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六十年 枝繁葉更茂-香港商報

紅豆”六十年 枝繁葉更茂

2017-12-04
來源:人民日報

 

  每個成功的企業都有自己的傳奇。1957 年,當3 個彈棉花的農民合作成立棉胎加工廠的時候,一定想不出現在的模樣:10 萬從業人員,2 個產業園區,3 家上市公司,3 個馳名商標,4 大產業板塊,500 多億營銷……堅守實業60 年,紅豆集團創造的不只是輝煌業績,還有彌足珍貴的經營理念和創業哲學。

管理哲學——

制度加党建

百年企業,傳承至要。紅豆集團能有今天,離不開三代人的創業傳承。

現任紅豆集團党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周海江的發展可謂是紅豆管理哲學的體現。

1987 年,周海江辭去大學教师職務進入紅豆。從推銷員步步做起,后憑着創業激情和學識才華,其分管公司的業績一直穩居各子公司之首。

在歷經1993 年紅豆由鄉鎮集體企業到民營股份企業的根本性改制,以及1995 年紅豆

百萬年薪全球招聘總經理之后,到2004 9月,集團再次海選總裁,已展露才華17 年的周海江當仁不讓,在20 位候選人中高票當選,從此一干12 年,業績增長10 多倍。2017 1月,周海江又以高票接任董事局主席兼CEO,全面掌管紅豆集團。

  談起這個過程,周海江說,這其實是一種創業接力,並非家產繼承。“我父親周耀庭1983

年上任時,我爺爺周林森作為棉胎廠創始人,已過勞病逝19 年。在那個公有化年代,干部

都由上級任命。工廠奄奄一息,鄉里動員時任村支書的我父親,看看能不能去救活工廠。因為有從小在棉胎廠玩耍的情結,我父親就服從了安排。這個過程,是服從和擔當。”

  紅豆也由此固化了用人規矩:只對資本負責,不問血緣關系;業績導向,誰有本事誰當家;舉賢不避親,任人唯賢是前提。而今,紅豆已全都實行公開競爭上崗。

  制度選人的基礎,在于全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切依靠產權說話,一切尊重資本規律。

  周海江說,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要符合三個特征,即:邊界清晰的多元產權制度,制衡高效的公司治理制度,體系科學的經營管理制度。“ 多元產權制度”是基礎的基礎。如果產權仍一股獨大,不能多元化,那就會話語權獨斷,無法吸納更多人才和資本。紅豆的用人制度,根基在建立了多元產權制度。數百位初始股東保證了企業的話語權民主,決定了企業的用人民主、制度選拔。

不過,現代企業制度雖然能較好地協調內部各方利益,卻不能保證社會、國家等外部利益。周海江說,我們解決的方法是把“企業党建”和“社會責任”嵌入現代企業制度,構成“三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這其中,現代企業制度是基礎,企業党建是保證,社會責任是使命。

周海江在其專著《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中,運用西方的交易費用、制度變遷、制度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經典經濟理論,論證了党建工作對企業運行的正向促進作用。

  在党建工作與企業制度的融合上,紅豆創造了“ 一核心三優勢”“ 一融合雙培養三引領”等經驗方法,集團党委被評為“ 全國先進基層党組織”;党委書記周海江當選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被評為“全國優秀党務工作者”。

依靠“三位一體”制度,紅豆保持了穩定快速發展,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 強第六十四位。

發展哲學——

着力打造“三自企業

“紅豆一直倡導企業要注重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主資本,因為,發展是創新說了算,市場是品牌說了算,要素是資本說了算。”這是周海江的體會。

圍繞自主創新,紅豆着力建設“ 人才、平台、投入”三要素,實施“百才工程”,創立了國家級服裝技術中心、省級載重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紅豆杉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九大研發中心,年均獲專利300 件左右,成為國家專利試點單位。三家上市公司均為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全集團正快速進入智慧化時代。

