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0周年】在他身上看到「堅強」-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汶川十周年 > 最新报道

【汶川地震10周年】在他身上看到「堅強」

2018-05-11
来源:香港商报

  北川中學參加2018金文泰中學開放日的同學在台上跳起歡樂的羌族舞蹈,與香港同學分享開放日的喜悅。

  【香港商报网讯】說起與北川中學的交往會給金文泰中學的學生帶來什麼,學校唯一兩次帶隊去過北川的科學通識老師容健鴻認為:「這是非常獨特的生活體驗,對他們重新理解自己的生活,重新看待讀書的意義、人生的意義影響很大。」談到對劉亞春校長的印象,在學校開放日一直陪伴北川來訪學生的這位金文泰老師在紙上寫下兩個字:「堅強」。而聖保祿學校校長黃金蓮則強調,「他們(學生)會藉此認識中國。」香港商報記者 金敏華

  鄭太在金文泰最重要的工作

  2009年4月,已經在金文泰中學工作了20年的李瑞華是學校副校長,「多得楊生帶我們上去,那是我第一次見劉亞春校長,當時那些學生仍然是很不安的,晚上一打雷學生就會驚慌地從帳篷里面跑出來。」令她印象最深的是,諾大的飯堂卻沒有什麼人在里面吃飯,「因為陰影猶存,他們寧願打了飯菜到外面去吃。」不過,她仍記得很清楚,「這些同學雖然驚魂未定但明顯地,他們的求知欲仍然非常旺盛。」

  2010年李瑞華接任金文泰校長,這一年在將軍澳官立中學做了21年老師的鄭邵錦嫦來到金文泰中學擔任副校長。「到金文泰中學工作后,李瑞華校長交代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接待北川中學來訪的準備,還有就是在他們來了香港之后,我再帶我們的學生去北川回訪。」從北川學生一下飛機,鄭太就開始接待,「第一天我們在金文泰中學為他們安排了一個歡迎儀式,接着每一天都去不同地方,比如去中上環玩,因為李校長說一定要去孫中山紀念館,他們應了解國家的歷史;然后是石板街,比較有香港特色的地方,接着是文武廟;從山頂下來后帶他們坐渡輪到尖沙咀看維港兩岸景色,我都是帶他們才第一次看『幻彩詠香江』;周末的時候我們的家長義工會一起同行,有的還給我們提供了昂坪360的免費門票;然后帶他們去銅鑼灣逛街,周一去罷海洋公園就去淺水灣探楊先生……」鄭太娓娓道來。

  問李瑞華校長,在跟北川學生接觸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她想了想說:「第一次來的時候,有一個女同學是在地震中失去了左腳的,但是她沒告訴我們,大家都不知道,你知道金文泰中學是在半山的,她好忍得,很刻苦!」李校長的眼圈紅了。

  每天買牛奶和麵包給北川學生做早餐,密切的接觸使得現在還有北川學生跟鄭太保持着聯繫。鄭太提及交流對金文泰同學的影響,「當時我們有6個學生作為接待者,其中一個是陳伯華,后來也跟着我去過北川。他在最后一屆會考的成績是9A1B,他想當科學家,后來進了北大念物理,現在在哈佛讀博士生。」她特別提到,「當時香港都有一些很有心的老師,我們上去北川時發現有一個香港一間中學的英文老師,她原本只是打算在地震后的那個暑假到北川支教,但是她真的很想幫當地的這些同學,所以就留下來了,我們2011年4月上去的時候,她還在那里,可見那個時候很多人都很想幫助北川中學的學生。」

  2016年調往上水官中擔任校長的鄭太感性地總結:「細想在與北川學生的交流過程中,除了感受到他們的純良、感恩心之外,更覺得大自然的威力無窮,可以在幾分鐘里摧毀一切,人是如此渺小,所以更要對世事豁達放開,珍惜所有;又或者天地可以無情,但人間有愛,才可讓北川在災難中重生,成就更美好的今天!」

  事實上,金文泰中學的姊妹除了北川中學,還有北京、廣州、寧波等幾個內地「姊妹」,也有韓國首爾的「姊妹」,但「聯繫最緊密的就是北川中學」,2013年接棒李國佳、李瑞華擔任金文泰中學校長的馮黎妙儀直言,這里面校友的功勞最大,「有兩個關鍵因素,第一是李劍榮校友義無反顧、身體力行地幫我們手,第二因為楊宇杰校友成立了『北川基金』。」

