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十年:我们不曾忘记 也没有停止前行-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汶川十周年 > 最新报道

震后十年:我们不曾忘记 也没有停止前行

2018-05-09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8日消息(记者梁爽)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一时间山崩地裂、生灵涂炭,灾区人民生死未卜。地震发生后,央广军事记者王亮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他是第一个随救援部队进入震中汶川映秀镇采访的记者,并在5月14号发出了全世界第一条来自震中的消息,被听众誉为从震中传出的“生命的电波”。

  十年前,王亮28岁。他说,在灾区采访的17个日日夜夜,他几乎走遍了震中最危险的地段:汶川、北川、青川、绵竹、什邡、彭州、安县、都江堰……回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自己不能从当时的情境中走出来,就像一块石头压在心里。直到玉树地震,他在采访中看到救活了4个人,心里的这块石头才有了松动。

  十年间,我们不曾忘记,也没有停止前行。“作为一名记者,我没有给予他们什么,而是他们给了我源源不断的滋养。”

  王亮跟救援部队“敢死队”乘冲锋舟沿岷江逆流而上挺进映秀(照片由王亮提供)

  有一种不屈叫北川

  5.12汶川特大地震,让世界知道了原本无名的小城北川。如今,老北川地震遗址仍在向世人讲述着逝者的悲伤,不远处拔地而起的新北川县城也在展现着生者的顽强,虽然艰难,但也势不可挡。

  “地震过后,我还和那里的人保持着联系。”那是北川受灾后的第一个冬天,王亮踏上了重返北川的路。

  一处处正在建造的房屋,无不显现着,这里可能是中国最大最繁忙的一处工地。为了了解灾后重建情况,王亮采访了北川县擂鼓镇副书记杜才云。白天,杜才云干练的指挥大家分发过冬物资,夜晚,这位外表坚强的羌族汉子也在承受着他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伤痛。

  “老弟,你知道这个冬天北川什么最好卖吗?白酒!因为北川人身上冷啊,喝酒暖暖身子;因为北川人心里愁啊,借酒浇愁……”那个晚上,北川入冬以来最冷的夜晚,杜云才对王亮说出了压抑许久的心里话。

  他说到了对自己身体的担忧,地震之后几乎每天都是借着酒精的麻醉睡去,再这样下去身体会垮掉的;他说到了工作的压力,百废待兴,从头干起,作为基层干部,需要他做的太多了;他说到了对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基层干部的精神状态的忧虑,心里的一根弦一直绷着,绷得太紧了,再不调整怕有断掉的那一天;他还说到了对北川、对擂鼓、对自己未来的憧憬,他说他想尽快重组一个家庭,不会更多考虑对方的条件,只要懂得彼此珍惜……

  “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坚强,另一条是脆弱。我只有选择坚强。”夜已深,杜才云的眼中泛着泪花,但泪水始终没有滑落。

  回到北川的那一年,王亮看到地震留下的座座废墟仍在,但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已经从垮塌的房屋下、崩裂的石缝中生了出来。

  采访中,一位北川人写的诗至今让王亮印象至深:房屋垮塌还有方砖,站起来朗朗好汉,双手折断还有脚板,有一种不屈叫北川!

  王亮通过随身携带的海事卫星电话接通中国之声直播间,这是新闻媒体从震中发出的第一个声音(照片由王亮提供)

  来自震中的信号,意味着生命的救援

  20多公里,一边是北川新县城,另一边是老北川地震遗址。“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就是如今真实的北川,一股力量正拽着它急不可待地奔向未来,另一种情绪却又把它扯回过去,难以挣脱。”

  灾区人民身处困境的同时,震情也牵动着亿万人心。“作为军事记者,我需要进入震中,把灾区的声音传向外界。”2008年5月14日,成都军区抗震前指决定增援先遣部队,再派300名官兵沿同样路线向映秀出发,王亮成为其中一员。

  那时,脚下走的已经不是路。王亮回忆,当时自己随着部队先乘冲锋舟水路开进,然后再徒步行军进入震中汶川映秀镇。一路上,战士们踩在刚刚因地震掉落下来的巨石上,一旦松动,上面的人就可能从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深的悬崖跌下,葬身湍急的岷江。余震不断、塌方不断、泥石流不断……身背救灾物资的战士们就是在这样“杀出”一条血路来。

  5月14日下午1点47分,在震后将满48小时的时候,终于从震中传出了一线报道。王亮通过随身携带的海事卫星电话连通中国之声直播间,将映秀镇的灾情、部队展开救援以及数百名危重伤员急需转运的消息做了及时报道,这也是全球媒体从震中发出的第一声。

  正是由于王亮在前方的采访报道,使得灾情可以顺畅地传递到后方救灾指挥部,为指挥部部署救援力量提供参考。

  “不到两个小时,一阵隆隆声,就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直升机朝我们飞了过来,所有人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那个时候直升机就是生命之舟。”回忆起这段救援,王亮仍记忆犹新。他说,事后从一位救援指挥将领写的回忆录中得知,正是因为自己第一时间将震中的信息传出去,都江堰的前指才接到了派直升机抢运伤员的请求,并向汶川、茂县、澧县增派100架次直升机,使得重伤员连夜转运到了成都进行抢救。

  一条及时的直播报道,200多个伤员得救了。王亮谈到,这件事让他感触颇深。地震发生时,尤其作为广播媒体,将信息孤岛中的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出去,这远不是一条来自震中的信号这么简单,它还意味着生命的救援。

  王亮随救援部队挺进映秀,战士们在飞落的乱石间行走(照片由王亮提供)

  重访:他们不是勇士 只是没有被生活击倒

  2018年5月7日,王亮重回汶川。他说,这是自己第六次来到北川,但也是第一次走进新北川。

  “这里就像北欧小镇。”这是王亮对新县城的第一印象,道路宽阔,环境整洁,房子全都整整齐齐的马在路边,高低有秩。

  到新北川的第一天,王亮就联系到了当年在地震中采访过的孙莉大姐。“几年前她给人感觉是紧绷的,现在感觉整个人松弛多了。”5.12汶川地震中孙莉失去了父母在内的十几个亲人,当初一直说要带父母出去旅游,因为工作忙,这个想法也将永远成为遗憾。也正是因为这个,孙莉在北川开了一家旅行社,她说要用这种方式纪念父母。

  如今的孙莉经营着旅行社,也剪了短发,换上了隐形眼睛,整个人看起来比几年前要干练很多。孙俪说:“自己现在每天都健身,日子感觉安心了很多,不像原来那么慌了。”

  五年前的北川,山坡上还可以看到因地震造成的道道伤痕,如今,十年时间,王亮感慨大自然的修复能力,郁郁葱葱的上坡上植被成荫。“十年,新北川一片生机,这不仅是自然的力量,也是人的生命力。”

  王亮曾在一组重返灾区的采访札记中写到:十年光景,似乎足以忘记一座城市的毁灭,一个民族的磨难,数十万人的死亡。然而,在劫难面前,没有人能当看客,也没有人能隔岸观火。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你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世者已去,生者坚强。他说采访中遇到的人和事给予了他太多的生活启迪。

  “面对灾难,他们不是勇士,也有过彷徨、困惑、甚至想放弃,但之所以能够走出困境,就是没有被生活击倒罢了。”王亮说,这种坚韧,这种对生活的坚强态度,对于自己是成长,也是恩泽。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