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评论五之三:發展是解決問題的金鑰匙-香港商报

系列评论五之三:發展是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2018-06-28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

  東方之珠,熠熠生輝;香江之畔,燈火輝煌。香港從當初開埠時的一個小漁村到亞洲四小龍,再到國際金融中心、世界級大都會,正是依靠著一代又一代港人艱苦奮鬥、不斷發展不斷前進,才創造了今日一番成就與面貌。

  凝聚著香港精神的《獅子山下》唱到「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如今我們處在一個全新的時代,面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度轉變,面臨著本地社會諸多深層問題與分歧,要想繼續書寫與傳承那不朽的香江名句,辦法依然只有一個,那就是摒棄爭拗與矛盾,抓住機遇謀發展。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所言,發展是永恒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他說「少年希望快樂成長,青年希望施展才能,壯年希望事業有成,長者希望安度晚年,這都需要通過發展來實現」。習主席的講話高屋建瓴,為港指明了前行的方向,給出解決問題的答案,值得深思。確實,香港能擁有今日的國際地位和經濟體積,不就是踏踏實實發展建設出來的嗎?而要滿足不同階層市民的需求,也只有靠不斷發展才能解決,只有香港整體發展好了,才能有更多資源與底氣改善民生,市民才能生活更幸福。

  更何況,香港如今外部面臨全球經濟的轉型調整、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創科成為發展趨勢,內部又受產業單一、市場狹小的限制,挑戰與壓力不小。縱然經濟基礎好、家底豐厚,如果不能凝神聚力謀發展,彌補經濟短板,卻還要陷於泛政治化漩渦與爭執內耗,或者滿足沉溺於過去的輝煌成就,結果只會不進則退,被世界發展潮流越拉越遠,競爭力越來越弱。這一年來香港之所以有積極新變化,呈現新氣象,形成新態勢,根本就是抓住了發展這把金鑰匙。林鄭月娥在總結半年政府工作時就強調:「香港不能再食老本,等運到,要與時俱進、務實聚焦發展,勇於開拓創新,才能保持和提升競爭力,造福市民」。

  誠哉斯言!時不我待,香港不能再食老本,等運到。一方面,我們擁有眾多極具競爭力和獨一無二的「老本」: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與國際化接軌的專業服務、世界一流的教育與科研等,這些都是香港的優勢,是我們要不斷鞏固提升之處,也是我們發展的基礎。另方面,也要清楚認識到自我不足與短板之處。產業單一、創科發展落後,新經濟增長點未培育出來,市場狹小,土地欠缺、成本高昂等等,這都是要重點改善之處,也是未來發展方向。如何發展?自身要不斷努力、彌補不足外,也要善於合作開拓、借力發展。

  港人有福,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有國家一直不遺餘力的支持。隨著國家發展蒸蒸日上,經濟不斷轉型升級,挺港助港之策越來越強勁。一年來,中央明確提出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戰略,助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出了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措施。不久前,按習主席指示,財政部、科技部公布鼓勵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允許國家科研資金「過河」香港使用,助力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這一切都為未來香港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與保障,讓港人可以分享更多發展紅利,正正體現了習主席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以及對特區政府「滿足香港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的要求。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日前會見林鄭月娥時指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豐富了「一國兩制」的實踐,而最根本的一條,是發展成果要讓香港、澳門及粵港澳大灣區全體人民共用,促進香港地區長期的繁榮穩定。

  本港更要善於及時抓住、珍惜這些發展的大好機遇。現時,不少港人還沉浸於緬懷過去那段香港經濟騰飛的黃金歲月,其實大家更應呼喚的是那一段歲月裏團結凝聚、共同努力、艱苦奮鬥的精神與氛圍。只要將這種拼搏發展的「獅子山精神」繼續傳承發揚光大,利用好「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一心一意促發展,在新的時代,再打造一個香港黃金年代也不會遙遠!

  (慶祝香港回歸21周年 重溫習近平視察香港重要講話系列評論五之三)

[责任编辑:鍾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