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制造獨領風騷20年-香港商報

江陰制造獨領風騷20年

2017-12-04
來源:新華日報

  2017 5 5 日,江陰市恒潤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敲響上市鐘聲,成為資市場上著名“江陰板塊”的第44位成員。

  從1997 年第一只股票“興澄股份”登陸深交所,到2017 年“恒潤”開啟新一輪資本經營的浪潮,20 年間,“江陰板塊”用一幕幕創意迭出的資本縣域傳奇,持續引領“中國制造業第一縣”在守望實體經濟的征途上闖關奪隘,展示“江陰制造”的雄厚實力和令人期待的未來。

  內轉基因,“草根”轉型“公眾公司”

  在世界權威金融分析機構標准普爾的“全球市值最高服飾公司”最新榜單上,總部位于江陰的海瀾集團以94.98 億美元的市值排在第14 位,在中國服飾企業中位列第一,超過CoachPradaBurberry等國際一線品牌。

  從一家只有18 名員工的鄉鎮小廠,發展到如今這個規模的國際集團,資本在海瀾的裂變式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從2000 年首次登陸資本市場開始,海瀾就堅持“兩條腿轉型”——外轉造型,創新技術和商業模式,重新整合產業鏈資源;內轉基因,優化企業人才機構和管理機制,更新企業文化。海瀾集團董事長周建平說,上市,不僅讓企業轉型升級有了充足的“子彈”,更讓企業跟上“現代化”步伐,實現由“鄉土企業”向“公眾公司”的蛻變。

  從對資金的饑渴,到對創新、管理、市場和文化的理性追求,海瀾的發展歷程映射出“江陰制造”借助資本力量鳳凰涅槃的輕盈身姿。江陰市金融辦主任顧平介紹,江陰制造企業多以“草根”起家,從鄉鎮企業到民營企業,再轉制股份制企業,最后踏進資本市場,這個過程中企業制度不斷健全、產權不斷明晰、管理不斷規范、競爭力不斷提升,“掛牌上市是傳

統企業最好的轉型!”

  紡織、鋼鐵、冶金等傳統產業紛紛借助資本市場奮力登高的同時,一批體量不大、成長性強的科技“小巨人”也開始走進“江陰板塊”。去年8月登陸深交所的“廣信材料”,不到兩年即完成IPO,其研發的光固化材料產品打破了日本同類產品在電子油墨市場的壟斷;今年上市的“ 江化微”,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全、配套性最強的濕電子化學品專業服務提供商,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江陰市確定的“雙百”(100家上市后備企業、100 家新三板后備企業)名單中,有100 多家是細分行業名列前茅的“單打冠軍”,覆蓋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計算機通訊等高端制造領域。

告別“鄉鎮企業+傳統產業”的原型,“江陰制造”邁向更高、更新、更強。去年,江陰工業企業開票銷售和入庫稅金同比分別增加10.5%7.6%,全市新增省高新技術企業119家,有13 家企業入列“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幾乎佔全省的1/3

全球爭雄,從跟跑轉向領跑

20158 月,江陰長電科技歷經一番資本與管理的角力,僅出資2.6億美元,就完成了對全球第四大芯片封測廠商星科金朋的要約收購,被業界稱為“蛇吞象”。這家企業獲得位于中國、新加坡、韓國、美國的7 處生產基地和6 個研發中心,囊括全球前20大半導體客戶,一舉成為全球半導體封測行業“領軍者”之一。

“從產業整合的角度出發,江陰積極推動制造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尋求並購重組、股權投資和合資合作,用最短的時間打造出優勢產業航母群。”江陰市經信委副主任那葉青告訴記者,江陰制造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多路並發,除上市掛牌外,還充分利用資本經營工具及其衍生產品,與跨國公司、知名央企、實力民企、科研院校加強合資合作,增強抵禦國際市場風險能力,實現快速裂變發展。浚鑫科技通過與中建材兼並重組,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法爾勝攜手中國普天進軍光通信領域;澄星集團躋身可口可樂等國際巨頭的供應鏈,“把己捆綁在跨國公司列車上遨游世界”。

  借助資本的強大推力,一大批江陰制造企業從揚子江畔昂首走向世界,實現了從追趕到領跑的飛躍。江蘇陽光集團從給國際巨頭“貼牌”代工,到創建自主高端品牌,進而把國際標准化組織/紡織品技術委員會國際秘書處的牌子掛在了自家大門口;常隆客車深耕綠色能源產業,其純電動三門低地板城市客車成為米蘭世博會官方接待用車,在全球率先通過歐盟認證;遠景能源憑借Eco-Swing 超導風機項目獲得中國企業在歐盟最大金額的研發支持,其全球領先的能源管理系統管理着包括美國、英國、北歐和中國在內超過5000萬千瓦的全球新能源資產,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能源管理企業。

  產融結合,堅守實體“初心”

  “江陰制造”在資本瀚海上一路遠航,但從未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

  成立于1956年的揚子江船廠,在60多年的發展進程中,先后經歷1999年改制重組2007 年在新加坡上市、2010年在台灣上市,在全球資本市場上創造了多個“第一”。無論在資本經營上如何風生水起,董事長任元林始終念叨的是“做世界上最優秀的船廠”!

  近年來,面對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船舶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嚴峻考驗,揚子江船業以強大的資本實力為支撐,大量引進國內造船業頂尖人才,集聚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每年投入研發經費超過5 億元,不斷把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國際領先產品推向市場——2011年,成功研制出世界最大新一代節能10000 標箱超大型集裝箱船;2012 年,成為國內唯一研發建造海洋鑽井平台高端產品的地方船廠;2014 年,研發承接被譽為“造船皇冠明珠產品”的天然液化氣船;2015年,獲得世界最大容量的84000立方米石油液化氣船訂單⋯⋯2016年,企業利潤總額已連續7年穩居全國船舶企業首位,成為全國效益最好、社會貢獻最大的船廠。

  “江陰企業家對資本情有獨鐘,但腳步一直牢牢紮根在實體經濟中,絕不三心二意。”江陰市工商聯主席周江認為,為江陰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的始終是實體經濟,但堅守實體經濟並非固步自封困守傳統制造,而是以制造業為基礎,不斷融合新的發展模式和增長業態,創造條件做大做強。

正因有了這份視察清醒的認識,面對近年來外部經濟“脫實向虛”的苗頭,江陰這個資本市場的弄潮高手表現出了超常的定力。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陳金虎說:“江陰發展不怕‘脫實向虛’,一靠實干的文化基因,二靠虛實結合的理性選擇,三靠企業、政府的同心堅守。有了這三條‘定海神針’,無論環境如何變化,江陰一定能夠保持專注實業的戰略定力,為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記者馬薇

[責任編輯:admin]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