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一地兩檢損港不利己-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一地两检 > 最新报道

反一地兩檢損港不利己

2017-11-22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李秀恒

  上周三立法會通過了「一地兩檢」無約束力議案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隨即於上周末與廣東省省長馬興瑞簽署相關的《合作安排》,標誌着就西九高鐵站實施「一地兩檢」的「三步走」方案已成功邁出第一步。至於第二步,是要經下個月人大常委會會議審批及確認《合作安排》,這應該沒難度;關鍵是第三步,要爭取於明年暑假立法會休會前,通過本地立法,那才可以趕及於明年第三季高鐵通車時落實「一地兩檢」。

资料图

  本來,按照時間表,下月完成第二步后,明年2月特區政府便可把相關法案提交立法會審議和爭取通過,如果所有議員真是以民為本,尊重主流民意,希望高鐵能發揮最大效應,相信對「一地兩檢」是支持和歡迎的,那麼審議時間將十分充裕。問題是一些反對派議員已揚言,會用盡手段阻撓,他們尽管理屈詞窮(連驅逐記者離場劣招也使出),但他們似乎已不打算講道理,只想一味「拖」到該法案未能趕及明年暑假前獲得通過,便得其所哉。所以,第三步能否如期完成,對特區政府和建制派議員來說,是一場智慧和勇氣的考驗。

  反對派歪理連篇

  高鐵實施「一地兩檢」本是理所當然的安排,只因問題被政治化了,才令事情變得复雜。事實上,民意已十分清晰,很多不同的機構和團體進行的民調,支持「一地兩檢」的民意都是占壓倒性的比例。就以廠商會為例,月前曾向會員發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6%受訪會員贊成在高鐵香港段實施「一地兩檢」,認為這才可以讓高鐵項目發揮最大的效益,包括:便利旅客;提升運輸和商貿效率;鞏固香港作為區域交通樞紐地位;有助於香港把握國家的發展機遇、提升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地位;以及強化本港作為內地與世界交往的中介角色。

  可笑的是,那些反對派政客把這項明明利民的措施,說成是「割地自閹」,破壞「一國兩制」,違反基本法等,連篇歪理,完全站不住腳。回顧一下,自從香港高鐵工程拍板后,這些政客千方百計設障,先對環評報告左挑右剔,引發菜園村收地冲突;繼而在牛潭尾摥造高鐵工程導致魚塘乾涸事件;后來又「拉布」圖阻高鐵工程追加撥款;更無稽的是竟散播「高鐵是為方便運送解放軍直達香港」和「高鐵是大白象」等言論。可以看出,這些人完全出於一種「抗中」思維,不願意看到香港與內地進一步融合,反對「一地兩檢」只不過是他們意圖拖死香港高鐵的最后一道板斧。

  糾纏爭拗無意義

  如果他們以為阻撓「一地兩檢」就可以達到「去中國化」目的,那便太天真了,因為只要到羅湖、皇崗、落馬洲或深圳灣口岸走一走,看一看每天過關的人潮,就可知道現實是怎麼回事。現時單是兩地的陸路口岸,每天平均有超過60萬人次來來往往,包括探親、旅游、經商和工作等,這種千絲萬縷及血濃於水的關系,隔得開、去得掉嗎?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地融合是大勢所趨,尤其國家發展一日千里,高鐵網絡和電子網絡已成為國家走向富強的兩大法寶,并銳意推動「一帶一路」經濟發展,全球都爭上這趟順風車,難道香港反而自動放弃近水樓台之利?因此,那些反對派政客若仍執意反對高鐵「一地兩檢」,逆民意而行,只會越來越失分,損港而不利己。希望立法會在審議「一地兩檢」法案時,能夠重歸理性,實事求是,重點放在考慮如何把「一地兩檢」安排得更妥當、更便民,勿再糾纏於要不要「一地兩檢」這種無意義的爭拗。香港可不可以擺脫政治化漩渦,返回經濟發展的正軌,高鐵「一地兩檢」能否過關,將是一塊試金石。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