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潘魯生:深圳時尚設計的文化動能

潘魯生:深圳時尚設計的文化動能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4-04-27 12:22:34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4深圳設計周隆重開幕了,作為一個國際化的設計交流平台,開展設計文化傳播,推動設計產業合作,促進設計資源整合,實現設計發展前瞻,具有集成性、輻射性、引領性的重要作用。

 對於時尚設計而言,我們注意到,目前,深圳已將現代時尚產業作為重點培育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時尚設計涉及服裝、首飾、家居、美容以及工藝美術、消費電子等領域,深圳在這一系列時尚領域的產業體量,各項平均都超過1萬億元,發展水平處於全國領先位置。根據去年1月出台的《深圳市現代時尚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深圳將推動超過480家、覆蓋50%以上經濟規模的集群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促進時尚產業高端化、數字化、品牌化發展。

 應該說,時尚產業是關於美的產業,也是生活方式的產業;時尚產業具有經濟價值,也凸顯文化價值;時尚產業是講求創新與營銷,也注重情感和體驗。時尚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實質是生活理念、價值觀、審美追求的表達力、傳播力和認同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深圳時尚產業發展需要保持文化的深度,就像藝術創作中以其形,達其意,傳其神,從而具有更深的影響力,更廣的傳播力,更持續的發展潛力。

 具體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把握智能時代的情感需求,使時尚設計具有生活的溫度。

 時尚,是喜新厭舊?是標新立異嗎?是華麗的軀殼?也許在時尚產業發展的某個階段,具有這些特點。但今天,在物質極大豐裕、網絡化生存更加普遍、智能技術加速生產生活變革的形勢下,人們也會放棄膨脹的物慾而選擇極簡,甚至「斷捨離」式的生活;年輕人會放棄對國際潮流的追逐,反身尋找歷史傳統中的風格和精神;還有很多網絡社群致力於新生活方式的構建,很多時尚達人積極傳播有思想的生活態度。因此,今天的時尚產業發展要格外關注人的生活與情感,所謂「孤獨經濟」「治癒感」等等,都是從現實的生活體驗出發的。很難想像,一個充滿形式感而缺少故事性的時尚設計能深入人心,單純靠大量生產、快速更新也難以持久佔領時尚市場,使時尚有溫度是關鍵所在。

 第二,把握生態文明的必然趨勢,使時尚產業成為環保、低碳、可持續的產業。

 時尚首先是價值觀的契合,時尚不是符號式、炫耀性的消費,而是生活價值觀的表達。在眾多生活理念、實踐態度中,環保、低碳、可持續是建設人與自然關係的根本。時尚產業必須着眼親自然、親生態關係的建設,放眼長遠,布局長期主義的品牌文化,並從材質面料、風格調性、工藝構成出發,不斷實現材料的天然無污染、可循環可降解,降低時尚更新中可能產生的浪費和環境破壞;不斷探尋工藝過程的低碳低耗能,減少如大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問題;不斷表達和實踐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審美境界和格調,從而建立和傳播生態文明的美的理念,並參與到生態化生活方式的建構之中。

 第三,把握新質生產力的設計機遇,使時尚產業成為新產業集群的有機組成部分。

 隨着新質生產力的深入發展,不同行業之間的界限將逐漸模糊,跨界融合將成為常態。包括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農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等,都將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和產業生態。設計將突出管理屬性,發揮融通整合作用。因此在時尚產業發展中,要做到設計跨界,使設計成為產業協作的整合機制。同時,新質生產力發展,消費者對產品個性化和定製化需求的不斷增加,個性化與定製化需求崛起,各行業都更加注重產品研發和設計創新,從而提供更具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時尚產業要通過設計創新面向個性化、柔性化生產,這也是時尚個性化的表達的本質屬性。

 第四,把握傳統文化的審美精神,使時尚產業成為有文化底蘊的產業。

 近年來,漢服火熱,「新中式」服裝、首飾、妝容興起,還有宋式美學成為鮮明的設計主題和風格,時尚產業發展中文化成為重要的驅動力。這個過程,不是復古或者泥古,而是傳統審美精神的發現和表達,使之融入今天的生活方式,化身於當下的衣食住用,找到中國人生活、審美的呈現方式。在工業化深入發展、信息化加速迭代的當下,傳統美學精神的時尚表達反映內在的文化訴求和精神契合,時尚產業的發展要關注這種深層次的存在和作用。不單是汲取傳統的紋樣、色彩、形態,也不只是符號的、元素的取用,而是復興一種審美的理想、生活的境界,只有把握了這樣的根本,才能形成新的、無窮的創造力。

 總之,社會發展,技術更新,關於時尚的追求已經成為生活價值觀的實踐、生活主張的表達和生活體驗的豐富與深化,因此,時尚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關注文化的維度,從文化構成、文化導向、文化影響力上深化時尚產業內涵,從而超越華麗的物質外殼,抵達人心深處,成為名副其實的時代之風尚。

 (作者系中國文聯副主席、教育部高校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委員副主任)

責任編輯:趙桐曲 潘魯生:深圳時尚設計的文化動能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