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後的川港十年情谊-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汶川十周年 > 最新报道

汶川震後的川港十年情谊

2018-05-11
来源:

  5月,汶川迎来地震十周年的日子。距四川千里之外的香港,同样未有忘记这一天,汶川地震10周年慈善图片展、“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由灾害管理到防灾减灾”论坛等活动赶在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陆续举行。一场重大灾难之後,是港人持续支援的十年,也是川港两地关系愈加紧密的十年。

  山河破碎,血浓於水

  十年前的汶川,山河破碎,8.0级的地震使得?多生命陨落,举国哀痛。血肉相连,全国同胞纷纷伸出援手,香港更深度参与救灾与重建;更令人感动的是,十年以来,香港对汶川支援并未间断,结出丰硕成果的同时,也让两地间互动深入每个角落。

  位於映秀镇的震中纪念馆,以影像、实物、模型的形式将地震的前後面貌集中呈现,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次灾难。其中展区“大爱无疆,同舟共济”,更表达对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各界支援的谢意,一张张代表性的照片勾勒出香港对灾後四川的鼎力相助。

  汶川地震造成众多伤者,让他们得到有效治疗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心系灾区的香港特区,很快将卫生系统重建项目纳入政府援建的重要内容。

  在特区政府的资助下,大量香港医疗人员很快赶赴灾区,以义工身份开展治疗。为进一步提高效率,特区政府耗资超过2亿元人民币,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援建川港康复中心。中心於2013年初落成。

  据介绍,该中心至今已帮助过超过1万名需要康复治疗的地震伤者,很多得到香港医生的支援。部分要截肢及安装义肢的,会根据需要不定期在中心接受治疗。

  中心主任医师李怡对记者表示,香港的援助不仅体现在设备和资金上的雪中送炭,还体现在持续的技术指导和人员交流,他们带来新的理念,使中心的医疗水平大幅提升。

  四川省政府的统计显示,十年间,香港共援助卫生项目64个,建筑规模48万多平方米,购置医疗设备3100馀台/件。项目覆盖了11个地震受灾市(州)、40个县(市、区)。

  重建家园,携手同行

  汶川震後十年,面对亟待重建的家园,香港的援建工作也陆续展开。据统计,香港共向灾区援建60所学校,新增学校校舍88.64万平方米,累计毕业37万人;建设医疗用房37.5万平方米,22所医院得到升级。在交通、社会事业等方面,香港也不乏贡献。

  得到重建的不仅仅是人类的家园。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中,记者看到,数十套大熊猫圈舍错落分布。几支憨态可掬的熊猫聚在一起,有的懒洋洋睡著午觉,有的在树上顽皮远眺。

  然而在十年前,可爱的熊猫们却面临家园被毁的困境。强震使得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熊猫家园”遭受重创。正是在香港援建下,新基地选址神树坪兴建。该基地动物管理部部长李果介绍,卧龙是大熊猫栖息地,很适合大熊猫的繁育,在此选址让它们有了最舒适的“家”。

  2016年,基地建成开放,并宣布对香港市民永久免费。如今,园内熊猫已由最初的12支增长到55支。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早前便曾先後赠予香港2对大熊猫,受到港人广泛喜爱。熊猫也成为川港两地交往的重要“使者”。

  这些,仅仅是香港援助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08年汶川地震後,香港援助100亿港元支持灾後重建,援助项目190个,并於2016年全部完工,受益人口约2000万人。

  四川省发改委项目办主任方曦介绍,在各项目建设过程中,香港特区政府和同胞高度关注援助项目建设工作。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经常深入项目现场,从专业的角度为项目选址、规划设计等各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合作升级,共拓前路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本月10日率领代表团访问四川。此前她已透露,在此期间四川与香港将会成立川港高层合作平台,并在成都举行首次会议。

  新平台的建立,可谓水到渠成。两地一直以来透过不同合作机制开展合作,包括灾後重建过程中的港澳援建协调的机制、泛珠合作平台等。而今,两地合作也迎来新阶段。

  方曦认为,川港合作领域相当广泛,在金融、商贸、旅游、科创、基建等各方面都在稳步推进过程中。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与合作愿望,也有著较强的资源互补性。相信未来川港合作将会进一步深化。

  诚如其所言,两地合作空间广阔,新的合作机遇也不断涌现。在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于滨看来,对於同以美食著称的两地,餐饮或许便是双方下一个交集。

  为弘扬川菜文化,四川省政府日前正式提出《四川省促进川菜走出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于滨表示,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其中不能缺失川菜的位置,更多四川餐饮品牌进驻香港市场,将是川菜“走出去”重要的一步。

  从原材料蔬菜供港,到成熟的川菜品牌进港,四川餐饮界希望将最地道的川味带给港人。于滨说,这一目标如果成功实现,必将是一个互利共赢、双向增收的选择,也将为川港合作增添又一个重要的领域。

[责任编辑:鍾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