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萬年縣,油菜花海與百畝桃花競相輝映,展現出獨特的萬種風情。該縣依託賞花經濟、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種植和旅遊業的發展,實現了多元增收,共同譜寫了「一花盛開,富庶一方」的春日繁榮讚歌。
蘇橋油菜花:推動鄉村經濟新發展
在萬年縣蘇橋鄉,春天的盛景由5000畝山地花海與萬畝油菜基地共同繪就。經過荒地改造的金色梯田從山腳蜿蜒至山頂,與平疇沃野的萬畝基地相映成輝,形成蔚為壯觀的立體花海。站在蘇橋鄉合田村的山坡上,村民們目睹昔日的荒蕪之地,如今被璀璨的花海覆蓋,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過去,合田村的2000多畝山地,或是雜草叢生,或是被殘次林淹沒,村民們坐擁青山,卻難覓財富之源。今年,蘇橋鄉政府創新思維,引導村民以荒山入股林業公司。此舉既讓荒山披上了金色華服,還通過「入股分紅+務工收益」為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村民老李感慨道:「往昔的荒地,如今成了聚寶盆,種上油菜花不僅好看,還讓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
近年來,蘇橋鄉在「油菜+」戰略引領下,走出了一條「花經濟」與「菜油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春天裏,梯田花海和萬畝油菜基地變身打卡地,吸引著八方遊客前來旅遊、拍照,民宿、餐飲等旅遊消費隨之升溫;夏季收穫的油菜籽經現代榨油工藝提煉成優質食用油,並衍生出菜籽餅粕肥料等產業鏈。
陶醉在蘇橋鄉的金色梯田花海中
以花引客、以籽富民的產旅循環模式,開創了生態修復、美學呈現和經濟增值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將古畫中的山水意境化作了現代版「金色富春山居圖」。
湖雲桃韻:山水間的生態經濟
當蘇橋鄉的鎏金花浪還在田地間翻湧,湖雲鄉的百畝桃林已暈染出漫天胭脂雲。唐代詩人元稹筆下的「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的詩意,在湖雲鄉吾峰村的桃林裏化作了絢爛的春之交響:含苞待放的桃蕊藏於枝頭,盛放的嬌豔與春風翩躚,落英繽紛點綴出盎然春意,將整個春季定格成飄逸靈動的彩色世界。
花影婆娑間,執團扇的漢服少女輕倚桃枝,羅群與花海相映成趣;孩童在桃樹下撿拾花瓣,追逐嬉戲,驚起幾只山雀;鬢角花白的阿婆坐在老屋前,靈巧編織桃花香囊......
春色醉人的湖雲鄉吾峰村桃園
桃園主人施勇武看著這熱鬧景象,想起二十多年前栽下第一批桃樹苗的情景:「那時鄉親們笑我是桃瘋子,如今漫山遍野的桃樹林變成了我們大家的錢袋子。」
自2003年種下第一批桃樹苗起,施勇武鑽在研桃樹栽培技術的同時,通過他創立的萬年縣八方果業農民合作社帶動3000多戶農戶發展果業生產,他的果園還解決了當地3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
當晚霞將桃花染成彩緞時,施勇武捧著陶瓷茶缸漫步桃林間,不禁感慨萬千:「每一朵桃花,都承載著我和鄉親們的快樂與希望。」誠然,那花開迎客、花落結果的故事,早已成為鄉村振興的動人畫卷——春賞花、夏收果、秋制脯、冬熬膠,四季更迭間,朵朵芳華正托起鄉村的致富夢想。
沃野流金:特色農業綻放新希望之光
在萬年縣的廣袤土地上,鄉村變革悄然推進。昔日的荒蕪之地,今朝已換上錦繡花服;沉寂的山林,也煥發出勃勃生機;就連那些房前屋後被遺忘的邊角之地,也化身為財富之源。這場變革,不僅賦予了土地新的價值,更讓農民深切感受到了在家鄉安居樂業的踏實與滿足。
在蘇橋鄉,王大姐將自家的老宅改造成農家樂,借助油菜產業的蓬勃發展,她的年收入超6萬元。「以前種地只能解決溫飽,現在守著花田就能吃上旅遊飯」成為她的新感悟。
土地的煥新,帶來了生活的質變。在湖雲鄉的桃林之畔,72歲的周大爺利用祖傳的竹編手藝,巧妙融入桃花元素,編織出的花籃、茶簍等工藝品成了遊客爭相購買的伴手禮。「兒女在外務工賺錢養家,我在家門口也能賺零花錢,這日子越過越有滋味。」周大爺笑眼盈盈地說道。
萬年縣的科技人員在觀察油菜的長勢
萬年全縣12個鄉鎮都成立了各種農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數字農業」模式,全鏈條保障種植技術、生產管理到銷售終端,讓個體農戶共用規模效益的紅利。
如今,萬年縣的田野上處處可見新氣象:標準化種植大棚裏,新農人正熟練操作智能溫控設備;返鄉青年正在直播間推介家鄉的土特產;掛著「最美農家」牌子的庭院裏,飄香馥鬱的特色土菜,令人垂涎欲滴。這些生動的畫面,正是特色農業戰略結出的累累碩果——它讓土地再次成為了希望的田野,讓農民重拾對家鄉的眷戀,讓村民在家門口創業、就業的夢想照進現實,讓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變成了觸手可及的幸福生活。(記者 林琳 黃穎 圖片 萬年縣融媒體中心 徐聲高)
頂圖:江西萬年蘇橋鄉的油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