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大会筹备组一片忙碌景象,电话声此起彼伏,海内外人才报名参会的热情满溢。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14名院士确认参会,251名“千人计划”专家报名参加。还有140家国内知名金融投资机构,70家世界一流人力资源机构,以及600多个海内外人才项目将汇聚太湖之滨,共襄盛举,共绘蓝图。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自去年“才交会”活动举办以来
高层次人才携带项目、资金
来锡创新创业
已成为一道持久而靓丽的风景线
并释放强大的“磁场效应”
去年底,无锡成功突破万亿元GDP大关。今年上半年,无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10%,位列全省第一,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15.84%。人才集聚与产业强市间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引领无锡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走出去”接轨世界
坚定“以产聚才”招引理念
无锡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才史。
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65万人,高层次人才11.7万人,海归高层次人才1.2万人,在锡“千人计划”专家246人,“双创计划”人才429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8%、位居全省第一。
成绩斐然,而决策层头脑异常清醒:“区域人才竞争风起云涌,不进则退。”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无锡在人才国际化、人才支持力度、加强载体建设等方面仍大有可为。
去年“才交会”活动落幕后,我市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求愈加强烈,东进上海、北上首都、南下广州,成功举办“江苏招才月”暨“百企千才高校行”等系列国内活动。后又马不停蹄地迈出国际化步伐,远赴美国波士顿、旧金山,英国伦敦,爱尔兰等地,开展城市宣传、政策推介、人才对接、项目洽谈等活动。
“我们试着用外界的目光重新审视无锡这座城。”
一名人才工作者以在波士顿、旧金山两场推介会为例。他说,在深入了解无锡烙印在骨子里的“工商基因”后,海外人才纷纷用“惊喜”两字表达对无锡的热爱和向往。当时现场就有141人与无锡企业达成用人意向。宋涛博士领衔的生物医药研发团队更是主动找上门,表达要求把团队迁到无锡发展的意愿:“无锡雄厚的产业基础,就是最好的揽才名片。”
思路一变天地宽。招引人才拼优惠、拼金额的时代已经过去,无锡“以产聚才”的理念在实践中崭露头角。作为无锡历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华虹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对人才的吸附力十分惊人,一期招聘规模就达2000人,预计三年净增就业15万人。而跟着PNP来到中国的美国无针注射项目负责人Ron Lowy表示,相信能孕育出药明生物这只“独角兽”的无锡,也能帮助他的项目实现医疗器械商业化,“期待能与无锡本地企业在合作中衍生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全球通”精准对接
人才、项目、资本竞相汇聚
6月14日,中瑞生物医药海外孵化器在瑞典诞生,计划未来3年内,引进10个瑞典生物医药项目到江阴高新区落地转化。
成立于2011年初的江阴贝瑞森,为何要选择这一时间节点建立海外孵化器?“这是国际合作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贝瑞森的创始团队包括了瑞典著名科学家,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从瑞典等国家引进高端人才和相关项目落地。期间,瓶颈也日渐暴露:瑞典科学家不能每天留在无锡进行研发,大部分在海外已经成家立业的高端人才无法安心来锡创新创业,海外孵化器应运而生。
“人才招引不能拘泥于形式上的落地。”江阴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端人才在海外孵化器工作,不来无锡也能为无锡所用。据介绍,该孵化器在筹备的一年多时间里,已成功引进了瑞典两院院士、皇家工程院副院长的纳米多空吸附材料项目,并在江阴成立了江苏迪思瑞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去年9月,新公司的首款产品于杭州首发。
海外孵化器是我市人才工作精准对接的一个缩影。以去年“才交会”活动为起点,无锡在招引人才的同时,更注重通达全球的“架桥”“搭台”。
“伦敦科技周”来了,作为欧洲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盛宴,创办以来首次踏上中国大地,首站便选择了无锡。全球科创孵化器“鼻祖”PNP来了,点燃中国创新创业激情的PNP夏季峰会首站亦放在无锡。赋能长三角经济圈的"GIFT"创新资本峰会也来了,并把启航的首届活动留给无锡。海内外业界“大咖”们竞相将人才、项目、资本汇聚太湖之滨,催生出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一揽子”暖心服务
激发“以才促产”不竭动力
顶尖人才要用顶尖服务来留住。今年4月,在锡高层次人才接到这样一张“心愿单”,栏目名是子女心仪的小学,空白处由人才自己填写。如何实现人才子女入学的心愿?市区两级联动,将收到的心愿单制成一张张任务单打包解决。已经收到心仪小学入学通知书的高层次人才为此纷纷点赞,直呼“来对了”。
“住房成本高不高、子女入学难不难、医疗资源是否紧张、出入境方不方便?”人才来无锡扎根都会关心这些“门槛”问题。以“零上门”为目标,我市给出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核心关键词在于“简”。“我们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专设绿色通道。”相关人士介绍,我市已建成统一的政务服务网,从过去的“面对面”审批,转变为现在的“不见面”审批,实现限时办结。这些便捷、暖心的服务,让人才真切感受到“留在无锡干事创业安心、舒心”。
面向未来、面向国际,无锡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努力提升资源供给水平。无锡协和双语国际学校发展稳健,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启动招生;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后,无锡医卫界在打造名医、名科、名院上奋力“加速跑”……在给高层次人才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为社会事业人才在锡扎根发展搭建了广阔舞台。
史东方,5月刚从“圆梦中国”海外精英路演活动上获得8000万元A+轮融资,决定来锡“大干一场”。“创新创业最需要的支持,就是对接资本和市场,”他表示,这轮融资将被团队用于治疗痛风新药在全球临床推进工作,以及其他管线产品的开发。
“来这里发展,不只是为了感谢无锡搭建的平台,更是看好无锡对人才项目精准、专业的服务。”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向朋友、同行推荐无锡,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引领更多“金凤凰”飞到无锡这片热土筑巢繁衍。(记者 郭寅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