“品牌是創新的載體,是實現創新價值最大化的根本途徑。市場一直是被品牌瓜分的,品牌才是產業鏈的鏈主。”周海江說,中國企業要掌握國際分工的主動權,就必須擁有

自主品牌,否則就是“ 被第一”。企業的一切人和物都可能隨時間消失,能長久傳承的只有品牌。

“紅豆”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初最先創立的民族自主品牌。面對洋品牌的圍剿,紅豆集團不忘初心,堅持打造中國第一文化品牌。“紅豆”“HOdo”服裝商標和“千里馬”輪胎商標,先后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集團還被評為“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范企業”。

自主資本則是企業運營的血脈。我國企業的資本多數依靠借貸,成本高、周期短、負債率高,自主性差。“ 我們要改變這種間接融資模式,學美國直接融資模式,通過股市更快更多地獲得自主資本,做直接融資的整合者,而不是間接融資的被整合者。”周海江說。

為擴大可自主支配資本,紅豆先是向內籌資。早在1993 年就全面推行股份制,向員工開放股份,募集原始資本。此后又不懈努力,使紅豆股份、通用股份在上交所上市,紅豆杉股份在新三板掛牌上市。與此同時,積極爭取政策,創立財務公司內部融資,成立小額貸款公司和投融資機構,實現了自主資本的靈活調度和規模擴張。

通過“ 三自”,紅豆在產業發展上更加明晰了定位和目標。“世上最賺錢的公司都是高度專業化的,多元化弄不好就是陷阱。”周海江說,因此,紅豆的策略就是:高度專業化,適度多元化。高度專業化,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做精做專做強,做到同行前列;適度多元化,就是在有足夠人才、技術、資金、市場等要素支撐下,實現跨行業發展。

紡織服裝產業是紅豆的主業,年銷量達1.2 億件,長期保持全國同行第一。圍繞專業化分工,集團分別建立了生產經營紅豆男裝、紅豆居家、紅豆家紡、紅豆童裝的4 家子公司。

在橡膠輪胎制造業,當年決策時,特意避開了強手如林的轎車輪胎市場,從競爭相對寬松的卡車輪胎切入,聚焦卡車輪胎維修替換市場,一躍躋身全國同行前三位,被譽為“中國礦山第一胎”。

紅豆杉產業則經過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關,硬是把這一瀕危珍稀植物,成功從高海拔山坡移植到低海拔平原種植,形成了人工育苗、盆栽、制藥產業鏈,打造成“紅豆杉健康產業全球領跑者”。

社會哲學——

積極履責,八方共贏

雖然是家民營企業,但紅豆早已把自己看作是公眾公司。早在2006 年,紅豆就推行了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明確了社會責任定位,近年又提出了“八方共贏”理念,力求與股東、員工、顧客、供方、合作伙伴、政府、環境、社會等相關利益方實現共贏。

周海江一直認為,企業必須承擔社會責任。他說,企業佔用了大量社會資源應該回報社會;履行社會責任也是積累社會資本、優化企業生態圈,是長期有回報的投資;這也符合紅豆情文化、共同富裕、實現中國夢的需要。

據此,紅豆集團對員工實施了“生活有保障、情緒有釋放、事業有希望”普惠機制;對周邊村廠,給予1800 萬元帮扶資金,定期開展征集意見活動;與全國11 個紅豆村結盟帮扶。特別是以強烈的民族責任感,10 多年堅持倡導中國人過自己的情人節——“ 紅豆七夕節”,得到海內外華人廣泛認同。

在公益事業上,紅豆人累計捐款捐物3 億多元,先后建立了2500 萬元的“ 紅豆慈善基金”,2000 萬元的私募“ 耀庭慈善基金”,2000萬元的“關愛老党員”私募基金。八方共贏理念在紅豆主導開發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得到了驗證。特區公司積極開展志願行動,擴大就業,關愛社會,保護環境,贏得中柬雙方高度肯定。

[責任編輯:admin]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