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香港:
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0年了!回首這不平凡的20載路雲和月,荊棘坎坷,順景逆境,挑戰機遇,歡笑和眼泪,真是百般感受在心頭啊!
無論往事如何如烟,但有一點,令我們印象十分深刻,感受十分強烈,也一直心存感懷,無法忘記——那就是我們的國家一直全力撐香港!而且這種對於香港的全方位、不遺餘力、不講條件的支持,不光是嘴里說說而已,而是口惠又實至。「國家一直撐香港」,這是我們陷入困難逆流時的力量,是我們前路迷茫困惑挫折時的光亮,是我們尋求新機遇、開創新未來的希望。
讓我們一起來翻翻那一頁頁記載歷史的舊日历吧。
且不說回歸前,大家耳熟能詳的「三趟快車」、「東江水供港」等等惠港民生工程,打從回歸那一刻起,國家就已經在用強有力的行動支持香港。1997年7月1日,香港順利回歸祖國懷抱。數個月后,就不期而遇,大考驗來了——破壞力極強的亞洲金融風暴禍起東南亞,迅速波及香港,令香港一時間股樓大挫,市面蕭條,破產結業的新聞無日不聞,負資產更是滿街走,經濟停滯以至負增長,可謂愁雲慘霧籠罩全城。
尤記得,當時,特區政府動用上千億港元,成功擊退國際炒家,而其背后就有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中央領導人在兩會記者會上表示「會不惜一切代價支持香港」,并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同時保護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坊間還傳出,那時還派出了兩名央行副行長到港,要求香港中資機構全力以赴支持特區政府的護盤行動。這一次,特區政府打了漂亮的一仗,成功擊退國際金融大鱷,保住了香港金融的安全穩定。想一想,如果沒有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起着堅定信心和堅強后盾的作用,結果又會是如何呢?
考驗一浪接一浪。2003年,香港還未完全從金融風暴的打擊中恢復過來,就遇上沙士疫症,疫症於年初爆發,歷經數月,期間市民出入都戴上口罩,減少外出用餐,學校也一度停課,外國政府勸喻國民不要前往香港,甚至港商到海外參展也被禁止,以免疫情擴散。在此艱難時刻,國家對香港要藥給藥,要專家給專家,優先滿足香港抗疫之需。而疫症過后,香港經濟能迅速恢復過來,也離不開國家的全力支持。
2003年7月28日,中央准許內地居民以個人的方式前往港澳旅游,人們只須經簡單簽注,就可以前來港澳。這稱為「自由行」的一招立竿見影,給香港的旅游、零售和酒店業帶來了活水泉源,帶動香港整體經濟搞活。除了自由行,還推出了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由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於2003年6月29日正式簽署,這項安排還具良好的擴展性,故其后又簽署了多項補充協議,通過逐步減少和消除兩地經貿、服務和投資中的種種制度性障礙,使香港與內地的經貿聯繫更加緊密,促進經濟融合,互惠互利。
中央惠港政策源源不絕。2011年8月中旬,時任副總理的李克強代表中央視察香港,帶來了「惠港36條」,從金融、經貿、科技、教育、醫療、民生、旅游、專業服務、物流交通、粵港合作等方面,幾近全方位,以非常實質的措施,力挺香港,令市民喜出望外,香港經濟如虎添翼。
近幾年來,國家更是以更高、更長遠的視野,以更加有力有針對的措施持續撐港。我們不妨簡單理一理:近年的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不斷推出各類品類豐富的人民幣離岸業務,將香港獨立成章納入國家五年發展規劃之中……哪一項都在從根本上為香港經濟增動力、開新出路,而這些措施都會直接間接地惠及所有市民。最近中央更發出清晰明確強烈信息,現在國家有三大戰略都跟香港密切相關,對香港來說都是重大利好,蘊藏巨大商機,包括一帶一路建設、人民幣國際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和建設。在中國經濟強勁發展的快車上,國家已為香港預留了座位,關鍵就看香港能不能有效對接。
香港是幸運的,國家迅速發展,香港近水樓台先得月。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國家都一直撐香港。
「一國」之利和「兩制」之便不是一句空話,這可是香港不斷書寫成功故事、東方之珠光彩照人的法寶啊!
商報君
2017年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