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学大师,也是潮州古城小巷里慈祥的邻家老伯
香港商报原副社长吴秋文追忆国学大师饶宗颐
在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潮州,国学大师饶宗颐可谓潮人最引以为傲的学界泰斗。“很多时候家长都会给我们讲这位大文人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很崇拜他。”作为潮州人,深圳市舆情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商报原副社长吴秋文对饶宗颐的景仰与生俱来。在他们结缘的近30年里,吴秋文是饶宗颐学术研究路上的忠实“铁粉”,也是饶宗颐情系深圳的桥梁。
多年来,吴秋文(右)有幸得到饶公的教诲。
“建一座学术馆,让更多的人知道饶学”
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的饶宗颐,学问遍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十三大门类。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海内外学者把饶宗颐和钱锺书并称“南饶北钱”;季羡林赞其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自从与饶宗颐结缘,吴秋文便是饶宗颐学术研究路上的忠实“铁粉”。但随着时间推移,吴秋文越来越发现,“人们对饶公的认识往往集中在他的书画艺术层面。或许因为他研究的学科都很高深,老百姓也不懂,大家就更加接受他的书画,进而把饶公作为书画家来宣传和崇拜,收藏字画、搞艺术展览等。”
吴秋文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还记得饶宗颐曾说过,“书画是作为他学术研究业余怡情养性的休憩,自然而然流露的一种情怀。”在他看来,饶宗颐是一位通儒的大学者,书画只是一个门类,应该要让更多的人知道饶学,知道饶宗颐在学术研究上的成就。
听到筹建饶宗颐研究院的建议,饶公紧紧握住吴秋文的手说:“这路子是对的!”
2013年春节,吴秋文在香港给饶宗颐拜年。吃饭的时候,一位收藏了多幅饶宗颐书画的香港潮籍企业家提出,给饶宗颐建一座美术馆,展出饶宗颐在各个时代的书画作品。而吴秋文建议,“应该把它建成一座学术馆,类似饶宗颐研究中心,让更多的人知道饶学,知道饶宗颐的学术研究成就,不仅仅在字画上。”吴秋文还记得,当他话音刚落,身旁的饶宗颐紧握他的手并竖起大拇指,“饶公当时说,‘这个路子是对的,应该注重些学艺研究’。”至今,吴秋文仍清晰记得饶宗颐对建学术馆提议的认可。
在大家的推举下,吴秋文开始着手研究中心的方案。草拟方案期间,吴秋文两次上门向饶宗颐请教,饶宗颐都很认真地解答,期间召开的多次筹备会议,饶宗颐也不辞辛苦地参加指导。
广州市饶宗颐学术艺术馆,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落成典礼。
吴秋文在他参与策划筹建的饶院门口。
2013年7月,广州市饶宗颐学术艺术馆在增城破土奠基,2015年4月2日正式开馆,饶宗颐都亲自出席。资料显示,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学术艺术馆内设艺文展示厅、书画展览厅、选堂文库馆、学术交流楼等,是中国内地首个饶宗颐学术艺术研究交流机构,是继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之后,又一个以饶宗颐命名的学术研究交流机构,也是中国内地首个饶宗颐学术艺术研究交流机构。
吴秋文接受中山大学党委书记、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院长陈春声教授颁发证书。
同时,为增加学术研究的氛围、内涵和实力,饶宗颐选择在第一个授予自己教授头衔的中山大学成立饶宗颐研究院,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任研究院院长,吴秋文受聘为管理委员会委员,饶宗颐也多次亲临研究院指导。据了解,2017年2月,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主办的第一期“饶宗颐与中国文化”研修班便吸引了30多名来自海内外青年学者参与学习。
“多年偶像是一位亲切而忠厚长者”
轻轻一点拨,茅塞顿开怀。
“饶公非常厉害,他是一位通儒:上至上古,下到近代,对各个朝代的历史研究非常深,上下相通;儒到西各门类相通;学术艺术相通;社会与学术相通。”吴秋文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称,作为潮州人,对饶公的景仰似乎与生俱来,儿时在潮州就听大人介绍有位高人叫饶宗颐,在他心中,饶宗颐是从小崇拜的精神偶像。
