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篇】內蒙古砥礪奮進再前行-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十八大以来 > 最新报道

【內蒙古篇】內蒙古砥礪奮進再前行

2017-10-19
来源:香港商报

 

  在今年的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慶時,中央給予內蒙古高度評價即「內蒙古各項事業跨越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績,其發展史上的巨大跨越,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成功實踐」。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近年來,內蒙古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三次產業均衡發展的現代經濟體系,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86萬億元,人均7.4萬元。2013年至2016年經濟年均增長7.9%,城鎮化率超過60%,141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4.7%下降到4.1%,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覆蓋率達到98%以上,多項民生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基礎設施得以巨變,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19萬公里,高速公路縱橫交錯,高速鐵路業已開通,民航機場從首府呼和浩特到盟市數量眾多,覆蓋內蒙古、連通境內外的現代交通網絡基本建成。公共文化網絡覆蓋城鄉,民族文化空前繁榮,民族關系團結和諧。生態建設成效顯著,亮麗與發展實至名歸。對外開放成「一帶一路」重要樞紐。香港商報記者郭建麗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企业调研。

  經濟建設

  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煤炭、電力、冶金、化工等6大優勢特色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高達97%以上,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工業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的工業結構由「一煤獨大」轉向多元發展,2013年至2016年經濟年均增長7.9%,2016年工業增加值達到7758.24億元。

  2014年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內蒙古時就經濟發展作了「五個結合」重要指示,即「推動轉方式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相結合,推動轉方式同延長資源型產業鏈相結合,推動轉方式同創新驅動發展相結合,推動轉方式同節能減排相結合,推動轉方式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相結合」。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五個結合」的重要指示,內蒙古立足區情實際,發揮比較優勢,下決心減少對傳統發展路徑的依賴,加快形成優勢突出、結構合理、創新驅動、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能源、冶金建材、化工、農畜產品加工、裝備制造等特色優勢產業煥發新活力,僅裝備制造已形成工程機械、礦山機械、風電設備、化工設備、重型貨車、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的多元化發展態勢。

  煤碳、稀土的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逐步轉變,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2016年煤炭占工業比重由5年前的34%下降到22%,煤炭區內轉化率即煤化工、煤轉電由2014年的31.5%提高到34%,全區煤制油、煤制烯烴產能規模均超過100萬噸,煤制天然氣能力超過17億立方米,短短5年時間,內蒙古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現代煤化工基地,陸續投產全球、全國多個首套現代煤化工裝置項目,擁100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目前,內蒙古煤炭、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產能產量均居全國第一。開工建設的特高壓外送通道已達6條,「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煤電建設項目驚豔世界。

  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較5年前提高4.7個百分點,新能源、稀土新材料、大數據雲計算等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在農牧業科技、生態環境保護、資源勘探與開發、生物工程與技術等方面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2016年,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以上工業戶數達到614戶,比2014年净增127戶,增加值占GDP比重3.96%。去年,新能源汽車達產4691輛,智能電視109.63萬台,太陽能電池達46.09萬千瓦,稀土磁性材料1923噸。蒙藥制造、電子制造產品行銷全國。風電裝機規模已突破2300萬千瓦,2016年太陽能發電達54.98億千瓦時,位居全國第二,規模以上風力發電量達到412.20億千瓦時,位居全國第一。

  產業加快聚集,2016年工業開發區實現產值1.71萬億元,對工業的貢獻率達到68%,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21%,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小企業提供了90%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崗位。數據顯示: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4.9%,高於全國平均增速62.9個百分點。

  2017年初,內蒙古再次提出要完善支持政策,設立重點產業發展基金,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節能環保、高端裝備、生物科技。推進稀土產業升級,培育國家重要的石墨烯新材料產業基地。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配套產業,形成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內蒙古「十三五」時期將實施重大項目1370個、完成投資1.6萬億元,其中鐵路網項目34個、公路網項目302個、航空網項目54個、水利網項目90個、市政網項目486個、能源網項目398個、信息通信網項目6個。上述重大項目的成功實施,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現新跨越,將呈現以新興產業聚變帶動產業結構「蝶變」的經濟發展新格局。

  「讓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各類項目競相建設的生動局面」。這是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恆對內蒙古經濟建設期望所在。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布小林在鄂尔多斯市出席《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并参观《筑起生态长城》——中国防治荒漠化成就展。资料图片

  一號民生工程脫貧攻堅

  民生改善,是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經濟發展托舉著每一個國民的夢想。內蒙古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斗」。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恆稱:「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教誨,拿出真本事,橫下一條心,打贏脫貧攻堅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已顯現積極成效,貧困人口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減少到55.6萬、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9%。養老金在上漲基礎上繼續漲,農村低保標準不斷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紮實推進,教育、醫療惠民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內蒙古已織起結實的全民基本醫療保障網……凡此種種,彰顯了內蒙古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良性互動的新境,2016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2975元、11609元,隨著遍布城鄉的醫療服務體系建成和醫療水平大幅提高,內蒙古人均預期壽命已升至75.8歲,從2008年到2016年,共實施各類棚戶區改造157.6萬套,逾438萬城鎮居民受益。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主要社會保障標準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下降到28.3%、29.3%,各族人民群眾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構築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個充滿詩意和遠方的畫卷,描述的就是草原。內蒙古是中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具有草原、森林、沙漠、濕地、湖泊、戈壁等多種自然景觀,依舊保留著大面積的原始生態區域。

  內蒙古努力推動形成「三屏四區」的生態安全屏障。就是以草原、森林為主體,重點建設大興安嶺、陰山和賀蘭山生態防護屏障,建設沙地防治區、沙漠防治區、草原保護與治理區、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區。采取政策支持、立法保護、資金投入、理順管理機構、加強濕地等禁止開發區域保護和地質環境治理。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幾代內蒙古人和治沙楷模為之嘔心瀝血,天藍地綠的成績來之不易。內蒙古全面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天然林資源保護、退牧還草、退耕還林等國家重點生態修復工程,2016年末,全區森林面積達248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1%,實施禁牧面積4億畝,草畜平衡面積6億畝,10億畝可利用草原得到有效保護。五大沙漠周邊重點治理區域沙漠擴展現象得到遏制,2.6億畝風沙危害面積和1.9億畝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治理,8000萬畝農田、1.5億畝草牧場受到林網保護。目前,內蒙古已經建立了182個自然保護區、43個國家森林公園、49個國家濕地公園,3個世界地質公園、8個國家地質公園。2016年,內蒙古12個盟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314天,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6%。

 

 

  對外開放「一帶一路」重要樞紐

  內蒙古位於中國北部邊疆,擁118萬平方公里,2500餘萬各族人民,是北方游牧文化的搖籃。內蒙古與世界165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有4200公里邊界線與俄、蒙相接,從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到西北秘境阿拉善盟,全自治區共計有18個國家批准的對外開放口岸,其中蒙、俄邊境口岸分別是10個和4個,其分別承擔著中俄陸路運輸貨物總量的65%和中蒙間貨運總量的95%。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經滿洲里和二連浩特口岸進出境的中歐班列有1202列,內蒙古成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樞紐。

  內蒙古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完善對外開放布局,滿洲里、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成效明顯,跨境經濟合作區、旅游合作區、綜合保稅區建設順利推進,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內蒙古2012年-2016年全區累計進出口額達到622.9億美元,是「十一五」時期的1.63倍。截至2016年底,內蒙古備案境外投資企業累計553家,對外投資合作業務已拓展到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內蒙古與香港的合作交流最為活躍。

[责任编辑:许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