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2025年 03月29日 星期六 -- 天氣
有片丨【香港新引擎】姚祖輝:港須擁抱機械人AI技術 助國家科技企業「出海」11:11皖太平湖國有林場:學習雷鋒做志願 保護環境我先行11:11皖徽州區:招聘會送上「媽媽崗」11:10皖黟縣柯村鎮:「我們的圖書館」志願服務活動成功舉辦11:09皖休寧縣:國省道突發險情 高效處置保暢通11:08【早市盤點】恒指高開1.67% 科網股全線大漲11:07皖休寧縣:嚴把農資質量關 護航春耕生產11:07皖歙縣:項目建設提質加速 鄉村文旅開啟新章11:06 有片丨【香港新引擎】姚祖輝:港須擁抱機械人AI技術 助國家科技企業「出海」11:11 皖太平湖國有林場:學習雷鋒做志願 保護環境我先行11:11 皖徽州區:招聘會送上「媽媽崗」11:10 皖黟縣柯村鎮:「我們的圖書館」志願服務活動成功舉辦11:09 皖休寧縣:國省道突發險情 高效處置保暢通11:08 【早市盤點】恒指高開1.67% 科網股全線大漲11:07 皖休寧縣:嚴把農資質量關 護航春耕生產11:07 皖歙縣:項目建設提質加速 鄉村文旅開啟新章11:06 有片丨【香港新引擎】姚祖輝:港須擁抱機械人AI技術 助國家科技企業「出海」11:11皖太平湖國有林場:學習雷鋒做志願 保護環境我先行11:11皖徽州區:招聘會送上「媽媽崗」11:10皖黟縣柯村鎮:「我們的圖書館」志願服務活動成功舉辦11:09皖休寧縣:國省道突發險情 高效處置保暢通11:08【早市盤點】恒指高開1.67% 科網股全線大漲11:07皖休寧縣:嚴把農資質量關 護航春耕生產11:07皖歙縣:項目建設提質加速 鄉村文旅開啟新章11:06
低成本高效率!嶺南大學李佳教授研發新型碳捕集技術 成本低至每噸150元

低成本高效率!嶺南大學李佳教授研發新型碳捕集技術 成本低至每噸150元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5-03-05 20:22:5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近日,嶺南大學在深圳前海國際人才港舉辦首屆技術轉移論壇,嶺大跨學科學院副教授李佳教授在論壇上展示了她在「空氣碳捕集」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該項目以節能環保為核心,旨在通過捕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抵消工業排放,助力實現碳中和,為解決全球氣候危機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據介紹,李佳教授及其團隊所研發的「直接空氣碳捕集技術(DAC)」,以創新的「混合胺固態吸附劑」為基礎,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將其永久封存或轉化為中性碳源。相較於以液體吸收劑捕獲二氧化碳,使用新方法在捕集二氧化碳的過程中,即使在濕度較高的環境中仍能保持正常的吸附性能,實現零耗水量及低能源消耗,並展現出更高的耐用性,有助可持續發展。

微信图片_20250305202400.jpg

 李佳介紹,這項技術的核心優勢在於其低成本和高效率。目前,國際上的碳捕集成本約為每噸400美元,而李教授團隊的技術將成本降低至每噸150元人民幣。這一突破使得該技術在經濟上更具可行性,能夠覆蓋到千家萬戶的排放源,尤其是在香港這樣的高密度城市環境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

 目前,嶺南大學正在推動該技術在香港樓宇之間的應用。李佳指出,香港的樓宇密集度高,二氧化碳濃度相對較高,這為碳捕集技術提供了理想的應用場景。此外,碳捕集的額外成本對香港的電力成本和樓宇運營成本影響較小,因此更容易被接受和推廣。

 李佳介紹,技術捕獲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於農業造田、製造碳酸水,或者作為製造其他化學品的原料。這些應用不僅有助於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還能為碳中和目標提供實際支持。

 李佳在國際、內地和香港都有豐富的研究和實踐經歷。她介紹到,內地與香港在碳捕集技術的應用上存在顯著差異。內地擁有眾多大型二氧化碳排放源,全球最大的碳捕集項目大多也集中在內地,因此在大型排放源處理技術方面內地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相比之下,香港的固定排放源較少,發電站數量有限,因此樓宇應用正成為香港碳捕集技術的重點。

 李佳提到,內地對碳捕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在過去一年啟動了與其相關的科技部重大合作項目,進一步推動空氣碳捕集技術的發展。她所在的團隊也參與了這一項目。

 儘管該技術仍處於商業化初期,但其前景十分廣闊。李佳教授指出,目前公眾和投資者對這項技術的了解有限,但隨着技術的逐步推廣和示範應用的增加,商業化進程將加速推進。她希望未來能夠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推動技術的大規模應用。

 李佳於大約半年前加入嶺南大學。她分享到,選擇嶺大,一方面是因為她與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來港的跨學科學院院長陳曦在空氣碳捕集技術研究上的互補,有望進一步推動該領域的研究進展,而校長秦泗釗教授團隊在工業控制領域的卓越成就也與我們的研究高度契合,可並在全球範圍內取得領先地位。

 另一方面,嶺南大學是全港首間成立的跨學科學院。而的跨學科研究環境與她的研究理念高度契合。她提到,嶺南大學的科研氛圍鼓勵學科交叉融合,這與她自身的跨學科學習經歷不謀而合。「如果因為如果我們的老師去其他學校,可能都會被歸到某個特定學科,對於老師個人的評估就不會像在嶺南大學這樣。」此外,嶺南大學的其他教師也在前沿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團隊合作氛圍濃厚,這為她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平台。

 李佳教授表示,未來將繼續推動該技術在商業樓宇和家庭中的應用,並探索更多國際合作機會。她相信,隨着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商業化進程的推進,這項創新碳捕集技術將為全球碳中和目標作出重要貢獻。(記者 楊琪)

 頂圖圖説:嶺南大學跨學科學院副教授李佳。


責任編輯:朱劍明 低成本高效率!嶺南大學李佳教授研發新型碳捕集技術 成本低至每噸150元
香港商報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允許不得使用。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