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湾区,港代港委出谋划策-香港商报

建设大湾区,港代港委出谋划策

2018-03-09
来源:香港商报

         龍子明倡建灣區世界級大學

全国政协委员龙子明。

  【香港商報网訊】本報兩會特派採訪組報道: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龍子明於兩會提出關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大學」的提案,建議國家教育部牽頭,集中全國教育資源,與香港高校合作,以建設新的大灣區世界級大學;他亦稱香港人才可促進大灣區的創新科技發展。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龍子明於提案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他指出,在三大世界級灣區的創新發展歷程中,世界級高校均發揮了知識創新的「源泉」作用。他以三藩市灣區說明,該灣區擁有5所世界級研究型大學,包括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其中2所進入世界100強。

  龍子明引申道,從科技支撐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缺少世界級研究型大學,僅香港擁有4所國際性大學。全國的211工程大學和985工程大學,廣州只有5所和2所,深圳只有一家。他說珠三角地區的高等教育(如不計算香港),比起長三角、京津冀地區有着非常巨大的差距。他稱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但缺乏世界級大學,故有需要在當中建設世界級大學。

  龍子明又稱,2017年7月簽署的粵港澳大灣區框架合作協定中,重要定位之一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他點出,從廣東打造「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有緊密關係;在廣東省啟動高水平大學、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的基礎上,一方面可逐步推動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發展成為中國頂級乃至世界級優秀大學,另一方面建議由國家教育部牽頭,集中全國教育資源,並且與香港高校合作,建設新的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大學。

  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可借鑒紐約灣區的經驗,嘗試政府主導支持基礎科學長期研究、企業主導進行應用創新短期研究的模式,實現基礎科學創新和產業化創新雙贏。

  此外,香港在科技研發、智慧財產權和相關的專業投入有相當的經驗,有5所大學都排在全球100強之內,香港的科研人才也非常豐富,擁有43位原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本地香港的工程科學園和香港科學園擁有近100位的院士。他稱建設新的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大學,可以利用香港這些人才的優勢,與珠三角的應用科研和生產基地有機結合,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科技發展。

  陳仲尼建議優化「煤改氣」

  【香港商報网訊】本報兩會特派採訪組報道: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除關心香港情況外,亦關注國家的環境政策。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陳仲尼建議優化國家的「煤改氣」安排,包括按部就班實行政策、國家向低碳經濟轉型、加強監督力度、教育民眾等。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主席陳仲尼於今年兩會中,提出關於「優化『煤改氣』政策安排」的提案。他提到2017年底的冬天,「煤改氣」政策因沒氣或限氣問題導致東北民眾受凍,可歸納為以下的原因:

  第一,基礎配套應用未能趕上政策推行。他稱於2017年3月,國家推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實施冬季清潔取暖重點工程,要求改用天然氣供暖;但是由於工期太緊,許多地方未能按時完成煤改氣進度。

  第二,禁煤區一刀切,低估用量,天然氣供應缺口大、價格瘋漲。他引申道,工業企業以及民用天然氣需求量的急劇增加,加上天然氣生產原料減供,加劇了天然氣供應緊張。

  第三,政策未及完善,企業被迫停產。民用天然氣不足的情況下,政府宣布天然氣供貨商要以供給家用為優先,令工業生產大受影響,導致許多地區和企業不能正常運作及被迫停產。

  對此,陳仲尼有一系列建議。一是按部就班,讓政策進可攻,退可守。他舉例,國際能源總署數據顯示,環保政策領先的德國明言要2050年才能停止燃煤發電,避免推行過急。他稱國家可借鑒德國的經驗,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政策推行,保留舊有設施並定期修復,同時兼備新建設的使用。

  二是向低碳經濟轉型。他說在天然氣嚴重供不應求的情形下,建議對「煤改氣」進行科學規劃,加快天然氣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價格機制的進一步理順;國家亦可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潔淨煤、核能及天然氣等清潔能源。

  三是深入解讀「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盡可能利用清潔能源」。

  四是加強監督力度,貫徹落實天然氣產量目標要求。他說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就天然氣產量指標的發展規劃,天然氣產量將由2015年的1350億立方米/年的水平,按8.9%的年均增速達至2020年的2070億立方米/年的水平。

