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部署,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新模式,謀劃區域發展的新路子。
產業轉移實現共贏
2014年2月25日至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並發表重要講話,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式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3年來,改變在悄然發生。「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至今3年6個月,渤海新區共承接京津項目699個,總投資3770億元。」河北渤海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棟說,新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平台的建設正在加速。
3年多來,河北省先後承接京津先進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商貿物流等產業轉移項目超過1.2萬個。在河北的經濟版圖中,工業不再「一鋼獨大」,結構更趨於健康。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北京企業在津冀投資額已經超過2000億元;天津企業到河北省投資項目超過2600個,累計到位資金1300多億元。
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使雄安迅速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地區。北京市京津冀協同辦副主任劉伯正說,京津冀三地進一步明確了河北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產業發展方向,細化了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張承生態功能區、濱海新區等4個戰略合作功能區產業承接和發展方向,並確定了一批協同創新平台和專業化承接平台。
為世界級城市群打下基礎
2017年2月,習近平再次到北京考察工作並發表重要講話,為首都北京明確的發展方向:大力實施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重點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北京在全國率先出台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隨著產業轉移,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量同比減少16.5萬人。與此同時,未列入禁限的金融業、文化體育娛樂業、科技服務業同比明顯增長;中關村高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4.6萬億元,較5年前翻番。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繼而建設世界級城市群,要以首都為核心,河北雄安新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為「兩翼」。在河北雄安新區,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按照中央要求和新區規劃建設需要編制的四大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取得明顯進展。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6個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已通過專家評審。行政辦公區10棟辦公樓已經整體建設完成。今年底,北京市四大市級機關和相關市屬行政部門有望率先啟動搬遷。
協同發展惠及民生
3年多來,京津冀區域藩篱不斷打破,行政區劃阻隔日趨消融,一些民生政策跨過省界,惠及三地百姓。除了產業對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三大領域中,生態環保和交通一體化都直接關係百姓訴求。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以電代煤、以氣代煤等工作加緊推進。目前,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區實現散煤「清零」,京津冀區域PM2.5平均濃度2016年比2013年下降約33%。
在交通方面,3年多來,三地先後聯手打通京台、京港澳、京昆、首都地區環線等12條高速公路「斷頭路」和幹線公路「瓶頸路」,累計超過1400公里,通車里程達到6500公里。京津城際列車1小時直達濱海新區,津保城際、張唐鐵路等建成通車,「一卡通」刷遍京津冀也從夢想變為現實。
近年來,京津冀數百家醫療機構簽約合作,通過建立雙向轉診制度、合作共建等模式,河北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京津醫療資源和服務。在京津冀教育協作上,北京市、區兩級與津冀簽署教育合作協議21個,實施合作項目30多個。教育洼地河北在京津帶動下正逐漸崛起。
不僅醫療和教育,近年來,京津冀三地在民政、人社、政法等其他領域都簽訂了一系列協同發展合作協議,區域難點、民生痛點等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京津冀三地群眾不斷收獲協同發展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