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办:推動“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香港商报

中联办:推動“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

2018-06-28
来源:人民日報

堅持和发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推動“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去年6月29日至7月1日,習近平同志視察香港並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表達祝福、體現支持、謀劃未來,為香港发展注入強大正能量。一年來,新一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人士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團結奮斗、開拓進取,香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呈現新氣象,社會形勢開始出現令人鼓舞的積極變化,今天的香港風更清、氣更正、人心更齊了。在習近平同志視察香港一周年之際,重溫習近平同志視察香港時的重要講話,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對于我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的重要指示,推動香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兩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生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和實踐偉力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國兩制”是中國共產党人為解決历史遺留的台灣、香港、澳門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舉。這一偉大創舉從中國現實國情出发,將唯物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中求同存異的和合理念有機結合,創造性提出了在統一的國家之內,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個別地區依法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一偉大構想以超凡的理論視野和政治魄力豐富和发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政治文明的獨特貢獻。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如果‘一國兩制’的構想是一個對國際上有意義的想法的話,那要歸功于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历史唯物主義,用毛澤東主席的話來講就是實事求是。”正是由于牢牢紮根于中國土壤,充分汲取馬克思主義的智慧,“一國兩制”一經提出就展現出指導和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強大力量,並在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由偉大構想變成生動現實。習近平同志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党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它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貫徹,它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彰顯!”“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正是對這一重要論斷的生動體現和有力證明。

  運用“一國兩制”解決历史遺留的香港問題,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和實踐性。習近平同志在視察香港時指出,“按照‘一國兩制’偉大構想,香港實現了和平回歸,改變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動干戈的所謂定勢,這在古今中外都是很少見的。”采用“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和平解決香港問題,符合內地人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和香港同胞保持資本主義制度、生活方式不變的願望,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彰顯了中國共產党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复興的初心和使命。人心民意的極大凝聚,使“一國兩制”由偉大構想逐步變為中國政府對台灣、香港、澳門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並在香港、澳門基本法制定後形成系統的制度安排和法律規定,更在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成為一種崭新的政治實踐和管治模式,為人類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香港“一國兩制”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功,有力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党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是解決历史遺留的香港、澳門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門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回歸以來,回到祖國懷抱的香港已經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复興的壯闊征程,其自身特色和優勢得以保持,中西合璧的風采浪漫依然,活力之都的魅力更勝往昔。在國家支持下,香港成功應對亞洲金融危機、非典疫情、國際金融危機等一系列風險和挑戰,本地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4萬億港元增加到2017年的2.7萬億港元,年均增長3.4%;男女平均壽命分別達81.3歲和87.3歲,雙雙躍居世界第一;連續24年被國際權威機構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所有這些都雄辯地證明,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要成果的“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生命力,完全經得起历史的檢驗。

  “一國兩制”理論和實踐的不斷豐富发展,深刻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和時代性。習近平同志在視察香港時指出,“作為直轄于中央政府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從回歸之日起,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這表明,不斷推進香港“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已經成為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党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党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崭新課題”,到党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上升為新時代堅持和发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方略,既充分體現了我們党對“一國兩制”規律性認識的不斷深化,也標志著“一國兩制”實現了由國家統一理論與實踐到國家治理理論與實踐的历史性飛躍,深刻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新時代新征程中不斷與時俱進的開放性和時代性。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開創新時代香港工作新局面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新時代,中國共產党人仍然要學習馬克思,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港澳篇”,習近平治港治澳思想和方略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科學回答了新時代香港和澳門工作“怎麼看”和“怎麼干”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做好新時代香港和澳門工作的根本遵循。特別是習近平同志視察香港時向全世界鄭重宣示,“我們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為新時代香港“一國兩制”事業賦予了崭新的历史使命和更高的政治定位。我們要認真領會、深入實踐“兩個建設好”的總體要求,將其轉化為推動香港“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的強大力量。當前,應重點把握以下几個方面。

  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把人民幸福作為新時代香港工作的出发點和落腳點。習近平同志在視察香港時強調,香港特區政府“要以人為本、紓困解難,著力解決市民關注的經濟民生方面的突出問題,切實提高民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讓香港、澳門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复興的历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習近平同志在日理萬機的繁忙工作中始終關心關注香港同胞的安危冷暖、所思所盼,為香港同胞送來濃濃暖意。新時代,我們要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支持香港发展經濟、改善民生,積極研究出台便利香港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不僅要惠商,更要惠民、惠青,使香港同胞與內地人民同享新時代新征程中的巨大機遇和紅利,更好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思想,積極推動香港融入國家发展大局。習近平同志在視察香港時指出,“发展是永恒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又明確提出,“香港、澳門发展同內地发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发展大局”。他還就在港24名兩院院士來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发揮內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優勢,為香港和內地經濟发展、民生改善作出貢獻,是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題中應有之義”,並迅速部署出台中央惠港科技政策,直接助力香港創科事業和經濟民生更好更快发展。新時代,我們在推進香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過程中要高度重視解放和发展生產力,使香港在融入國家发展大局中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產力,進而逐步解決香港長期積累的一些深層次問題。支持香港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找准國家所需和香港所長的結合點,積極對接國家发展戰略,充分发揮自身獨特優勢,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互利合作,建設共同家園。

  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建設的思想,著力发展愛國愛港主流文化。習近平同志在視察香港時指出,香港“對國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傳有待加強”;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堅持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增強香港、澳門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在中西文化交融的香港,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的培育尤其需要增強文化感召力。我們要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支持特區政府開展國民教育,以中華文化為紐带促進香港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引導香港同胞尤其是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讓愛國愛港的核心價值和光榮傳統薪火相傳。

  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充分发揮香港在推進“一带一路”建設中的特殊重要作用。習近平同志在視察香港時指出,“香港是重要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是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的重要中介,是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服務平台”。在人類交往的世界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廣泛、各國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緊密的今天,“一带一路”建設作為我國積極促進國際合作、推動世界各國共同发展的重要舉措,為香港在國家支持下放大自身優勢、拓展國際經貿聯系提供了廣闊舞台。我們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認識支持香港參與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設的重大意義,推動香港進一步发揮區位優勢、先发優勢和現代服務業專業化優勢及人文優勢,在金融和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與航運、經貿交流與合作、民心相通、加強對接合作與爭議解決服務等領域積極作為,從而在助力國家发展的過程中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包容和諧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责任编辑:鍾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