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高新區。
廣東省河源市是香港的水源地。1991年,深圳開始扶持河源,全面對口幫扶始於2013年,河源是深圳迄今支持力度最大、幫扶時間最長、投資項目最多的地級市。「深圳+」合作新模式,讓河源成為珠三角企業投資發展的「熱土」,成為承接深圳產業拓展的首選地。2013年11月至今,深圳幫扶河源引進項目400多個,總投資額約1402億元。
產業共建,是深圳對口幫扶河源的重要抓手。透過產業共建,目前深圳有195家企業落戶河源(90%以上總部在深圳、生產在河源),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10家、2016年總產值約280億元,約占河源產業園區落戶項目數的七成。深河產業轉移工業園已成為河源GDP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深圳+」合作新模式,讓深圳河源雙方緊密合作,走出一條從「幫扶」到「共贏」之路,合力探索共同富裕的「廣東樣本」。
香港商報記者盧偉 通訊員 駱銳亮 薛明地
河源發展后勁連續三年全省第一
2013年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實施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安排深圳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地對口幫扶河源。
4年多來,深圳先后派出2輪次、共688人次干部到河源開展對口幫扶工作,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80.95億元,其中,2013年11月-2016年12月,共到位資金52.78億元(其中2013年-2016年扶貧資金13.82億元、產業共建和民生幫扶資金38.96億元);2017年1月至今,到位幫扶資金28.17億元。
深圳的持續幫扶,有力助推了河源經濟社會發展,過去5年,河源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在廣東省社科院發布的《廣東區域綜合競爭力報告》中,河源發展后勁指數連續3年居全省第一位。
今年1至8月,在深圳河源對口幫扶協助引進項目中,在談項目241個,簽約項目105個,動工項目61個。深圳對口幫扶河源共建園區累計完成產業項目轉移61個,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08%,完成全年比例122%,已落地建設的投資超億元工業項目23個(其中超10億元項目3個),完成全年比例115%,新引入科研機構2個,新引入高新技術企業4個。
河源市委書記丁紅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河源要努力實現在粵東西北實現率先振興。誠然,實現率先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產業共建,是深圳對口幫扶河源的重要抓手,經過深河兩市多年經營,目前河源擁有1個國家級高新區、7個省級產業轉移園和一個聚集地,產業園的數量占整個粵東西北的三分之一。
河源市委常委、副市長、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總指揮、河源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王衛表示,深圳新一輪對口幫扶河源,將以產業共建和產業梯度轉移作為主攻方向,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充分發揮大灣區發展戰略腹地和產業轉移承載地作用,把河源建設成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核心城市。加快構建與珠三角城市群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開放型經濟格局,致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優質高端產業延伸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都市農業發展核心區和休镕旅游業重要承載區。將重點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精密機械制造、生物技術、軍民融合、高端設備、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型新興產業。希望企業家到河源來,搶抓河源的發展商機,共同助推河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廣東一體化發展的大趨勢下,河源的生態、資源、區位等比較優勢日益凸顯,同時也迎來了珠三角尤其是深圳、廣州產業鏈條延伸、城市功能拓展、發展要素外溢等「窗口」機遇。今年上半年,河源GDP達446.91億元,同比增長6.9%,在粵北地區排在第一位。
深河指揮部幹部到企業調研。
深河兩地共建共贏促共同富裕
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強調,產業共建是廣東促進粵東西北協調發展的一項實踐創新,既能為珠三角更高水平的發展騰出空間,也能為粵東西北協調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他希望河源「在粵東西北率先振興」。這為深圳2017年開始的第二輪全面對口幫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幫扶者瞄準的目標是:深圳、河源兩地共建共贏、共同富裕。
新一輪深圳對口幫扶河源工作將產業共建和產業梯度轉移作為主攻方向,將河源高新區作為產業共建、高新技術產業承接的主陣地、主戰場,協同6個縣(區)的產業園區搶抓發展機遇,采取「1+N」一園多點方式推進園區合作共建,透過「一園六區」資源共享、同步建設,構建「深圳總部+河源基地」、「深圳研發+河源孵化」、「深圳創新+河源產業化」等產業合作新模式,并推動河源形成與珠三角產業相同水平、優勢互補的產業分工格局。
所謂「一區一城六園」,「一區」即河源市高新區,「一城」即「深圳城」,「六園」即深圳6個幫扶區(新區)對口幫扶河源五縣一區的6個產業共建園。
