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珍薈萃”文化藝術功能服務平台全系統正式上線嘉賓合影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易小婧 通訊員吳金梅報道:11日,第十三屆深圳文博會開幕首日,由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指導,深圳至正文博集團、廣東至正群珍薈萃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深圳至正藝術博物館主辦,深圳市至正豐潤投資有限公司、深圳至正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承辦的“構建多維交易平台、助力藝術融入生活”——群珍薈萃文化藝術功能服務平台全系統上線儀式在深圳至正藝術博物館隆重舉行。文化部非遺司原巡視員馬盛德、中國非遺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張雅芳、廣東省非遺促進會會長杜佐祥、廣東省非遺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張梅、深圳市宣傳部副部長、至正藝術博物館館長吳福慶、國家鑒定委員會委員單國霖、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單國強、商會、群珍薈萃平台區域運營商、供應商代表以及合作夥伴出席了當天的啟動儀式。活動的成功舉辦標志著群珍薈萃文化藝術功能服務平台將更多元立體,致力於文化藝術內容傳播與文化藝術交易服務,讓藝術融入生活。
立足中國放眼世界 構建多維交易平台
文化是流動的,文化沒有交易就沒有生命力。“互聯網+文化”是科技與文化的跨界融合,是改變文化產業的生產、傳播和發展方式。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深度結合,垂直打通各個產業鏈,擴大文化產業發展,讓藝術融入生活。至正博物館館長在上線儀式上表示:“中國優秀的非遺、手工藝、藝術品代表著中華名族五千年文化傳承的結晶。近年來隨著普通文化藝術愛好者的增多,優秀的文化藝術精品漸漸進入到公眾視野中,甚至走進了千家萬戶。文化行業同樣繁盛,標榜“振興文化產業”的機構及銷售平台眾多。整體看來,文化行業處於社會各界的關注焦點。如何搶占市場、率先走出一條“文化領域新常態”的道路,考驗的不單單是一腔熱血,而是專業、獨到眼光和運營魄力。”
至正多年來不斷構建多維交易平台,助力藝術融入生活的群珍薈萃文化藝術功能服務平台在改變過往的單一線下展銷形式,轉向著力打造的線上至線下、國內至國外的立體營銷網略。群珍薈萃平台的公開亮相具有標志性的意義。意味著平台將加速行業在“互聯網+文化”的思路的實踐進程,迭代文化產業的生產、傳播和發展方式。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深度結合,垂直打通各個產業鏈,擴大文化產業規模,讓藝術融入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據了解,群珍薈萃平台展示了全國10個地區、13位個人的區域運營商+經紀會員體系。由廣東地區的廣州、佛山、肇慶、潮州延伸至廣西的建水、江西的景德鎮、浙江的龍泉,今年將延伸到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區域。2017年平台區域運營商規模將擴大到全國30個地區、合作作者將達到500人,並將從北美地區向全球布局。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建立穩定的文化藝術內容和藝術品輸出的渠道,為平台的迅速壯大、長遠發展做支撐。
全系統 多渠道搶占文化領域新常態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普及率達到53.2%,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中國網民規模已經相當於歐洲人口總量。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性在不斷增強。正是在這種趨勢下,群珍薈萃文化藝術功能服務平台全面上線全系統,函括PC商城、移動版商城、微信商城、微信拍賣、APP商城、海航機上ipad、微信公眾號以及媒體常態傳播工具。記者在上線儀式上了解到,群珍薈萃文化藝術功能服務平台全系統通過過大數據的采集和分析,采用可量化的精確市場定位技術,推動了文化市場對客戶的精准服務。傾力打造的全系統陣容,依靠多維度交易模式、國內到國外渠道的打通,等同於在市場上為自己拿下了多管齊下的傳播、銷售通行證。實則是加快資源調度速度;延展銷售的輻射范圍和強度,為其平台的長遠發展做准備。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電商結合,對接線下營銷,促進線上線下的立體化合作。群珍薈萃文化藝術功能服務平台全系統改變人們對藝術品的鑒賞方式,將藝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
至正博物館館長 吳福慶
藝術衍生品進入含金量時代
記者看到,藝術衍生品做為本次發布會的另一亮點,也作為群珍薈萃平台的重頭戲第一次展現在公眾面前。據至正博物館負責人介紹,藝術衍生品是群珍薈萃平台的多種交易模式之一,繼2016年發布的預售模式、禮品卡模式之後又一大新型交易形式。
據悉,群珍薈萃平台所涉獵的藝術衍生品,主要對中國古代珍貴書畫藏品修複後的高精複制。目前,群珍薈萃首批10款藝術衍生品已經面世。原作均來自在中國藝術史上極富藝術造詣的藝術大家們,其中有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鴻、元末明初“吳中四傑”之一的張羽等各時代的書畫藝術大家。群珍薈萃平台得到了深圳市至正藝術博物館的授權,得以開發藝術衍生品。
館內負責人告訴記者:“精美書畫衍生品看來簡單卻還藏著諸多奧秘。奧秘一,藝術衍生品居然有著不輸於原作的收藏價值。首先是限量: 開發之初,這些藝術衍生品複制品就被標記了唯一編碼,配合神秘的防偽技術保證每一件的唯一性。且每款全球限量發行2000件。不會再少,更不會再多。這樣一來,不單增強了其流通性,且保證了稀有度。使其有收藏且價值不斷攀升的空間,與原作一樣值得深藏。奧秘二,文博專家認證。本次修複、複制後,每款都經過10位國家級博物館專家親眼、親手鑒定。保證衍生品的品質,真可謂天生嬌貴!”另據透露,在文博會現場購買此衍生品任何一件,不單有獨家禮品贈送,還可在14號當天獲中國故宮博物院專家單國強親筆題跋和合影。另據了解,5月2號群珍薈萃線上平台已經對10款衍生品開放申購。在5月14日上午9時30分,在每套衍生品可獲得享譽中外的文物鑒定專家單國霖、單國強對衍生品在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進行現場題跋,題跋之前會對其中畫作進行解讀。
文化部非遺司原巡視員馬盛德先生
專家委員會團隊 運營體系力量齊亮相
據介紹,群珍薈萃文化藝術功能服務平台現已有的14位由工藝美術行業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委員團隊,將再度加入10位國家級文博專家。其中包括:國家鑒定委員會委員單國霖、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單國強、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傅申、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耀庭、首都博物館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 楊寶傑、國家文物學會鑒定委員會委員葉佩蘭、中國青銅研究委員會會長賈文忠、中國文物鑒定專家蔡國聲、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資深研究員張子寧。至此,群珍薈萃文化藝術功能服務平台專家組委員會已達到24位,為平台的專業性、鑒定能力、評審能力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