  成立於1926年的金文泰中學今年已有92年歷史,「給我一個最深的感受就是校友,很多校友雖然早已退休,但仍然回到學校幫忙,其實我們是要薪火相傳。這種薪火相傳的文化我都很想通過姊妹交流計劃去讓內地學生看到,可能我這間學校的歷史只有30年、40年,但一樣可以形成這種薪與火的關系。」

  金文泰中學90周年校慶時,北川中學校長劉亞春曾專程來賀。「我跟李劍榮伯伯講,我都會去北川。」馮黎妙儀笑道,「這幾年政府一直在大力提倡姊妹學校之間的交流,如果你有留意,剛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宣布,即將到來的學年政府會給予參與香港與內地姊妹學校交流試辦計劃的學校每年15萬元的津貼,這一資助真是給我們學校好大的推動力。」

  李瑞華先后去過三次北川,2009年4月第一次去的時候,因為吃不慣川菜,基本上只吃米飯。即使今天已是皇仁書院校長,她仍然每年都會跟北川來港的學生見面。

  行俠仗義「李伯伯」

  北川中學和金文泰中學締結為姊妹學校,在兩校歷史上均是很特殊的一頁。「而兩校的交流之所以能堅持這麼多年,一個關鍵的人物就是李劍榮,他是我67屆的校友。畢業后做過小學副校長。」當時,楊宇杰在早先成立的「謝鏡添、梁中昀、楊宇杰基金會」下專設了一個北川基金,用於解決北川學生來香港所需費用。「但是我沒有時間,因為還要做很多其他的事,不可能每一批學生來了都去陪,或者帶香港的學生上去,正好李劍榮退休,我就問他能不能做這件事,李劍榮真的是二話不說,一拍胸口,就接了下來。」

  從第二批來港的北川學生開始,每一批都是李劍榮去深圳,或者到香港機場把這些孩子接過來。「當成是兒子女兒一樣。學生住在青年廣場,他也在那陪住,每餐都一起吃。他這個北川基金義工總裁,是一分錢都沒有,連車錢都自己出,很節約地用我們基金的錢——不是為我省錢,而是省下來錢,就能請多些人來。這麼多年我已不記得他上上落落多少次,他是真正無私的香港教育工作者的典範,雖然他的普通話到現在還是非常不好,但他的心真是非常好,他才是北川基金最重要的人物。」

  在北川中學,「李伯伯」幾乎無人不曉。何以這位70歲的長者樂此不疲?「因為看到他們滿足的表情!當他們第一眼見到青馬大橋,哇!見到維多利亞港,哇!所以原本可以坐地鐵轉東涌,又便宜又快,但我都會選擇坐巴士,寧願多花一點時間,也要讓他們像觀光游那樣看到香港精彩的一面,雖然辛苦點,但我覺得這樣對他們更加好。」李劍榮帶孩子們去石澳海灘,看到他們對着大海手舞足蹈,會讓他們脫掉鞋襪踩一踩海水,「我會拍下來,大特寫!」他瞇着眼睛沉浸在回憶中:「他們紀律很好,排隊、集合,唔出聲,有他們的特色。好乖,令你愛上他們,欲罷不能!放不下,很簡單。」

  兩校「姊妹」行動的樞紐性人物「李伯伯」在北川中學校園如進自家院子,時不時會有去過香港的學生飛奔過來敘舊。

  三條秘訣延續友誼

  2011年11月17日,香港教育局和四川省教育廳在成都舉辦有900多名川港兩地學校校長及師生一同參與的「同行萬里」高中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及川港姊妹學校結對儀式。當時,香港學校已與四川省26間中學、4間九年一貫制學校及4間小學締結為姊妹學校。

  「是不是受到北川中學和金文泰中學姊妹學校的影響?我們有沒有在中間發揮一點帶頭作用?我不得而知。那天,劉亞春校長和李瑞華校長再簽了一次姊妹學校協議。這件事令我很開心,做善事不分先后,因為你做了一件大方向對的事,很明顯受到大家認同。」楊宇杰如此表示。

