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高級項目經理Burkhard Schallock回答本報記者提問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杜林、宋璟報道:在南京江北新區,有這樣一座特殊的研究院:50%以上的員工都是技術科研人員,近10位德國技術專家長期在此服務智能制造產業發展、重視科技、技術與企業三位一體融合。落地一年多時間,就已經為江蘇乃至全國范圍內的產業升級提供“智囊”。這就是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
“江蘇的人口有8000萬人,和德國全國的人口差不多,江蘇發展智能制造有非常強勁有力的環境,有很好的區位優勢。我們研究院在設立選址時先後去過成都、青島、北京,最終選擇南京、江蘇,是因為覺得這裏可以輻射開來,服務更大范圍的企業。”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高級項目經理Burkhard Schallock說,德國和在中國很多方面不一樣,但是有一個共同點,無論政府層面還是企業,都想為提供更好的產品。
“我們在德國經常能聽到工業4.0,自從到南京一年來,我總能聽到企業提到德國工業4.0,他們都非常關注這個理念,而我認為中國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非常非常接近,我們有著有共同的目標。” Burkhard Schallock表示,江蘇省政府大力提倡智能制造,與研究院選擇彼此作為合作夥伴水到渠成。
中德智能研究院副總裁程雪垠介紹,弗勞恩霍夫研究院是德國四大研究所之一,見證了二戰後德國科技的飛速發展,在反哺德國工業發展的同時,為德國中小企業提供了廣泛的服務。研究所強調科學家、工程師、商人三位一體,將科學技術和學術成果轉化為應用成果。如通過MP3授權專利,獲得專利收入;為德國柏林航空開展前瞻性應用研究,利用飛行等待時間,為飛機上萬個零部件進行分散檢測和維修,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提供維修策略。目前,弗勞恩霍夫研究院為世界專利擁有機構前30名中唯一一個學術性機構,擁有6700個專利,每年產生500個新專利。其中IPK研究所的應用型研究,將基礎研究成果二次開發,轉化為生產力,為大中小企業服務。
2015年3月,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到訪IPK研究所,展開初步溝通,2015年6月10日,在時任江蘇省長李學勇到訪時IPK與江蘇省政府簽訂智能制造領域合作備忘錄,2016年6月13日,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正式啟動。至今,已經開始陸續通過德國專業團隊和技術力量服務大型國有民營和上市公司企業。
程雪垠介紹,去年世界智能制造大會舉辦後,很多項目都主動找到研究院要求合作。如江北新區、中德研究院和南瑞集團三方合作打造的智能電網車間項目,到明年年底將完全實施落地。智能車間啟用後,不僅可以滿足企業大批量生產,也可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的開發需求,可以更好應對市場;生產中可節省物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工投入,減少產品生產成本;通過數字化改進,提升數字化運營程度,為企業後期植入新系統、加入新生產線帶來便利。在信息化工程布局樞紐方面,打造可行、領先、具備示范水准的基礎工作。
目前,研究院規劃有展示中心、培訓中心、應用與研究中心,為企業提供咨詢、培訓、成果轉化等方面服務。“研究院落地一年中,超過我們的預期。”程雪垠表示,江蘇對智能制造需求超乎研究院的想象,特別是大企業需求很多。在過去一年中,研究院一邊建設基礎能力,一邊著重為大企業服務,鍛煉團隊,計劃明年上半年擴張培訓中心業務,下半年應用研發中心產出效果。
程雪銀表示,近半年以來,市場對於先進制造業生產效率提升的需求意識上升了不少,智能制造大會的舉辦更是一個鞏固大家思想向前看的過程。尤其江蘇作為制造業大省已經有不少變化,相信未來會更加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