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首先成立“自貿試驗區”;2015年,廣東、福建、天津作為第二批自貿區掛牌,形成“1+3”的自貿區格局;2017年4月1日,第三批7家自貿區統一掛牌成立,我國自貿區建設形成“1+3+7”的新格局。
6月8日,《央視財經評論》邀請重慶市副市長劉桂平、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一起來聊一聊,自貿實驗區的建設與發展。
央評說
新一批自貿實驗區掛牌兩個月 開局良好
遞交材料兩個小時後就拿到營業執照。在遼寧自貿試驗區金浦新區行政服務中心自貿區業務窗口,從事國內外科技人才引進和輸出的創客王赫,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自貿速度。
王赫(快適空間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出入境有了綠色通道,直接可以到我們公司來,然後結賬的時候,我們也是根據外國科技人員他們自己的要求,可以是外幣結算,給我們特別大的便利。
目前金普新區已為73家冠自貿區的企業核名,近50家企業冠名,企業名稱登記改革是推進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建設的內容之一。金普新區為大連片區開通自貿試驗區企業注冊專用接口,允許大連片區注冊企業名稱核准,冠大連片區名稱。截止到目前,大連片區新增市場主體已超過4000戶,同比增長七成多。
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兩個月以來,天府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自貿服務專區新注冊企業824家,注冊資金達265億元。一窗通辦,是天府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自貿服務專區窗口的服務特色。專區窗口集中了297項審批事項,相當於把常規28個窗口的業務集中在一起,專區內任意窗口都可受理全部事項,實現業務大融合。
重慶自貿試驗區,涵蓋兩江、西永和果園港三個片區,在兩江新區實施了“一口受理、超時默許、否決請示”的行政審批和商事制度改革,審批事項平均對外承諾辦理時間比法定時限減少61.8%,平均單件辦理時間提速80%,企業注冊登記審批時限從20個工作日壓縮至兩個工作日。
在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綜合服務中心共設置了67個窗口,進駐有工商、稅務等17個部門和配套的銀行機構,建築事項211項,其中已有149項實現了一口受理,占總辦理事項的71%。
在湖北,5月中旬,自貿試驗區襄陽片區政務服務中心,一家商貿物流企業領到了全省首張九證合一營業執照。九證合一改革采用一窗受理,一次提交,一照通行模式,給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在浙江,自貿試驗區建立了商事登記1+N綜合受理服務體系,推進商事登記領域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日前,浙江省交通廳還出台支持自貿試驗區建設實施意見,支持舟山推進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逐步形成江海聯運巴士物流運輸通道。
陝西省自貿試驗區建設也在緊鑼密鼓。陝西省政府將217項省級管理事項委托自貿區實施,具體事項是完善事中、事後行政管理體制,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完善一口受理、綜合審批、高效運作的市場服務監管體系。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周運:自貿區是一塊試驗田,現在試驗到了3.0時代,這個3.0時代和之前有什么樣的區別?為什么我們一定要那么快,兩年一批把它推到3.0時代呢?
劉桂平(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第一,首先是我們第一批第二批自貿試驗區探索得非常到位,為我們第三批積累了很多的經驗。
第二,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特別是目前逆全球化的這種趨勢下,中央政府表明了這個全球經濟是一體化的,應該堅持自由貿易的發展態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推出7個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實際上表明了我們開放的一種態度,這也是我們開放理念的一種提升。同時在這種新的開放格局中,2013年習主席提出來“一帶一路”的倡議,推出第三批自貿試驗區,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標志。
第三,通過前兩批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和探索擴大開放,同時通過第三批自貿區的實施,我們也希望能夠進一步在全國不同類型的地區來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也希望不同的地區通過探索,然後成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最重要的是,我們所有的1+3+7這些自貿試驗區,最終都要成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試驗田。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周運:整個改革曆程中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什么樣的階段?為什么這個時候我們的試驗田種得更快了,擴得更開了?
張燕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過去30多年,我們的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地方叫特區,現在我們這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它要解決三個重要的問題:
第一,是我們增長動能的轉換,核心就是怎么能夠從過去30年,要素投入的增長驅動能夠變成創新驅動;
第二,產業的結構,過去30年我們的特區是從制造業開始的,而我們這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它發展的相當一部分先行先試的東西是服務,上海最開始進行的這種先行先試就是六大服務業的全面開放,那么我們過去搞制造業的市場化改革,我們的體制機制在制造方面進步很快,但是我們在服務應當講還是比較滯後的。
第三,我們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東、中、西怎么能夠開放,包括“一帶一路”,包括長江經濟帶,包括西部大開發,怎么能夠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最優秀的企業和最優秀的要素,那么這些東西都是我們的國家面對新30年新常態,我們需要做的新一輪的先行先試。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周運:這個試驗區到底現在在試什么?到了3.0時代,我們要試驗的種子光是一個“貿易”的種子嗎?
