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會現場(香港商報記者 曲直攝)
在昨天人大記者會上,央行負責人就「金融改革與發展」主題回答本報、新華社、金融時報等財經媒體提問。其中,在世界各國都在躍躍欲試推出法定數字貨幣的當前,中國這個移動支付大國能否率先推出法定數字貨幣頗受關注。周小川行長並沒有給出時間表,只透露中國已在研發數字貨幣,到一定程度會進入測試階段。
事實上,在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快速發展之際,世界主要國家央行對法定數字貨幣已進行大量實驗。它們逐漸意識到,唯有發行中央銀行的數字貨幣,才能從根本上有效保障法定貨幣的市場地位,而不是被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取代。國際電信聯盟(ITU)標準局電信標準化部門主管Bilel Jamoussi預測,「不出兩三年,法定數字貨幣即可落地發行。」對於3年多前就着手研究數字貨幣的中國,有些專業人士甚至認為,2018下半年中國就有可能推出法定數字貨幣。
一定程度上,中國有比任何國家更快推出法定數字貨幣的必要性。一方面,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以比特幣為代表各類數字貨幣快速發展,比特幣已經瘋漲了N倍。這充分說明數字貨幣被各方認可,目前一些主流金融機構、投資機構也開始認可它。像日本等國家,甚至已承認比特幣是具有一定貨幣屬性的支付工具。但在去年,中國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文,將ICO(比特幣等首次數字貨幣發行)定性為非法融資。此後,內地數字貨幣交易平台也陸續關停。但數字貨幣不可能因此銷聲匿迹,要想把洪水變為清流,唯有盡快推出法定數字貨幣。日前,央行副行長范一飛表示,推動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勢在必然,法定數字貨幣以國家信用為保證,可最大範圍實現線上與線下同步應用,最大限度提升交易便利性和安全性。他還透露,央行數字貨幣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正在進入新的階段,包括加強法定數字貨幣發行和流通體系的完善性研究。
另一方面,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9萬億美元,2017年或已接近10萬億。與此同時,中國移動支付已呈現雙寡頭分布——支付寶、微信支付,合計達到了92.82%市場份額,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儘管支付寶、微信支付則只是一種電子支付的方式,與法定貨幣是水源和管道的關係,但是,移動支付的旺盛需求和飛速發展,特別是雙寡頭模式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因為私企受宏觀市場經濟影響嚴重,這些資金周轉一旦出差錯,用戶要承擔損失,佔據支付規模越大引發的惡劣影響規模越大。
據周小川介紹,央行研發的法定數字貨幣名字叫「DC/EP」,DC是數字貨幣;EP是電子支付。「實際上電子支付的是什麼呢?支付的東西實際上也就是通過移動通信或者是其他的網絡系統傳輸的數字的東西,並不是紙面的貨幣,所以電子支付本身也是有數字貨幣的屬性。」為有效監管移動支付,國家推出了網聯,以收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形式,來統管理其現金流。這一舉措並未得到社會的認同,甚至被認為是保護銀行傳統業務,這也使得推出更方便於移動支付的法定數字貨幣的呼聲越來越高。
移動支付風靡全國,厲害程度讓外媒感慨「對比中國,美國移動支付像侏儒」。實際上,法定數字貨幣比第三方支付更快捷,最重要的是它更安全。經過去年虛擬貨幣市場和監管的洗禮之後,人們更加有理由期待,在央行主導下,中國法定數字貨幣會加速破冰,並成為移動支付之後又一個中國「新發明」。香港商報記者 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