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致力將河源市高新區打造成2.0版的共建園區,以「產城融合」的理念系統策劃、規劃、管理、開發、運作產業園區(產業新城),并且在打造一流硬環境的同時,重視園區文化氛圍、創新機制、公共服務等軟環境的建設,有效地提升園區競爭力,助推產業做大做強。
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嚴格按照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提出的每個縣(區)要有一個大項目的要求,每個園區努力引入一個大項目或培育一個主導產業,各個園區按照「全市一盤棋」的思路,實行錯位發展、匹配發展,從而帶動河源相關縣區加快振興發展。
產業園區承載的產業共建對河源產業發展貢獻巨大,河源正圍繞形成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各園區500億元特色產業集聚區,推動構建布局合理、集群集聚、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體系。高端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醫藥與生命健康、新能源與新材料、健康食品飲料等新興產業的深圳溢出和河源承接,也助力河源實現產業鏈的銜接和協調發展。
去年以來,河源緊緊抓住深莞惠地區產業外拓轉移的重要「窗口期」,以模具企業為抓手,吸引超過100家深莞模具企業落戶園區。目前,61家深莞模具企業簽約河源高新區,15家模具企業已集中動工。
作為深圳對口幫扶河源的重點項目金地深河創谷首期的首期目前已經竣工,預計2018年上半年投入運營。屆時,金地深河創谷將成為融合高科技創業孵化、研發辦公、創業社交、創業服務、城市商辦消費、人才居住為一體的粵東西北首個綜合型科技企業孵化基地。作為深圳對口幫扶河源重點項目,該孵化基地可望為河源產業升級、振興發展提供優質的加速器。
河源產業園區取得驕人業績,不僅僅靠量的積累,也包含質的提升。目前,河源產業園區是廣東省手機生產基地、廣東省手機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省市共建手機產業升級基地、省市共建(太陽能光伏)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廣東省電子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廣東省循環經濟工業園。
深圳對河源做好產業幫扶同時,積極做好民生幫扶。由深圳投資16億元的深河人民醫院正在順利推進,深圳投入幫扶資金1億元共建的深河中學河源實驗學校已完成主體工程……此外,4年來,深圳還每年拿出1億元用於民生幫扶,涵蓋上學、就醫、交通、規劃等方面,惠及民眾生活方方面面,對河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金地深河創谷。
精準扶貧奔小康
今年7月,廣東省孵化器協會的專家來到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雙頭村,對「雙頭雙創電子商務創業園」進行市級眾創空間認定現場考察工作。專家稱該「眾創空間」是廣東首個「農村眾創空間」,值得在廣東全省推廣其經驗。
一個貧困村的「創業園」成為全省首創,這是深圳大鵬新區實施精準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大亮點。雙頭村的「創業園」是由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雙頭村村民委員會和河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合作共建,并由深圳大鵬新區出資建設的精準扶貧產業項目。該項目位於雙頭村委會辦公大樓,註冊資金100萬元,於2016年9月中開始籌建,2017年5月正式運營,總面積2200平方米。
創業園將優先吸納貧困戶家庭成員進駐園區創業并提供免費的創業技能培訓和基本辦公條件,讓貧困戶尽快掌握電子商務技能,帶動河源農特產品加工、物流、物業出租、金融服務等第三產業發展。各村如「村長伯伯」、「大鵬扶貧超級市場」、「嶺南優品電商」等均發揮了「互聯網+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的積極作用。
在產業扶貧方面,也能做到因地制宜,依據各地優勢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種養,幫助貧困戶建立穩定收入渠道。
連平縣三角鎮石馬村2016年被列為廣東省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相對貧困村,深圳市南山區蛇口街道辦作為對口幫扶單位,根據石馬村的實際情况,科學謀劃,把扶貧開發的重點放在產業培育上,積極探索「龍頭公司+合作社+農戶+幫扶單位」四位一體的農村無公害蔬菜種植產業扶貧模式,從去年9月份出產第一批蔬菜,到去年底用3個月時間突破30萬斤的產量,實現利潤30萬元,幫扶22戶貧困戶60人實現脫貧。截至目前,石馬村貧困戶共生產蔬菜80餘萬斤,全部銷售,實現利潤80餘萬元。透過產業帶動,今年石馬村43戶貧困戶有望全部脫貧。
通過扶貧,如今,紫金、東源已經形成了有機茶種植、加工、銷售及茶園休镕養生基地建設於一體的生態休镕茶園產業,和平的獼猴桃、百香果、蔬菜基地,連平的鷹嘴桃、三華李、大蒜,龍川的油茶、魔芋,源城的無花果、葉鮮生等等,也初步形成品牌,并實現農業接二連三,延長了農業、園區、旅游休镕價值鏈。
結語
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被提上重要日程,也意味著區域內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深河共建」合力探索共同富裕的「廣東樣本」,推動河源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戰略腹地和東北部核心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互補和共贏格局,意義深遠。隨著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等跨境大型基建項目陸續開通,香港與珠三角城市的距離也將大幅度拉近,令香港與珠三角之間的人流、物流和技術交流更為便利。粵港澳大灣區是實踐「一國兩制」的重要平台,也是建設「一帶一路」的一個重要的支撐點。不僅有利於促進地方經濟,更有利於確保香港的繁榮穩定,促進香港與內地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