兩個特點:武術引路和「武獅」。武術引路指的是每次表演,都需要展示一番徒手或器械的武術套路,向觀眾表明武功是其獅舞的基礎。黃連勝醒獅舞的武術以洪拳為主流,結合南拳洪、劉、蔡、李、莫五大拳種和南少林十大流派的精華,自創了36點、72點、108點不同層次的拳法,編成實用的套路。「武獅」指的是表演時獅子狂野、兇狠,動作上大起大落,步伐迅猛敏捷。上川黃連勝以傳統的「八卦陣」跟「獅子過橋」兩個傳套路較為特色。


    此外,上川黃連勝醒獅隊創團以來一直和香港醒獅隊有着緊密的聯繫與合作。他們通過不停地交流與互訪,積極推動深港醒獅文化領域活動,延續愛國愛港精神,以獅會友,展現出醒獅項目在深港文化融合交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傳承就必須要堅持下去,我的小孩從四五歲就開始跟着我一直訓練,要有這個信念。」上川黃連勝醒獅舞第五代傳承人黃志輝在拍攝中介紹。

4131092259.png

    改革開放的蓬勃發展,也為深圳的非遺文化提供了生長的溫室,一個個非遺文化項目,在寶安生根,在粵港澳地區生長,在世界響徹名聲,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共同守護着同一件事物,在傳承與創新中,傳遞中華文明的星火。(記者 王娜 通訊員 陳明霞)

責任編輯:嚴燕紅 「藝」行灣區——國家級非遺醒獅在寶安傳承中創新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