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新聞發言人庹震昨在京表示,中國堅持積極穩妥去槓桿,妥善處理好穩增長與去槓桿的關係。新华社
【香港商報网訊】特派採訪組報道:在昨天舉行的中共十九大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庹震透露,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根據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的需要對黨章進行修改,是黨的一個慣例。實踐證明,根據新形勢新任務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有利於全黨更好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有利於更好發揮黨章對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的指導、規範作用。
據庹震介紹,今年1月,在中共中央就黨的十九大議題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各地區各部門普遍建議黨的十九大根據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根據形勢任務發展變化對黨章作適當修改。今年6月,中央發出通知,就黨章修改工作向各地區各部門徵求意見。各地區各部門向中央提交了書面報告,普遍贊成黨的十九大對黨章作適當修改,並提出了修改的意見和建議。還有一些黨內老同志、普通黨員給黨中央有關部門寫信,提出修改黨章的建議。
庹震表示,在綜合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決定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強調這次修改黨章工作,要把黨的十九大報告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戰略思想寫入黨章,使黨章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充分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充分體現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的新鮮經驗,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黨的事業和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庹震說,8月5日,黨章修正案下發黨內一定範圍徵求意見,起草組根據各地區各部門意見進行了認真修改。在集中全黨智慧的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屆七中全會審議通過,形成了提交黨的十九大審議的黨章修正案。
十九大新聞發言人庹震表示 去槓桿未致經濟緊縮
【香港商報网訊】十九大新聞發言人庹震昨日在北京稱,中國堅持積極穩妥去槓桿,堅持多管齊下、多種措施去槓桿,妥善處理好穩增長與去槓桿的關係,確保去槓桿不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目前,去槓桿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沒有對經濟產生明顯的緊縮效應。
十九大新聞發言人當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庹震在回應記者關於「中國經濟增長和去槓桿之間哪個更加優先」的問題時,作出如上回應。
昨日下午,中共十九大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中新社
不能把去槓桿和穩增長對立
庹震稱,不能把去槓桿和穩增長對立起來看。從長期看,主動去槓桿有利於消除影響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風險隱患,增強經濟中長期發展韌勁。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為去槓桿和經濟增長營造了良好穩定的宏觀環境。
庹震表示,5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改善。2013-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30%。
「當前,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不斷鞏固。近段時間,主要國際機構紛紛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我們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持續健康發展充滿信心。」庹震說。
中國全方位開放態度鮮明
對於外界希望中國經濟更加開放的問題,庹震指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態度是鮮明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指出,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
庹震說,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擴大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政策措施。當前,中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展,利用外資、對外投資、貨物和服務貿易穩居世界前列,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格局正在形成。
庹震稱,中國的改革開放,正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們要實現的,就是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至於「中國製造2025」政策對外國企業的影響,庹震稱,「中國製造2025」的一項基本原則就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強化企業主體地位,「中國製造2025」及其相關的政策措施同等適用於所有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
新聞發言人談熱點
深化改革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國改革的方向已經明確、不會動搖;中國改革的步伐堅定向前、不會放慢。全面深化改革還有很多難啃的硬骨頭。比如思想觀念束縛,比如利益固化藩籬,再比如體制機制障礙。這就需要我們突出重點,攻堅克難,狠抓落實,使改革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扶貧攻堅
我們堅決反對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堅持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堅持督查巡查制度,強化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對不嚴不實、弄虛作假的嚴肅問責。總之,我們堅持一個「實」字,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紮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要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政治體制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國也不會照抄照搬別國模式。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反腐敗
經過全黨共同努力,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更加鞏固,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監察體制改革
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目的是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監察委員會的職責是監督、調查、處置。北京、山西、浙江三個試點地區貫徹中央要求,均已完成省、市、縣三級監察委員會組建,改革試點取得實效。按照中央決策部署,目前我們正抓緊做好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的各項準備。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倡議始終堅持奉行「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堅持平等協商及充分尊重各國的自主選擇,堅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是所有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強弱,一律平等相待、共同參與的合作。
特稿
搶新聞比腳力
十九大首場記者會於昨日下午四點半準時舉行,吹響三千名中外記者「新聞大戰」的集結號,所有媒體都將目光投向了開幕式前最重量級的新聞發布會。搶座位、爭取最佳報道位置可說是記者間永恆的競爭主題,身為一名「跑得快」的香港記者,下午一點就從酒店出發,一路沿長安街南邊的胡同向人民大會堂奔去。
胡同裏,每家每戶門前都插上了鮮豔的國旗,街道衛生整潔,明顯比記者幾年前來北京時好了很多。幾位老北京在路邊悠閒聊天,當記者提出要採訪他們的時候,卻突然羞澀起來,向記者擺手,笑說,「我得請示下上級。」
儘管足足提前了三個小時到大會堂東門,但還是發現早有大批「跑得更快」的記者已在門前等候,其中不乏新華社、人民日報,路透社、共同社等大型媒體,看來醞釀已久的十九大,早已經吊足了世界各地記者們的新聞胃口。
因為來得較早,記者遇到了出席十九大預備會議的代表們,這麼好的機會自然不會輕易放過。國務院港澳辦原主任王光亞從東門入場,甫現身就被港媒團團圍住,一名攝記不慎重重摔倒在地,王光亞立即露出關切,一面伸手扶起記者,一面連連回應大家採訪訴求,稱「以後再說」。
當時,記者只以為是王光亞應付眾人盡快脫身「包圍圈」的策略,沒想到一個多小時後會議結束,他主動在東門前逐條回答了記者所提出的問題,談到自己對「港獨」、「國歌法」等諸多問題的看法。「我幹了七年,感謝你們的支持。」他最後走向代表車隊時仍不忘回首向一眾記者揮手說道。(相關報道刊A17)
這邊採訪剛結束,大家的設備尚未收拾妥當,記者會入場就在3點30分準時開始,經過查驗證件、請柬、安檢三道程序後,熟悉地形的記者已直奔三樓的金色大廳而去。到達發布會現場,首先一項工作就是查看主席臺上新聞發言人的名字,一邊收集資料以備足功課,一邊還要與相熟的同行們打招呼,真正的目的還是要打探一下對方有何「獨家」消息。
兩個多小時的記者會,在庹震這位「老記者」回答了12個中外媒體的提問後悄然過去。剛剛經過高強度工作的記者們,紛紛伸展腰身,舒活筋骨。有年輕記者立刻跑到主席臺前,擺出各種俏皮姿勢合影留念,記者自己也被多次「抓包」,成為這些年輕人的御用攝影師。相比之下,老記者們則明顯淡定很多,主要在與同行交流相關信息。
一場十九大盛會,不僅是關係全中國未來走向的歷史性會議,更是許許多多新聞人,重新感受自身職業意義與價值的「高光時刻」。
香港商報特派採訪組
香港商報十九大特派採訪組成員
劉曉東、曲直、李穎、郭美紅、劉深、
張麗娟、敖雷、朱輝豪、邢寶華、胡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