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观察】中國自信開放「新氣質」-香港商报

【两会新观察】中國自信開放「新氣質」

2018-03-04
来源:香港商报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開幕之前,人民大會堂一樓中央大廳聚集了上百個鏡頭。今年全國政協會議歷史上首次開啟「委員通道」,邀請各界委員接受採訪。據悉人大開幕後,還將開啟「代表通道」。

  當天,首次開放的「委員通道」在近40分鐘時間內,分4批請來11位不同界別的政協委員接受記者採訪,包括「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中國首位冬奧會冠軍、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動委員會主席楊揚,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工程師趙紅衛等備受關注的人物。「委員通道」上,記者們拋出一個個尖銳問題,委員們都給出了「乾貨」十足的回答。

  在開幕會結束後,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也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開啟。教育部長陳寶生、國僑辦主任裘援平、司法部長張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和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先後亮相並接受記者提問……

  回溯兩會採訪史,據兩會工作人員介紹,2007年,記者都在「扯」部長,甚至堵在廁所門口,場面混亂,工作人員主要負責保護部長,「把部長護送出去」;2008年,大會設立秩序,記者有了固定的區域集中採訪;2009年,架起了話筒架;2010年,開始每次請一兩名記者出來找部長,並在採訪區配置音箱、話筒;到2013年,不光是開會進場時有話筒架,退場時也擺上了。

  2013年兩會期間,成都商報記者趙倩一天之內攔下了十餘位部長採訪,由此紅遍網絡,獲得「攔部姐」稱號,也讓部長通道更為人所知。

  到2014年,不再由記者「攔」部長,而改成工作人員「請」部長,最受記者關注的部長們,會由工作人員協助請來發布台接受訪問。2015年開始,「部長通道」正式成為官方認可的溝通機制。

  去年的中共十九大,中共黨代會首次設立「黨代表通道」——與位於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的「部長通道」不同,這條通道移到了位置更中央的人民大會堂一樓中央大廳的一側——今年首次設立的「委員通道」實際上就位於「黨代表通道」的位置。

  其實,大會對於記者採訪的協助也愈加系統、細緻——幫忙叫「部長」、微信收集記者提問、安排採訪時間、文字視頻直播、搬來四層的階梯台、裝上了攝像搖臂、打光板、話筒和音響。

  據介紹,今年兩會期間,「代表通道」「委員通道」「部長通道」將開啟多達近20場。

  百米「部長通道」傳播了無數事關全國的重要議題,鋪出了中國兩會的新聞成長,如今,逐漸成熟的部長通道衍生出「委員、代表通道」,一條通道「擴張」成了兩條、三條甚至更多的「通道」,主動讓代表委員在「通道」上把最鮮活的基層聲音和最深入的調研成果展示出來,不能不說是自信帶來的兩會「開放」新氣質。中國及時充分回應海內外關切,不斷打造公開透明「資訊通道」的誠意和決心更是清晰可見。

  今年兩會是「關鍵時刻的關鍵會議」,在世界發展的十字路口,國際社會願意借中國全國兩會更深入地探秘中國在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等方面的治理秘笈。而從設立部長通道到設立代表通道、委員通道,全國兩會正自信而開放地走向世界。這種開放自信,也帶着迎四方賓客、納寰宇聲音的真誠實意,必會為世界經濟復蘇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鍾興

[责任编辑: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