趙萍(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自由貿易試驗區,它試驗的內容主要其實是三個主要方面:
第一,是商事制度的改革和政府簡政放權
第二,是貿易投資便利化,自貿試驗區其實現在它聚焦的貿易更多的是從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的轉化,貨物貿易也是其中重要的內容,在貨物貿易便利化的同時更多聚焦在服務貿易方面,特別是像陝西、河南、浙江等,這些自貿區都明確提出來了,要發展物流相關的,還有科技、教育、旅遊等有一些相關的先行先試的政策,這些都是屬於服務貿易的內容,基於貿易延伸出來還有很多投資的一些便利化的舉措;
第三,試驗其實就是從原來的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的監管來探索,這種試驗實際上就是為企業營造更加便利的或者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因此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貿易有關,但不限於貨物貿易,更多的還包括服務貿易和投資。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周運: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疑問,雖然都是自貿試驗區,怎么把各個地方都做出自己的個性來呢?
劉桂平(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就是因為要有個性,要實現差異化發展,才需要設立1+3+7這么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體現不同區域的發展。這一次第三批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其實在西部地區有三個地方,重慶、四川和陝西,那么中央也就是希望我們不同的地區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為國家改革和開放探索經驗,探索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
對重慶來講,除了我們在投資、貿易、金融和事中、事後的這個改革方面要共性化的做一些探索以外,必須結合重慶的實際,那么重慶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我們有三條開放通道,向西通過渝新歐,也就是中歐重慶班列,這個從重慶經過新疆的阿拉山口,然後到歐洲的德國“杜伊斯堡”,這是向西的通道。這條通道我們事實上就把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這個經濟帶給它連接起來了。第二條通道就是通過長江的黃金水道來通過上海直通太平洋,那么這條通道實際上就把長江經濟帶跟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緊密地結合起來。
第三條通道是我們的向南通道,是通過渝昆泛亞鐵路和公路,經過貴州到廣西的北海和憑祥這些港口能夠直通東南亞和南亞,這個事實上也是將長江經濟帶和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連接起來,並且我們的向南通道和向西通道是真正實現了,這兩條通道的打通真正實現了一帶和一路的有效連接。第二個特色就是,重慶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連接點上,同時我們國家還批准了成渝經濟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可以跟成渝的協同發展,也實現有機的連接。
中歐班列:助力貿易更通暢
5月份以來,重慶的氣溫不斷攀升,許多生鮮食品需要通過冷鏈運輸,然而在這個工廠裏,工人們卻在忙著將筆記本電腦裝進一種特質的保溫集裝箱。
湯庭傑(廣達重慶制造城副經理):(運輸中溫度最低)要到零下40度左右,不會損壞到我們的產品,一直研發,搞了這么一個保溫櫃出來(起保護作用)。
零下40度的氣溫和以熱辣著稱的熱烈重慶,似乎很難聯系到一起,而隨著中歐班列開通,重慶成為亞歐大陸貿易通道的新起點,在銷售旺季,每個月有300萬台電腦在這裏搭配列車從新疆出境,穿越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的亞寒帶地區,抵達歐洲。
黨曉夢(重慶興隆場編組站調度車間主任):開始越來越頻繁,剛開始的時候,一周就開始兩到三列,現在幾乎是一周要開七列,最多的時候開了九列。
在成都TCL王牌電器有限公司的裝貨現場,記者看到,眾多貨物被裝載到貨車上,貨車駛出駛進,充實繁忙,這些貨物以往是通過從廣東走海運出口,到達歐洲用時超過28天,現在通過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只要15天就能以陸路的方式運歐洲。
黃建(TCL成都公司關務):大大地縮短我們供應量的周期,加快了資金周轉。
TCL在成都的產業基地過去主要是供應國內市場,但中歐班列開通後,這裏已經改造成主要面對歐洲市場的一個產業支持基地,2016年企業通過成都發車了59趟中歐班列,一共運輸了1000多個貨櫃到歐洲,現在企業不僅在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國有工廠,也正在考慮布局印度、巴基斯坦、埃及,並准備在迪拜建立中東地區的業務中心,從服飾、花卉這樣簡單的商品,到電腦、機械設備這樣的高端裝備,中歐班列上的商品類別越來越多,不僅有去的,還有回的,西班牙紅酒,荷蘭牛奶,和德國汽車也搭上返程班列進入了中國市場。
統計顯示,中歐班列在國內開行城市目前已經達到28個,連接境外11個國家29個城市,運輸的貨物品類日益豐富,中歐班列發展6年來至今已累計開行四千多列,今年開行數量已突破一千列,單列運行線51條,達到日均9列的水平。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周運:通過陸路的通道進行一般貨物的貿易,但全球貿易的增速明顯已經不如10年、5年之前了,我們只從貿易的角度來講,這樣的經濟增長方式還能夠持續嗎?
