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堅持以發展為前設-香港商报

吳桐山:堅持以發展為前設

2018-07-04
来源:香港商报

  記得去年「七一」,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大會講話中提出了「四個始終」: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觀乎過去一年香港社會的變化,在把握「一國」和「兩制」關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上取得了明顯進展,社會政治環境也逐漸走出泛政治化困境。在此基礎上,在本屆政府餘下任期內,必須堅持以發展為核心。只有讓港人分享到發展的成果和榮光,「一國兩制」事業才能行穩致遠。

  過去一年,經過中央和特區政府對憲法和基本法的宣講,特區政府和司法機構秉公辦理,「港獨」、「自決」的氣焰有所收斂。尤其是在選舉中明確確認書制度,堅決不讓分離分子進入政制,以及司法機關對梁天琦等人作出公正判決,彰顯特區政制有效維護「一國兩制」。剛剛過去的周日,「民陣」所辦的「七一遊行」參與人數不及預期,很好說明了港人對憲法、基本法的認識加深,社會氣氛明顯好轉。

  但香港人要謹記,習主席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強調要讓港澳同胞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這背後有一個道理:就是只要堅持發展,讓市民群眾享受發展成果,制度才能行穩致遠、社會才能和諧穩定。「第一要務」這四個字說明,如果沒有發展,恐怕之前獲得的成果還是難以長久的。而當下香港社會的問題就在於,對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認識還不夠深,力度還不夠強。就以當下正進行的「土地大辯論」為例,特首林鄭月娥和運房局局長陳帆,日前都表明填海是可行方案,但馬上遭到反對派、環保組織和社區組織的抨擊。

  土地大辯論是為了發展

  其實,「土地大辯論」所論者,是如何發展好香港的土地資源,在中短期和長期,各種土地選項如何有一個更優的組合和次序罷了。海是要填的、農地也是要開發的、郊野土地也是要發展的,問題只是如何做得更好。但在某些人眼裏,卻有意地把「土地大辯論」歪曲為「要不要發展土地的辯論」,無論何種土地發展選項,他們都站出來反對。而且這些人還倒打一耙,說政府預設立場讓大辯論失去意義。恰恰相反,是這些人歪曲了「土地大辯論」的意義。

  無論是改善民生還是發展經濟,土地都是不可或缺的資源。大家細看這些反對者的論調,他們在反對的同時,並不提出建設性的替代方案。環保保育分子只為動物代言,說什麼填海會影響白海豚成長,那香港數以萬計兒童住在房內,難道就不影響兒童的成長嗎?他們可不管。地區組織就提出在本區填海會影響交通和區內居民,那請問去哪區填海不影響當區居民呢?他們可不管。為反而反的反對派更不說也罷。這些反對者完全為自己個別利益代言,置社會的整體發展於不顧,他們才是不負責任,才是「說風涼話」。

  「一國」是本,特區政府對分裂分子要直斥其非;那發展是「第一要務」,特區政府對盲目反對發展的消極態度,同樣要站出來直斥其非。陳帆局長實在沒必要因為被人罵兩句就說什麼「個人意見」,而應該理直氣壯地說一句:「土地大辯論」的確是有前設的,這個前設就是發展,無論是何種土地選項,都必須為香港的長遠發展服務,如果有人想藉此辯論要不要發展這種偽命題,那不論也罷。

  回顧習主席提出的「四個始終」,是一體的,缺一不可。堅持「一國兩制」、堅守憲法和基本法,更不能忘記堅持發展,三者都是不容挑戰的大是大非。作為中央對港全面管治的主要抓手,特區政府必須要有更大的勇氣和魄力,以香港長遠利益為依歸,堅定推行每一項發展事業。普羅市民也要為自己和子孫後代負責,勇於站出來對個別利益團體說不。學研社成員 吳桐山

[责任编辑:鍾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