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蕉航拍。
「生態佳」是漳州最顯著的城市標記,也是漳州最鮮明的發展底色。從「生態佳」邁向「生態+」,則是漳州走綠色發展之路的足跡。
近年來,漳州市積極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之路,圍繞「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發展定位,積極探索「生態+」模式,延展「生態+」效益,推動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生活方式、生活品質的轉型升級,努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
「五湖四海」迎賓朋 花樣漳州等您來
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右)接受本報福建辦事處主任田琴採訪。
【香港商報訊】記者田琴、呂斯達、葉晴報道:漳州是福建最南端的一個城市,緊挨著廈門,土地面積1.2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86萬平方公里,人口505萬。在如今的漳州,「生態+」模式的內涵和外延正不斷變得豐滿和生動,「看得見風景、摸得到幸福、載得動夢想」的富美新漳州建設文章正不斷做大做實。
綠色是漳州最鮮明的發展底色
近年來,漳州市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踐行總書記當年在福建工作時提出的建設「生態省」的戰略部署,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清新福建」的要求,按照自身的城市發展定位,探索「生態+」模式,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我們講生態,不光是種花種草種樹,還有水、空氣,這些都是最大的、最普惠的民生。我們注重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提升,做好『生態+』的文章。」漳州市委書記檀雲坤表示。
在檀雲坤看來,所謂「生態+」,就是生態與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旅游項目、防災減災、民生工程、歷史文化等融合,推動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城鄉環境轉型升級,生活品質轉型升級和城市品位提升,實現生態、生產、生活、生意「四生」融合,不斷延展「生態+」效益,真正做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農村讓城市更嚮往。
打造「生態+」先行示範工程
在實踐中,漳州市把「生態+」具體化、項目化,把中心城區「五湖四海」項目建設作為「生態+」的先行示範工程。「五湖」就是碧湖、西湖、西院湖、南湖和九十九灣湖;「四海」就是萬畝荔枝海、萬畝香蕉海、水仙花海和四季花海。
檀雲坤表示,「生態+」關鍵是做好融合文章,讓生態投資成為有效投資,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給福建提出的,現在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在組織實施的「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發展要求。
生態之城漳州的市區風景越來越好。
讓百姓看得見風景摸得著幸福
探索「生態+」模式,漳州已經嘗到了甜頭。檀雲坤表示,首先是發展速度快了,地區生產總值增幅連續三年位居全省首位,今年1-8月繼續保持第一。其次,營商環境好了,「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生態好了,環境好了,招商也相對容易了,一些好的項目、好的企業主動找上門來了。與此同時,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強了,群眾真切享受到了綠色發展帶來的福利,「生態+」加出了獲得感、幸福感。市民說是:「有形的風景就是『生態美』在眼前流動,無形的風景就是『幸福感』在心中流淌」。
「『生態+』模式的漳州探索剛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檀雲坤表示,將進一步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作為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來打造,堅持吃生態飯、做生態事、走生態路,在新的起點上加快建設富美新漳州。
「五湖四海」迎賓朋,花樣漳州等您來。檀雲坤真誠邀約,歡迎朋友們到漳州走走、看看。
港資帶來新理念助閩騰飛
圖為漳州市區公園一角。
【香港商報訊】記者田琴、呂斯達、葉晴報道:日前,香港商報福建辦事處「喜迎十九大」新聞采訪團走訪了福建省港區政協委員聯誼會創會會長曾琦博士。「我們的生產車間可以24小時不開燈,因為這里沒有工人,只有機器人,」在曾琦博士位於漳州台商投資區的宏泰公司,生產車間里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過程,令人印象深刻,他不無自豪地告訴記者,工廠走在了以自動化和智能化為主要標誌的工業4.0的前列。
與我們拜訪過的其他香港企業家不同,作為最早進入大陸投資的港胞,他不僅帶來了資金、技術,而且將其二十多年前攻讀博士學位階段的學位論文《中國制造業集成戰略的設計與實施》中的向日葵理念、即時監控系統理論等帶到了企業的生產管理實踐之中。
在記者看來,港資入閩,不僅帶來了管理人才、緊缺資金、先進技術,而且也帶來了創新的思路理念,為福建乃至大陸經濟騰飛和產業轉型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全面提升服務水平 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香港商報福建辦事處喜迎十九大新聞採訪團走進漳州。
【香港商報訊】記者田琴、呂斯達、葉晴報道:改革不止步,發展無止境。這五年,漳州日益向好的環境受到各界的關注和點赞;這五年,漳州創造性走出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態+」發展之路;這五年,通過一座城市的厚積薄發,更彰顯了當代漳州的城市氣質和發展活力。
加強招商引資增強發展源動力
