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香港:
這是商報君今次寫的第八封長信了。這幾天,香港人格外開心,因為習近平主席來到了我們中間,和我們一起共慶香港回歸20周年,昨天他一下飛機,就向全體市民表達問候和祝願,「香港一直牽動我的心」,一句動情之語,令人感懷不已。中央一路的鼓勵、力撐,給「一國兩制」在香港行穩致遠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香港回歸祖國20載,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展望將來,我們還有更遙遠的道路要走。過去一路走來,「一國兩制」取得了空前成功,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并在祖國支持下更上層樓;繼往開來,香港必須堅持貫徹「一國兩制」,唯有如此,才可更好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我們的未來,絕對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一國兩制」,無疑是香港維持繁榮穩定的制度基石。香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為今日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都離不開背靠祖國的因素。過去如是,將來亦然。
商報君不厭其煩,再展開寫幾句。就以貿易為例,早在回歸之時,中國內地已為香港最大貿易夥伴,無論進口、出口、抑或轉口,均高占香港貿易總量的三成以至五成;回歸以后,貿易關系更日趨緊密,尤其是CEPA的簽署及不斷擴大優化,內地所占香港貿易的比例,甚至攀到接近半壁江山之強。有見及此,香港又豈可輕易放弃這個貿易市場?否則的話,由物流業到其衍生的各行各業,生意豈不大大矮了半截嗎?顯而易見,我們不但不能夠封關設鎖,反過來誠應繼續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兩地間的貿易往來。
再談金融方面,單看今日香港股市,就充分顯示內地因素對香港的提振作用。由每日成交量,到股份市值,以至新股上市IPO,內企已是港股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因此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及資金來港。試想像,假若港股的內地因素完全消失,這個市場的面貌將會如何變化?滬港通和深港通便令香港資本市場如虎添翼。此外,人民幣業務由無到有,現時在港人民幣資金池達到數千億元,亦令香港成為全球無出其右的人民幣離岸中心;隨着人民幣國際化及內地資本帳的開放,香港自然不應目送肥水流向別人田。
的確,世界經濟重心經已由西向東移,單是中國,去年便貢獻了全球GDP增長的三分之一。有鑑於此,各地政府均欲在中國市場分一杯羹,早前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論壇出現各國紛至沓來的景象,亞投行的創建亦獲爭先恐后地一呼百應,凡此種種,均可看到歷史巨輪的前進動向。不禁要問,難道香港竟然要逆流而行?不是應該倒轉過來,用好「一國兩制」近水得月、向陽逢春?
「國家所需、香港所長」,正是香港未來的明燈和路標。借天時地利人和,香港現在手上可以說正拿着一手令人艷羨的難得好牌;若是打好了,未來真是不可限量!
「一帶一路」固然潜藏大量發展機遇,香港具備了區位優勢、開放合作的先發優勢、服務業專業化優勢、文脈相承的人文優勢等等,國家也支持香港就此發揮積極作用,包括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打造綜合服務平台;瞄準資金融通,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投融資平台建設;聚焦人文交流,促進「一帶一路」沿線民心相通;深化與內地合作,共同開辟「一帶一路」市場。可見,只要有效結合國家支持和自身優勢,香港在「一帶一路」的發展肯定事半功倍。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規劃發展,將大大有利於區內各市協同合作、互補優勢,珠三角渾然一體,珠江兩翼齊飛,形成規模龐大、功能齊全、創新引領的新區域經濟體,必然有利提高香港在內整個區域的競爭力。而「兩制」讓香港保留了原有特色,意味我們始終不同於內地城市;然而,包括香港在內的整個大灣區,其實都屬「一國」以內,大家并肩合作,不是非常順理成章嗎?大灣區規劃的順理成章,還在於區內其他9市早非吳下阿蒙,與港澳更可放大強強聯手的好處。正所謂,一支竹子易折彎,幾支竹子折更難;環顧世界,城市群發展模式本來極之普遍,任何抗拒心態非但毫不必要,更只會令香港發展更趨「邊緣化」。
當然,還有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持續,香港必然繼續從中獲得商機,從而不斷鞏固和提升香港境外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與活力。
香港特別幸運,國家對香港的支持一直堅定不移,在許多發展規劃上考慮了香港的定位;國家經濟發展高速向前的快車上,一早為香港預留了座位。正如形象的說法:波已在香港這邊,端視各界能否好好把握了!「一國兩制」為香港帶來最佳條件,這是我們國家賦予香港的獨家法寶,致勝絕招,只要我們真正善於用好「一國兩制」,積極對接國家策略,融入國家發展大勢,放眼世界,發揮所長,肯定明天會更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商報君在結束這八封共逾萬言的長信時,最后特別想說:20年前瞻,在未來的日子里,在嶄新的征程上,希望港人不要忘了丟了獅子山精神,讓我們用雙手繼續努力打拼,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再次書寫香江名句,演繹東方之珠的精采新傳奇。
要相信,未來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商報君
2017年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