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表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香港商報网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昨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十九大作報告時表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習近平指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中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六方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習近平指出,從六個方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首先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中國經濟質量優勢。
其次是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繼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
接著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第五方面是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最后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中國開放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另外,習近平亦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他同時表示,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凡是在我國境內註冊的企業,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培育具全球競爭力世界一流企業
【香港商報网訊】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表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習近平指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
他表示,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
習近平指出,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
他認為,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建立全面規範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
習近平表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專家解讀
首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釋放諸多信號
【香港商報网訊】中共十九大昨日在北京開幕,在這次描繪未來中國發展藍圖的會議上,習近平首次明確提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變化,并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少專家接受訪問時都認為,這釋放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諸多新信號。
為何要現代化?
習近平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客觀要求。他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此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通常表述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稱,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對中國經濟、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因應這一變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步驟」,「沒有符合時代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這個新時代的最終目標是達不到的」。
在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看來,主要矛盾的變化意味著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題將發生深刻轉變,經濟建設指導思想與過去40年相比也有了重大變化。「在新時代完成『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其一大核心基礎就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其二,這是中國經濟走向更高水平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當前,中國經濟體系仍存在不少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正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來的。」劉元春說。
何為「現代化」?
現代化經濟體系,意味著高質量、高效益。「大而不強」長期困擾中國經濟。對此,習近平指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在魏建國看來,現代化表明中國整個經濟發展方式將從高速但粗放的增長向高質量、高效益增長過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全面落實到位,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現代化經濟體系,意味著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報告中,習近平明確表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提出了一系列經濟體制改革部署,包括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以及稅收制度、金融體制改革等。
「可以預見,今后中國經濟將在質量、效益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做足文章。」劉元春說。
習近平還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鋼看來,要素實現自由流動,市場的「無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緊密「握手」,是現代經濟發展大趨勢。中國經濟體系向現代化升級的過程,也將是雙向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擴大、不斷學習和借鑑國際先進經驗的過程。
劉元春表示,經濟體系的現代化,將使中國經濟越發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基石,也將進一步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