張燕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我們連續6年全球貿易增長率沒有GDP快,因為全球沒有需求,全球沒有動力。
中國的“一帶一路”也好,還是中歐班列也好,通過一條物流大通道,把中國和亞、非、歐大陸,以及廣大的腹地聯系起來,那么怎么才能夠給沿線國家創造效益呢?剛才劉市長講了渝新歐,那么渝新歐要解決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重車出、輕車回,或者叫做重箱出、輕箱回的問題,就是說出去的車全是滿的,回來的車是空的;出去的箱子都是滿的,那么回來的箱子都是空的,那么怎么才能做到重車出、重車回呢?
那么就做好進口,也就是說我們不但要把東西運出去,而且我們要把相關國家的商品能夠運回來,要做到這一點的話你就要建立起在“一帶一路”以及在整個世界,也就是我們的全球采購網絡的區域采購網絡,因此這次習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說是未來的5年,也就是中國進口將達到8萬億美元,其中有1萬多億將是從沿線相關國家運回來的。另外一個方面,總書記在這次高峰論壇上講,就是我們要舉行進口的國際博覽會,也就是說這個進口的擴大,不但能夠解決我們渝新歐鐵路的效益,能夠解決我們貿易的平衡,而且它能夠給相關國家帶來拉動經濟的新動力。因為我們知道全球的產能過剩,但是沿線國家產能短缺,它能夠用總書記的話來講,就是它本質上能夠實現世界經濟的大平衡。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周運:我們在不斷地進行貨物貿易的時候,大家可能追求的還是速度和效率的問題,總書記在杜伊斯堡去訪問的時候,見證的就是15天從重慶開到杜伊斯堡的“渝新歐”班列,這已經是絲綢之路上曆史上最快的速度了,我們在這樣的貿易便利化上還能夠試驗出什么?
劉桂平(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我們的“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從2011年3月份開行第一趟班列以來,應該說運行到現在,總共開了420班,其中去是278班,回來有142班,也就是說大概去兩班,回來一班,我們現在在努力做到,就是去多少班回來要有多少班。
現在去的主要是一些電子產品,電子信息產品,智能的終端產品,回來主要是汽車的零配件和一些消費品,時間大概在13天到15天,這個比剛開始運行的時間已經大大縮短,比海運時間快了大概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的時間,比空運的成本低了,只有空運成本的五分之一,所以說我們現在通過運行的這五六年時間。我們認為在幾個方面還是有可以改進的空間的:
第一,是現在我們運行的班列,每一節車廂的長度我們經過計算是可以在縮短一點,縮短一點也就是說可以根據我們的貨物的運輸,可以增加更多的車廂,這樣增加的話成本可以降低,效率會提高。
第二,是運行的時間上,可以根據運行不同的產品,以及產品對貨物運行時間的要求可以再進一步提高。
第三,是我們在源頭跟這些國家在進行橫向交流的時候,相關的沿線國家,通過經貿往來的合作和緊密的溝通聯系,物流的轉撥,分撥中心建立的比較好的話,事實上既有利於我們貨物運出去,經過這些沿線國家可以停留,既可以把這些貨物運給沿線國家,同時也可以將他們的貨物運到歐洲、亞洲其他的國家,同時也可以把它運到國內,通過我們再分撥轉撥到全國各地。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周運:從貿易的角度上來講,光是道路的連通和貿易的暢通是不夠的,還需要政策的溝通、資金的融通等。自貿試驗區在硬件已經不錯的情況下,軟件上還能夠有試驗的突破嗎?
