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兩高」報告中特別提到,要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司法法律合作對接平台,推動司法法律規則銜接。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廣西社團總會首席會長王明凡高度擁護和贊同,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將利用自身資源和優勢,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司法法律合作對接平台的建設工作,參與到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法治化水平建設當中。
王明凡指出,築牢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法治根基,需進一步建設同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要求相適應的涉外法治體系和能力。為此,他從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首先,王明凡呼籲加大力度推進涉外法治體系建設,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營造有利法治條件和外部環境。王明凡認為,守好法治陣地,需落實統籌國內和國際、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要求,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有效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維護我國「走出去」企業、公民的合法權益。王明凡特別提到,錨定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築牢法治根基。
強化涉外法治宣傳與研究,構建中國特色法治話語體系,是王明凡關注的另一重點。他主張通過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的優秀元素,結合現代法治理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涉外法治理論體系,並以多種渠道和形式,加強涉外法治宣傳,提高公眾對涉外法治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同時,關注國際法治發展趨勢,借鑑國際先進經驗,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涉外法治理論,且積極參與國際法律事務和規則制定,加強與各國法律界的交流與合作。
加快培養涉外法治人才,拓寬港澳地區律師在大灣區的執業範圍,探索國際間法律職業資格互認機制,是王明凡建議的第三個方向。他認為,為了充分發揮港澳地區律師的專業優勢,促進大灣區法治環境的優化和提升,應拓寬港澳地區律師在大灣區的執業範圍,逐步探索港澳律師聯合代理民商事案件之外其他案件的可行性。同時,與共建「一帶一路」成員國等國家和地區開展法律職業資格互認磋商,探索分階段推進機制。通過互認法律職業資格,促進國際法律人才的流動和交流,提升我國在國際法律服務市場中的競爭力。(記者 李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