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實體經濟”江陰要塞-香港商報

構築實體經濟”江陰要塞

2017-12-04
來源:新華日報

   剛剛召開過“千企大會”,下發扶持制造業發展的7 個政策文件,江陰市委市政府最近又在忙一件事:積極爭取“國字頭”的“制造業質量發展圓桌會議”舉辦權。兩件事殊途同歸——聚焦實體經濟,力挺江陰制造。

  “江陰的經濟從來就是‘實打實’,產業強市是永恒主題、核心戰略。”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陳金虎說,回顧建市30 年發展歷程,強大的實體經濟像一枚“定海神針”,始終標注江陰在全國經濟版圖中的鮮明定位。以創新為基,江陰人堅守制造業“高地”,連續十四次蟬聯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第一名,13 家企業位列中國制造業500 強,構築起實體經濟一道堅實的“江陰要塞”。

  爭“轉基因”,

  傳統制造業站上“新風口

  央視拍攝《大國重器》紀錄片,在全國選出兩家民營企業,其中之一就是江陰本土的雙良集團。近日,記者走進位于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機械裝備產業園的雙良集團生產車間,卻半天看不懂流水線上在造什麼。“央視記者當時的第一反應也是不知道拍什麼,我們建議他到內蒙古、山西、甘肅、新疆等地看現場,才有了播出鏡頭里的壯觀畫面。”雙良集團宣傳部長陸潔告訴記者,集團歷經9 年自主研發,掌握了四大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公司壟斷。去年拿下新疆奇台電廠鋼塔間冷EPC 工程,175 米的鋼塔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間冷鋼塔。雙良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中心”產品,已經成為上海迪斯尼、虹橋機場、國家會議中

心等重大項目的“標配”,世界500 強企業中有300 多家是雙良的客戶。

從造空調起家,升級成橫跨空冷器系統、分布式能源、海水淡化裝置、大型節能節水設備等先進制造領域的綜合性產業集團——雙良集團的“進化史”頗具代表性。在江陰,外界熟知的海瀾、陽光、揚子江船業……每隔幾年,企業還是那個企業,產業層級早已脫胎換骨。    

“立足老本行,瞄准新興市場,取得重大技術的突破,迅速實現產業化,站上全國乃至全球的‘產業風口’,進而實現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海瀾集團董事長周建平將這一路徑形象概括為“外轉造型、內轉基因”。

大企業集團創新加速,中小企業奮蹄直追。江陰市祝塘鎮是紡織之鄉,瞄准紡織生產大量遺棄的“廢布頭”,江蘇恒澤復合材料科技公司聯合東華大學,創新“再生廢舊聚酯物高效柔性制備技術”,產品性能超過原生材料,成本卻只有傳統紡織企業的一半,在激烈的傳統產業領域殺出一條“血路”。“金融危機下,很多紡織企業轉行,我們是轉型。”公司董事長戴澤新說,傳統產業不能“等風來”,要主動“迎風去”,是江陰這片熱土上最為寶貴的產業傳統。

  勇“吃河豚”,

  挺直民族工業“脊梁骨

  走進江陰,如同走進全球制造業博覽園!現代工業41 個大類數百個領域,江陰幾乎佔“全”了,飛天的神舟號、下海的蛟龍號,身上都有江陰企業的“影子”

[責任編輯:admin]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