趙萍(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像“渝新歐”這樣中歐班列開通之後,其實對於軟件的溝通,也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比如說海關之間的合作,能不能中國檢疫檢驗,海關通關之後到其他國家,有相應的通關便利化,就是彼此不用再重新再次檢疫檢驗,那么一次檢驗之後,到另一個國家就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海關組織之間的合作,還有一個認證認可之間的合同,還有就是相關的標准相互能夠統一,這個對於像“渝新歐”班列這樣的硬件設施逐漸連通之後,相關的軟件跟上,貿易的便利化才能真正實現。
即便是現在,硬件設施的連通,對於企業來說降低貿易成本也帶來了非常多的好處。我們做了一個調研,中西部地區有一個企業,它以前在沒有“渝新歐”班列之前,它們都是通過空運來把商品運到了歐洲,因為它商品比較小,是醫療設備配套的產品,通過空運它的成本非常高,通過海運由於它的總量不多,一個月只有一到兩噸的產品,那么打一個集裝箱又不夠。有“渝新歐”班列之後,他把商品通過陸路運到重慶,然後搭上渝新歐的班列,進入到歐洲,他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這樣的水平。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周運:自貿實驗區,能給我帶來什么樣的好處呢,一些網友也發表了看法:
網友普通的人說,我是一個創客,多個自貿試驗區成立,對我創業不知道有多大的幫助,希望到這裏創業能有新的機會。
網友小清說,這個話題挺大,我就關心跟我有啥關系,給我生活帶來那些變化。
網友跟著感覺走說,要看報道,可能在自貿區裏邊買國際大品牌的產品會便宜一些了,這樣我的選擇就更多了。
上海自貿實驗區:改革創新持續推進
在上海的南港碼頭,這樣的遠洋輪船,每星期都會把最新鮮的新西蘭獼猴桃運到上海,近期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新西蘭,把今年的全球出口獼猴桃首船的目的地,選在了上海,2016年上海口岸進口新西蘭獼猴桃,約5.3萬噸,比上一年猛增80%,占新西蘭獼猴桃對華出口總量近七成。2017年中國將首次超越日本,成本新西蘭第一大獼猴桃出口目的地,現在洋山港是全國首個設在自由貿易區的,具有跨境電商功能的,進境水果指定口岸,為提高通關速度,檢驗部門在現場設立了工作室,實行快檢快放,進境水果的放行時間,從原來的4到5天,縮短到一天內。
張浩平(上海洋山檢驗檢疫局查驗二科科長):(現場)檢好了以後馬上放,對於消費者來說,對於收貨人來說,第一時間拿到檢驗檢疫合格的產品。
王耀其(某貿易公司副總經理):我們企業在檢驗檢疫的放行,還有發送的時間比以往大概縮短了10天,這樣我們就節省了倉儲費。
在上海港洋山港區,實行了無紙化申報,從遠洋貨輪上下船的國外船員,來到邊檢站,邊檢人員檢查無誤後,不到幾分鍾就可以為他們放行,方便他們趕半夜的飛機回國。2017年上海口岸全面實施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升級版,深化自貿區分線分類監管,上海企業可申報,經外地口岸進出的貨物,外地企業可申報進上海口岸進出的貨物。
盛峰(上海洋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一隊隊長):通俗的我們說讓數據多跑路。
李喆(船代公司員工):我們只要發一遍就行,大家都可以看得到。
目前上海口岸90%的貨物申報全部的船舶申報,都通過單一窗口辦理,平台用戶近5000家,服務企業數17萬家,日前國務院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公布,這是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以來,國家出台的第三個改革方案,被稱為上海自貿區改革的3.0版,方案提出,對標國際最高水平,實施更高標准的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貿易監管制度,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三年多來,有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制推廣。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周運:對於老百姓來講,自貿區到底能夠帶來什么樣的好處呢,我們結合數字100,也做了一個調查,大家對哪些方面的便利最期待,排名第一的是進口商品更加便宜了,另外還有增加就業,人民幣自由兌換,包括出境旅遊等等,具體說起來,哪些東西會比較便宜,關稅會下降比較多呢?
趙萍(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其實不只是關稅下降,會導致進口商品便宜,更重要的是通過商事制度的改革和貿易的便利化,從而降低了貿易的成本,還有就是這些相關的改革,帶動了進口方式的創新,比如說像跨境電商這樣的方式,減少了中間環節,這些舉措共同結果,就是進口商品的價格明確低於在其它地區看到的商品,這些商品其實覆蓋的,從吃穿用行都可以在自貿區找到。
那除了水果之外,和吃有關的電飯煲,我看到有一個在日本賣8000塊錢的電飯煲,在自貿區只賣到5000塊錢,一下子就便宜3000,那么還有更大件商品,越大件便宜的越多,比如說平行進口汽車,很多名牌汽車通過天津,通過上海等,平行進口到中國之後,價格大幅度下降,能便宜十幾萬、幾十萬都是有可能的。
劉桂平(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事實上,重慶已經有一些平行進口車的店,其中重慶有一個做高端品牌的一個店,今年在重慶增加了一個店,同時在貴州還增加了一個店的情況下,他們今年一季度的汽車銷售量增長了24%點幾。應該說,一個是在平行進口車方面,稅收上有優惠,另外一個就是說,它整個的配套服務比較到位,所以老百姓非常喜歡,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就是,廠商根據中國市場設計了適合中國老百姓需要的車,它的價錢大概在五六十萬左右,所以說老百姓作為中產以上的階層他們也能消費得起。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周運:在引入自貿區的概念和實際操作時,需要在擴大內需同時又要在產業轉型升級上取得平衡,像自貿試驗區這種開放的腳步,是不是我們在倒逼我們轉型升級的步伐呢?