「一把手抓招商」,在漳州已然常態化。今年來,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將其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將招商引資列為「三抓三比、十項競賽」首要任務。主要領導多次帶隊赴外洽談對接項目,以上率下,形成濃厚的抓招商工作氛圍。1-9月,全市黨政一把手赴外小分隊招商182場次,超額完成全年133場的任務;全市共簽約「三維」項目288個、總投資達到1456億元,均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圍繞石油化工、裝備機械等重點優勢產業,漳州積極創新招商方式,以全產業鏈為方向,策劃篩選招商項目,鎖定目標區域和企業,實行精準招商。如南靖縣以精密機械產業園為載體,赴台進行產業鏈精準招商,在廈洽會期間舉辦漳州(南靖)精密機械產業投資說明會,現場集中簽約9個項目,總投資超70億元。目前,園區已有從事精密機械企業78家,其中已上規模企業40家,年創產值89.99億元。
努力擴大出口 確保外需穩增長
「政策不睡覺、落地見成效」。面對外貿發展嚴峻形勢,漳州積極出台促進外貿穩增長政策措施,并督促縣區出台相應舉措,確保政策發揮疊加效應,最大限度地釋放政策紅利,確保優惠政策落到實處,產生實效。
鼓勵企業開拓境外市場,組織本土優質企業走出去,針對漳州市出口企業的產業結構特點,借力「海上絲綢之路」,選擇東盟、南亞、東歐和港台等地作為活動的目標市場,加大海外市場的開拓力度。開展「漳州味世界行」活動,去年近140家企業參加了波蘭展、印度展和韓國展,目前已累計組織逾400家本土企業跨境參展,足跡遍及俄羅斯、巴西、印度等金磚國家和香港、澳門、泰國、波蘭、韓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現場成交額累計逾1.1億美元,意向成交金累計逾2.6億美元,全市已與195個國家和地區實現貿易往來。
加快外貿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外貿綜合服務和跨境電商等新業態。以敦煌網項目落地為契機,加快落實跨境電商合作方案,組織傳統外貿企業上線敦煌網漳州數字貿易產業帶,建設漳州網上絲路數字貿易實驗區,推動漳州市在外貿綜合服務和跨境電商領域取得新突破。出台相關政策,鼓勵企業探索海外倉庫模式,如東方科技集團大膽嘗試在美國、加拿大等6個國家設立海外倉儲中心,通過大數據預先將熱銷商品批量發貨到海外倉庫存放,海外顧客下單后,系統自動選擇最合適的海外倉發貨,基本實現商品2-4天配送到位,為國外買家提供良好的購物體驗。
著力體制創新 服務開放型經濟
開展綜合試點試驗,2016年漳州市被列為全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城市以來,立足「自主改、有特色、能落地、可推廣」,以重點領域和試點任務為切入點和突破口,著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重點在「放管服」改革、口岸通關、對台對外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試,推出了一批改革創新舉措。著力打造國際化、法制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榮獲「2017中國十佳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榮譽稱號。漳州市順利通過商務部組織的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中期評估,形成「多評一表」「集中會審」「四檢合一」「即報即放」「商務110」等一批可复制推廣的階段性成果,并列入商務部擬向全國复制推廣清單。
推進口岸通關便利化,深化與關檢部門協作,著力改善通關條件,優化通關服務效能,口岸通關服務能力和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推進「互聯網+自主報關」,依託「單一窗口」,構建「執法互助、信息互換、結果互認」新機制。綜合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和移動辦公等新興技術,企業可實現貨物通關、跨境電商、郵件快件等海關業務的全天候在線自助申報、自助預約、自助辦理,壓縮了通關環節和貿易成本,出口貨物通關時間從半天減少到5-10分鐘。推廣以來,「單一窗口」報關單比例達99%。
創新招商服務機制,將「漳州110」服務精神延伸到招商服務領域,在漳州高新區創新組建「商務110」商機招商服務平台,爭做省內乃至全國一流招商服務效率標杆。實行「線上會商,線下服務」,對符合高新區產業發展規劃、產業負面清單及環保負面清單的項目啟動「線上會商」;同時,根據投資規模、產業結構、發展前景等信息,對意向客商及項目實行分類評級,及時確定相應部門進行專題對接洽談,使招商活動「線下服務」更加到位。平台運行半年來,已成功簽約世界500強甲骨文雙創基地等4個項目,總投資額達8.5億元。
營造「投資高地」打造產業集群
至2016年底,漳州累計吸收台資項目2944個,合同外資154.4億美元,實際利用台資107.5億美元,利用台資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而漳州台商投資區作為福建省最早開發的外向型工業區之一,已經培育形成特殊鋼鐵、汽車汽配、電子家電、食品工業、造紙及紙制品五大產業體系。
近兩年來,漳州立足對台、區位、產業、政策等多方面的優勢和基礎,定位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洲經濟梯度轉移和台灣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強力推進開放招商,為前來投資的客商營造「投資高地」,打開「財富之門」。
漳州台商投資區現有企業約1000家,投資總額約655億元。預計到2020年,全區工業總產值可望突破2000億元,形成一個千億元級主導產業集群和多個百億元級以上的特色產業集群,建成結構更優、質量更高、競爭力更強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
它將利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平台優勢,與大集團、大企業合作,圍繞已落地的重點項目、緊盯產業上下游配套企業、開展以商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吸引沿海產業集群式轉移,積極構建「一區多園」格局,實現產業聚集、打造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