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將再現絲路盛景
【香港商報訊】記者盧偉報道:中國茶葉自南北朝時期就已向海外傳播。到隋唐時期,沿著絲綢之路,中國茶葉以茶馬交易的方式,向西亞、北亞及歐洲各國廣泛貿易。一直到今天,中國茶產業在全球的地位仍舉足輕重。據統計,2016年,中國茶葉產量達241萬噸,是全球最大產茶國,產量占世界4成。
日前,在廣州參加2017中國(廣州)國際茶業博覽會的雲南茶馬司董事長胡皓明對本報記者表示,茶在中國,不僅是一種商品,更是一種文化。茶葉貿易在中國古來有之,在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從願景逐步走向現實,中國茶企的市場前景更加廣闊。
建立普洱茶倉儲標準體系
2008年,胡皓明提出不同區域普洱茶倉儲的比較,選定了一款2002年生產的有時間標志性的「地球普洱茶」作為實驗茶品,用同一批茶葉橫向對比,把同批實驗茶分發到茶馬司廣州、上海、香港、北京等地經銷商手里,3年后回收對比發現,茶葉在外形和內在都存在很大的差別,因此決定推動倉儲標準體系的建設工作。「茶葉中的一些成分不穩定,在一定的物理、化學誘因下,易產生化學變化,就是通常所說的茶變。」胡皓明介紹說。
對胡皓明來說,建立普洱茶倉儲陳化標準體系可謂實現了他長期以來的願望。他告訴記者:「不同地域,不同溫度,不同濕度的自然倉儲陳化情况下,會使普洱茶出現不同的外觀變化、理化及風味,這從實踐上支撐了建立倉儲陳化標準體系的必要性。建立普洱茶的標準倉儲存放延續了茶的產業鏈。有了標準,就能讓人喝到標準衛生的茶葉,茶陳化的好,這就像紅酒一樣要有個窖藏期,普洱茶也是一樣越藏越香,存了十年拿出來后再推向市場就是標準化口感,入口就有感覺。出口就有了品質的保障。」
茶產業借「一帶一路」走出去
記者了解到,茶馬司茶葉公司2007年收購了始建於1959年國營雲南景谷茶廠,讓這殊老茶樹充滿生機,公司一直沿用傳統工藝,嚴格按照萎調、殺青、揉捻、包裝等等十餘道生產工序區分開,每個車間均配備了一流的機械設備,進行流水線操作。同時,改進了一些現代工藝來保證品質。
該公司致力於弘揚普洱茶文化,力求以普洱茶文化帶動普洱茶產業的健康發展。并以「茶馬驛站」為研究重點,多次參與舉辦普洱茶文化研究盛會,并推出了具有較高的文化內涵和典藏價值的紀念茶系列。
胡皓明認為,要緊緊抓住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實施的契機,以轉型升級為主線,讓中國的茶文化、茶產品「走出去」。「一帶一路」半數以上沿線國家有傳統飲茶的習慣。茶作為中國重要的農業經濟作物和古代絲綢之路的主要貿易商品,兼具引領中華文明傳播及帶動行業升級的雙重使命,相關產業具有極高的開放投資價值和廣闊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