張燕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我們講開放促改革,開放促發展,也就是說這個所謂開放,就是它引入外來競爭壓力,也就說像剛才我們講平行進口,為什么老百姓能得到好處呢?也就說你不能夠平行進口,引來外來競爭壓力,你的國內,時間長了,一些大的這種商家,他就會壟斷,那壟斷以後呢,他就會給老百姓賣高價,老百姓的這個消費剩餘和經濟福利就會受到損失。
因此,這個自貿區通過平行進口,通過各種方式,我們講狼來了,引進外來競爭壓力,才能使國內的商家更努力,才能夠使老百姓得到的價格更便宜。
劉桂平(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重慶作為第三批的自貿試驗區,第一,是國家對於第一批第二批自貿試驗區,可以在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或者是說我們別的省市,可以複制推廣的經驗,總共是51項,我們已經基本上全部都落地了。
第二,是根據國家對於我們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審批的,我們總共審批我們可以探索的制度創新方面,是151項,其中屬於這七個自貿試驗區共性探索的國家,賦予我們改革開放探索的是75%,大概占75%,然後我們自身,比如重慶特色的是25%。
重慶在地理位置上確實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我們的這三條開放通道,其中有兩條主要是陸路通道,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在現在全球對陸路經貿,國際經貿這個規則,都還沒有可成熟,成熟可資借鑒的這個規則的這種前提下,我們重慶的自貿試驗區,應該說在陸路經貿規則的探索方面,我們認為我們是可以做出一些貢獻的。那么根據這個陸路探索以及物流發展,特別是我們正在探索的多式聯運的物流體系,我們也將在物流金融方面,在嘗試著做一些突破,所以說我們認為,可以想象的空間很大,在這些方面可以做的事情也很多,關鍵就是需要我們紮紮實實,努力的去,一步一個腳印去把工作做紮實。
張燕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自貿試驗區把重慶、成都、西安這個西部地區推到了對外開放最前沿,對外合作最前沿,怎么才能夠把對外開放,對外合作做好呢,就離不開與上海、廣東、福建、天津之間全方位的合作,同時他往外推,它是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推到了對外開放,和對外合作的最前沿,那么你要想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這篇文章做好,你就離不開通過美日歐和新興大國之間的全方位國際合作,因此我相信30年以後,有可能我們的重慶兩江新區,能夠創造新30年深圳的奇跡,我們期待這種變化。創新,開放,而且能夠引入全球最優秀的資源和人才。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周運:藍圖非常美好,但是也存在有一些可能性,比方說一些不穩定的因素,環境的因素,金融的一些風險等,我們在承受壓力的時候,有想到如何來防范嗎?
劉桂平(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我先補充一點,我們過去包括現在,從一般意義上來講,都把類似像重慶這樣的地方叫做內陸地區,因為我們過去的貿易主要是通過海運,所以說我們所有的開放,都是從東南沿海開始,但是我們試圖去想一下,“一帶一路”的這個倡議提出來以後,特別是在新這種改革開放的環境下,如果我們全體都向後轉去看的話,那么重慶是不是就在開放的最前沿呢?就“一帶一路”來講,我認為重慶事實上就在開放的最前沿,所以說不能局限於過去,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內陸地區。
那么對於自貿試驗區來講,既然叫試驗區,就是我們既有很大的程度上是探索,那么無論是深化改革還是擴大開放,尤其是開放度要提高的話,那么就一定會有風險。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我們也對於投資貿易金融各方面的改革,在探索的過程中,凡是出台有關的改革和開放的政策,以及相關的制度創新的時候,我們都同時配套出台風險防控的措施,一定要把我們出台的所有改革開放的政策措施風險,和有可能出現的風險,把它分出高中低檔出來,越是風險中高檔的,改革程度比較高的,開放程度比較高的,改革要求比較高的,我們可能需要探索的力度會更大,也只有這樣,我認為我們可複制、可推廣的意義才更大,這是非常具有挑戰的,所以說在這方面,就需要我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就像習總書記說的一樣,必須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