  五是從教育入手,加強教育民眾環保意識觀念,讓他們明白空氣污染將嚴重影響自身及下一代的健康,啟發他們對空氣污染的「危機意識」。

  林建岳籲大灣區一程多站旅遊

  【香港商報网訊】本報兩會特派採訪組報道:粵港澳大灣區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海陸空」全方位交通連接,再加上區內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三地各具特色和優勢,有條件打造成為世界級旅遊區。「香港在大灣區打造世界級旅遊區上可以擔當重要角色。」全國政協委員林建岳在提案中提出,善用香港開放國際化優勢,帶動大灣區的旅遊合作發展;確立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旅遊研究中心、旅遊人才培訓和教育基地。

  在大灣區11個城市中,香港最大的特點是具有高度開放化。林建岳指出,在大灣區旅遊業的發展中,應善用香港的開放性和國際化優勢,發揮大灣區與國際的主要橋樑角色:一方面聯通粵港澳的旅遊資源,利用香港的國際市場進行全球推廣和宣傳;另一方面聯繫國際旅客,尤其是重點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藉此推動大灣區的旅遊合作發展。

  其次,粵港澳大灣區的旅遊合作應以共同推動「一程多站」旅遊為重點工作,推動區內旅遊一體化。林建岳認為,香港不論在國際化程度、入境便利、與外國旅遊市場接軌以至地點及交流配套,都具有優勢,大有條件打造大灣區「一程多站」起始站,以提升大灣區的旅遊吸引力。粵港澳三地應該根據各地的旅遊特色,共同研究「一程多站」旅遊的發展方向,設計不同的旅遊路線,包括「濱海旅遊」、「綠色旅遊」、「文化歷史」等旅遊路線,增加資源投入、簡化簽證簽注手續、提供過關便利等措施,令海外旅客有良好而深刻的體驗,逐步解決目前面對的市場單一、產品不足的問題。

  另一方面,應該聯手展開對外宣傳,推廣大灣區的「一程多站」旅遊。林建岳建議,大灣區各城市應該深化郵輪產業的合作,共同打造「一程多站式」的黃金郵輪旅遊圈,推動大灣區郵輪產業做大做強。香港郵輪旅遊早已佔據亞洲區樞紐地位,有條件成為大灣區郵輪旅遊樞紐平台。

  「大灣區要發展成為世界級旅遊區,必須確立大灣區『全域旅遊』的發展戰略。」林建岳闡述,「全域旅遊」是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發展理念和模式,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用。他建議,在中央主管部門的協調下,建立大灣區旅遊發展統籌機制,負責研究制定規劃,解決大灣區在旅遊合作發展的重大問題,妥善處理各種矛盾和阻礙。

  粵港澳遊艇自由行即將公布

据黄玉山引述,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魏洪涛透露,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将很快公布。

  【香港商報网訊】本報兩會特派採訪組報道:香港代表團昨早審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報告、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報告。國家旅遊局副局長魏洪濤亦來到會場聽取意見。他透露,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政策將很快公布。

  在昨早的小組會議上,共有21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踴躍發言,內容包括稅務安排、旅遊發展、交通、商業牌照審批、教育等。其中,關於旅遊發展方面,有代表希望內地旅遊部門能加強培訓、創造新的旅遊產品、統一收費;有代表提及黃金周時內地高速公路免費導致大塞車;有建議高鐵服務給港更多優惠政策,給老年人和青年人提供票價優惠,吸引更多青年人到內地旅遊,認識自己的國家。

  另外有代表建議將個人遊從現在的49個內地城市,擴展到已開通高鐵的100多個城市,在遊客數量上則建議實行總體配額制。

  國家旅遊局副局長魏洪濤即場回應,會將代表們的意見帶回國家旅遊局仔細研究。魏洪濤說,當局在旅遊方面一向有惠港政策,過去一段時間與香港簽署10項旅遊補充協議,當中包括支持香港旅遊機構參與「一帶一路」旅遊建設、支持香港成為郵輪母港、支持建立兩地旅遊協調機制以完善旅遊服務。

[责任编辑: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