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行走信陽·解碼文旅新勢能」媒體集中採訪團走進河南省信陽市。在信陽市溮河區文新茶村浸潤在氤氳茶香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信陽毛尖傳統炒制技藝」傳承人、中國制茶大師陳正軍手指翻飛間,竹篩中剛採摘的「跑山尖」嫩芽,在180℃鐵鍋中經歷着殺青、揉捻、理條等十二道古法工序,化作白毫密佈的信陽毛尖。
「明前茶貴如金,但我們的春茶不愁銷路。」這位中國制茶大師笑言,茶山上遊客們正跟着茶農體驗採摘,茶樓里雪糕與鮮奶茶的香氣交織,千年茶鄉正煥發着文旅融合的勃勃生機。
作為中國十大最美茶鄉,溮河區以63.5萬畝生態茶園為基底,構建起茶旅融合的立體圖景。文新茶村「村長」郝茜茜介紹,隨着春茶季到來,日均接待遊客量突破3000人次,家庭自駕游佔七成以上。遊客既可沉浸式體驗採茶制茶,也可在茶山民宿觀星聽雨,更能品味非遺毛尖奶茶、茶啤酒等32款創新產品。2024年數據顯示,茶衍生品銷售額突破8億元,佔全區茶產業總產值的5%。
高速變通途 服務區成景區
近年來,信陽市溮河區着力探索茶旅融合新路徑,打造交旅創新示範樣本。沿大別山高速南行,距文新茶村8公里處的南灣服務區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服務區的認知。這座被茶山環抱、碧湖依偎的交旅融合綜合體。
「我們打破服務區『過路驛站』的定位,打造全國首個茶主題沉浸式體驗區。」河南交投服務區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趙艷峰指着規劃圖介紹:佔地260畝的空間裏,八大茶社商業綜合體主題鮮明,禪茶文化酒店沿湖而建,信陽毛尖文化園展現千年茶史,精品民宿群更將茶山晨霧變成客房窗景。
下一步,服務區將繞信陽地區「兩茶一菜」,創新運營模式,探索嘗試採茶體驗、茶田認養等新型經營方式,讓過往遊客掃碼成為「茶園主」,通過5G物聯網實時查看茶樹長勢。「我們讓服務區變成茶旅融合的起點而非終點。」趙艷峰透露。
三茶統籌繪新卷 打造文旅新業態
在溮河區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黃輝看來,茶旅深度融合的背後,是「三茶統籌」的系統變革。該區建成全省首條信陽毛尖智能化生產線,實現茶葉連續三年100%質量達標;信陽毛尖品牌價值突破80億元。
「我們正構建『八大山頭九道灣』精品線路。」溮河區文廣旅局宋倩展示着茶旅地圖:從文新茶村、何家寨露營基地到嘉木飲、八馬等37家茶莊園串珠成鏈,40個精品文旅點位星羅棋佈的全域茶旅融合新圖景,形成了「春採茶、夏避暑、秋研學、冬養心」的四季業態,讓溮河茶旅成為著名網紅打卡新地標。立足悠久的茶文化歷史,該區堅持茶文化與全域旅遊相結合,打造「慢搖雞公山、茶飲南灣湖、聽海星宿川、研學大別紅營、邂逅溮河煙火」等特色IP。
茶道連天下 香飄絲綢路
在鄭州舉辦的2024河南文化產業盛典上,信陽毛尖入選年度文化出海標誌性產品。這背後是溮河區「茶+」戰略的持續發力:建成中歐班列茶葉專運線,毛尖出口量持續增長;開發茶麵膜、茶精油等深加工產品。溮河區還成功上線「山水溮河 雲賞毛尖」信陽毛尖521區塊鏈溯源體系,來自信陽毛尖「五雲兩潭一寨」產區的每一盒茶葉都擁有了「身份證」,來自八大名茶山頭2.4萬畝茶園的每一片茶葉都能溯源。
站在南灣服務區的觀景亭遠眺,茶山蒼翠與高速車流相映成趣。這片曾以「綠電紅城」聞名的革命老區,如今通過「一片葉子」撬動三產融合,走出了一條「以茶促旅、以旅興茶、交旅互哺」的特色發展之路。隨着「新質生產力示範縣」建設深入推進,茶鄉正書寫着新時代的「富春山居圖」。(記者 李欣 王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