  2016年,川港教育交流座談會在眉山召開。楊宇杰受金文泰師弟、時任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的邀請,在會上做了經驗分享。他提出,要做好姊妹學校的交流活動,最重要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用心而不光是用錢去做。沒有心,這個事是不會成功的。第二,是一群人而不是一個人做。這麼多年來,如果沒有李劍榮,這件事根本就做不成。還有聖保祿學校的校長黃金蓮修女,非常非常熱心,本來她也要跟北川中學簽訂姊妹學校協議,但我們跟她說,還是一個對一個比較好一點,她風格非常高,但是并沒因此減少對北川中學的幫助與支持,每一次北川學生來香港,她都讓他們去聖保祿學校參觀;李瑞華校長在金文泰的時候親自帶北川的同學去長洲島看漁船和岩石,因為她是港大地理專業畢業的,她知道北川的小朋友對於島嶼地質沒概念,她就來教他們這些,現在她成了皇仁書院校長,并不因此覺得事不關已,照樣每年都會來我家跟北川中學學生見面;而鄭太是用心來陪北川學生的,我記得有一年她利用復活節假期,五日四夜陪足珥珥越來越多人參加,是很令人感動的事。第三,一定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汶川地震至今已經10年了,我們簽了姊妹學校協議后,每年一定有交流活動,沒有中斷過。千萬不能做走過場的事情,不要沽名釣譽、個人英雄主義,拍張照片登個報就完了。」

  黃金蓮校長的教育理念核心即為「尋根與展翅」。

  「隱形姊妹」的育人之道

  每年春天雷打不動在淺水灣楊府舉行的金文泰中學「小夥伴」與北川中學訪港同學聯歡派對上,聖保祿學校校長黃金蓮修女照例是座上賓。輪到她上台致辭時,她笑瞇瞇對北川學生道:剛才大家都聽了楊先生作詞的《火鳳凰》,震后北川恰似鳳凰涅槃!我希望你們后天在我們學校有一個好的體驗,跟聖保祿同學一起度過一個愉快的上午……去年4月我們有48位同學去了你們學校探訪,今年復活節假期我們會再派52名師生到北川跟大家見面。

  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聖保祿與北川中學雖無姊妹之名,卻有姊妹之實,這正好說明,金文泰中學與北川中學持之以恆地進行姊妹學校互訪交流,放在香港與內地日益密切的學界往來背景下絕不突兀,更非孤例。皇仁書院校長李瑞華就介紹,其實該校與北京的姊妹學校101中學之間也能保持每年互訪的交流頻率,只是像聖保祿或者金文泰這樣,選擇一所位於中西部災后重建的少數民族地區學校作為定期交流對象,并將之恆常化,更需要一份超越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教育目的之外的心意、情誼,以及背后的理念支撐。

  「其實在楊先生來之前,香港的聖保祿學校校長黃金蓮在2008年11月就來過我們學校,當時她已經在四川走了好多地方,也是想為災區的學校學生做些事情,有些學校就希望她給錢就走人,她覺得這個不是太合適。來到當時還在長虹培訓中心的我們學校時,她問我需不需要幫助,我說需要,就提出通過她的學校把我的英語老師提升一下,因為512對我們教師隊伍的破壞很嚴重,結果一說就得到了她的支持,她就想做類似這樣的教師培訓的事情。」北川中學校長劉亞春回憶說。那次,他和黃金蓮校長擬定每月選派兩名英語老師赴港接受英語語音訓練,并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和運用信息科技等教學法。自此以后,聖保祿學校每年暑假或聖誕節期間,除安排英語老師或加拿大籍教師到北川義教外,還接待來港學習的四川教師。「今年暑假,我們又有一批英語教師去香港接受聖保祿學校的培訓,這個也是楊主席他們出資金來支持。」劉亞春補充道。

  問Sister Margaret,跟北川中學同學的交流會給聖保祿學校的學生帶來什麼?「他們會藉此認識中國,跟那些同學做朋友。單純地說愛國是很空泛的,你要到那邊去服務,自然就會愛那邊的人,明白他們的需要,為他們做貢獻。」

  黃金蓮校長強調,這便是聖保祿教育的牽連兩極——尋根與展翅。「我們覺得你應該認識自己,自己是誰,從哪里來,我們就是一個人,一個中國人,當然如果他們是教徒,就又多了一重教徒的身份;然后你怎麼樣面對世界,『展翅』需要的技藝,一邊是國際通行的商務語言——英語,一邊是先進的資訊科技,掌握這兩個技藝可以讓你翱翔,尋根與展翅其實代表了聖保祿學生今日的身份認同及隨着我們所選擇的道路,達致我們的明天。」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