饶公为吴秋文2004年出版的《听风拾秋》题名。
吴秋文曾在《听风拾秋》一书中描述,“面对这么一位学林苑的泰斗,一代宗师的饶公,让你听之闻之,不由有高山仰止,那肃然敬畏之感。然而,当你一接触饶公,你就会领略到他那博大精深的睿智,更会感受到他和蔼可亲的谦谦君子之风。”这番感慨源自他与饶宗颐的结缘。
1992年元宵,吴秋文在潮州参加元宵灯会,听闻饶宗颐也在潮州,即与时任深圳博物馆馆长邢凤麟教授前往拜访。在吴秋文眼中,当时饶公白发、白眉、清癯、清爽,一进门就迎上来握手问好、让座。“邢教授向饶公介绍了我,并说我很敬慕他,饶公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让我坐在他的身旁,问我学什么专业,喜欢什么学科,平易近人,热情谦和的饶公一下子就打消了我由祟敬而产生的拘谨和紧张,让我感到坐在我身边的多年偶像是一位亲切而忠厚长者,初次见面,饶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秋文在书中如是说。
陪饶公赴杭州西泠印社接受第七任社长荣衔。
陪饶公出席深圳大学饶宗颐研究院揭牌仪式。
欢庆饶公101岁寿宴。
与饶宗颐结缘后,吴秋文在香港工作十七年,时常有机会陪同或见到饶宗颐出席一些学艺或公益活动,包括他在内的几位在港饶宗颐学术之友久不久上门拜访看望饶宗颐。在吴秋文看来,饶宗颐就像潮州古城小巷里慈祥的邻家老伯,随和而亲切。除了是饶宗颐谈文辞、论史志、析诗词、品书画的忠实听众,吴秋文还充当起饶宗颐情系深圳的桥梁。
“饶公对深圳很关心,对深圳读书月也很肯定”
2002年8月,吴秋文拜访饶宗颐。由于其家中正为即将出版的20卷文集校稿很乱,便约在家附近的咖啡厅见面。“正值三伏天,溽暑蒸人,饶老年已耄耋,且著作浩卷繁秩,还不辞辛劳,躬亲校稿,我说能否找学生帮忙,饶老说,自己的东西自己比较清楚,必须自己来做,别人代劳不了的。我对饶老严谨的治学精神深为敬佩。”吴秋文提出,想用饶宗颐的画制作一本《香港商报50周年纪念台历》,老人家欣然应允,吩咐他的女儿找些作品让其挑选,并送上拍好的“反转片”,细心周到。
除《香港商报》外,2011年深秋,饶宗颐还欣然为《深圳特区报》题写“人文天地”四个笔力遒劲的大字,2011年12月7日在《人文天地》上作为刊头与读者见面,并一直沿用至今。吴秋文还记得,当年他与时任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陈寅一行前往香港拜访饶宗颐,祝贺饶老当选西泠印社新一任社长,感谢饶老为深圳特区报副刊《人文天地》题写刊头,并就如何办报、治学等问题请教于饶老。
受吴秋文引荐拜访饶宗颐的深圳文人不在少数,对于来访者的题词题字请求,以及吴秋文为一些朋友的画集、专著和一些活动多次向他求索墨宝,饶宗颐也从不推拒,丝毫没有一点大家的架子。
吴秋文介绍著名画家深圳大学教授刘声雨为饶公造像,画作挂于学院大厅。
“饶公对深圳很关心,对深圳读书月也很肯定。深圳有文化活动,他都会很支持。”吴秋文还记得,早在上世纪80年代深圳博物馆创建之时,时任馆长邢凤麟便以市政府的名义邀请饶宗颐担任名誉馆长,同时,饶宗颐亲临建校不久的深圳大学做学术报告,向年轻人传授学术见解。近些年来,饶宗颐还多次来深圳参加展览活动。作为深圳大学的名誉教授,他更是亲自为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揭牌。
饶公百岁华诞庆典前拜会饶公。
与百岁饶公共餐,饶公精神矍铄。
在这么多次的陪伴同行中,令吴秋文最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2011年6月,在他的穿针引线下,一代佛学宗师、105岁的本焕长老和一代国学宗师、当年96岁的饶宗颐在刚落成不久的深圳紫荆山庄首次会面。两人讲佛说经,纵论国学,一见如故。
2011年6月,吴秋文陪饶公从香港到深圳紫荆山庄和一代佛学宗师本焕长老会面,两位神交已久的世纪老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两位大师在紫荆山庄会面留下的墨宝。
吴秋文曾在书中忆述,本焕长老百岁寿诞,饶宗颐在金红纸上写了“诃林童颜”四个气势沉雄、苍厚俊逸的大字向他祝寿。吴秋文帮拿去装裱,见者无不赞叹饶老年纪这么大了,书法还有如此力透纸背的劲健。“我见了他,他客气地问我写得怎样,我将人们的赞赏告诉了他,他高兴地拉着我的手,用劲紧握一拉,那坚实的腕臂力度真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位90岁老人的手,我问:‘您又不练武功变么手力这么样大?’饶公笑说,‘写大字写的,写字打坐,练气练力。’”
饶公教示
饶公题赐墨宝
饶公鼓励
饶公2000年为吴秋文题写墨宝。
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广州市饶宗颐学术艺术研究馆外观。
饶院景观
饶院管委会同仁。
本文转载自《晶报》2月7日A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