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企業諮詢(中國)有限公司稅務合夥人范家珩
【香港商报网讯】作為畢馬威企業諮詢(中國)有限公司稅務合夥人,范家珩在14年前選擇到深圳工作,至今每日往返深港兩地。人生是一段很長的旅程,很多事情無法預想,范家珩稱,「所以越單純越好,只要記住自己的初心,勇往直前,收獲一定會比設想的更多。」有著不斷開闊的視野和不曾動搖的專注,范家珩在見證兩地發展變化的同時,也收獲了自己的成功與充實。香港商報記者 王曉蕾
見證兩地發展變化
2001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范家珩就進入了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工作,「那時候做香港稅,覺得很好玩,可以不同角度去看企業,通過自己的思考幫客戶省錢」。2003年,畢馬威決定加速發展中國稅務業務,需從香港調遣員工到深圳,范家珩成為了其中的一員。「那個時候很單純,覺得尋求發展,首先要放眼大市場,而大陸的市場很大」。范家珩稱,也許當時考慮太多因素的話,會否決這個決定,但當時只考慮一條,就是自己的事業發展。
事實證明,這一決定帶給范家珩很多美好。14年來,范家珩每日往返香港,每日也都在比較兩個城市,「如果要畫一個對比曲線的話,真的很驚喜」。范家珩說,他見證了兩地的發展變化。無論是微信支付、交通、基建、民眾素質,「深圳的發展速度真的很驚喜」。
范家珩表示,慶幸自己選擇了深圳。他認為深圳是最有活力的城市,政府氛圍好,民企眾多。起初90%的客戶都是三星、飛利浦等外資或港資企業,而現在超過70%的客戶是內地的民企。而這樣的體驗,只有在深圳才有機會發生。范家珩稱,深圳很多客戶並不出名,但其體量已經很大,且每天都在想如何做大做強,如何跨界、更好地利用互聯網發展等等,「這些民企思考的高度和遠度,超過很多歐洲企業,很有活力」。
范家珩與同事合影。
牢記自己的初心
初到深圳工作時,范家珩住在將軍澳,每日通勤單程都要兩個小時,而且經常加班至九、十點,到家已是十二點左右,第二天六點起床,如此反覆,「經常在下班從公司到口岸的的士上睡著」。除了通勤的辛苦,語言也是不小的障礙,「普通話真的是麻麻?,也聽不懂」,范家珩笑稱,「就是堅持講」,現在很多客戶已聽不出自己是香港人。
此外,還有很多文化差異造成的困擾。但范家珩表示,真的想做一件事,就不要找太多藉口,「好像追女仔,你喜不喜歡這個女孩子,喜歡那就用盡所有辦法去追,其實好簡單」。另外,大到社會、小到家庭都會有差異,需持包容的心態。如果總著眼不好的地方,並因此錯失了很多機會,損失的只有自己。
「不同的,並不一定是不好的」。范家珩認為,這只是一個心態問題,無須浪費精神專注於個別問題,而要記住自己的初心,勇往直前,收獲一定會比設想的更多,這也是他僅通過十一年就成為合夥人的可貴經驗。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兩個武器」
關於深港兩地的合作,范家珩有自己的見解。「並不是簡單地把香港的優勢(例如金融、法律)與深圳的優勢(例如研發、創新)結合起來,而是應當成為一個大平台,一個unit(單元)」。
在給一些大企業做稅務計劃時,范家珩更需要將兩地放在一起全盤來看。「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概念的落地,稅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堅持兩邊走,相信「合起來」可以做得更好。也正因此,范家珩感覺自己「有一點使命感」。
在范家珩的眼中,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兩個武器」。「其他大灣區的環境、人文、經濟都一樣,只有一個武器,但我們有兩個」,范家珩舉例稱,一個公司有研發、市場、生產、銷售、管理、物流很多功能,「哪個功能放香港好就放香港,哪個功能放深圳好就放深圳,比如物流放在香港,而研發放在深圳,但合起來是一個公司」。
個人簡介
范家珩,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專業會計學學士,副修社會科學(政治與行政學)。2001年加入畢馬威香港,開展其稅務諮詢事業。2003年開始長駐畢馬威深圳專注中國稅務及相關咨詢工作、客戶類型主要有南中國的民企、香港上市集團公司和大型的跨國企業,就它們在中國投融資和營運方面提供稅務及商業的專業意見。涉及的商業板塊包括金融、房地產、醫療、物流和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