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新区(新吴区)6月12号发布推进高质量产业发展、高层次对外开放、高效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无锡高新区将成为产业更集聚、结构更合理、竞争优势更明显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先行区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资料显示,去年该区外资、国资、民资、公众资本“四轮驱动”,引进SK海力士二工厂、中电海康无锡基地等超100亿元项目3个,海力士M8、欧司朗光电半导体二期、迪哲医药等超亿元项目71个。完成到位外资12.66亿美元,蝉联江苏省各开发区第一;其中制造业完成到位外资8.2亿美元,同比增长24.24%,创建区以来最佳业绩。如此的高起点上,未来发展如何谋求新超越?
高质量产业发展以“亩产论英雄”
综合运用财税、产业、金融、土地、人才、贸易等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向高质量产业领域集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形成资源利用效率高、要素密集程度大、生态容量适度、全要素生产率国内领先的产业结构。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生命科技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新兴产业,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为全区未来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资源利用效率更高。至2020年末,工业亩均税收在2017年的基础上提升25%,新达产项目亩均税收不低于50万元;全区万元GDP能耗在2017年的基础上下降12%。产业集群更有影响。至2020年,形成产值千亿元以上支柱产业集群2个(其中产值2000亿元以上1个);产值500-1000亿元新兴产业集群2个;现代服务业对GDP贡献突破600亿元;未来产业初具规模。龙头企业带动更明显。至2020年,培育销售超100亿元企业12家,超50亿元企业40家,超30亿元企业60家。
高层次对外开放的“首善区”
抢抓国家新一轮“外资新政”战略机遇,积极用好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等各类国家级牌子,策应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新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长三角腹地和高铁、高速、运河港口,以及无锡地铁3号线、4号线、市域快轨S1线等区位交通优势,紧紧围绕全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与新汽车、生命科技、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扩大利用外资质量水平。重点解决和突破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功能短板,积极拓展服务业对外开放新阵地,全面提升综合保税区口岸服务功能,进一步营造国际化优质营商和人居环境,同步推进国际医疗、国际教育、国际金融、国际社区等功能配套。推动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精简统一高效的服务体系。
奋力打造国际化先进制造示范区、总部经济集聚区、口岸枢纽核心区和亲商服务首善区,确保利用外资、对外贸易、总部经济、口岸开放、园区建设等开放型经济功能形态持续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到2020年全区外资外贸外企量质并举,新批协议注册外资60亿美元以上,实现到位外资40亿美元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量达到500亿美元规模;奋力实现“四个100”目标:即累计引进集聚各类世界500强内外资企业突破100家;外资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集聚各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企业各50家。
高效益科技创新催生“ 独角兽”
针对科技创新中的引才留才困难,协同创新渠道不畅,项目孵化成功率较低,科技金融创投和创新专业服务扶持精准度不高等问题,探索人才引育、产学研合作、项目孵化和企业培育精准服务的新方法、新措施,畅通创新路径,扫清创业障碍,打破成果转化壁垒,生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通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效益倍增。引育研发机构数量不少于75家,认定各类市级以上研发机构30家以上,其中认定省级研发机构不少于10家。引进科技企业2000家以上,新增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0家以上,累计省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500家,外资企业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比例达20%,高新技术企业数占火炬列统企业总数比例增长50%。
以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培育为重点,遴选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的行业小巨人、单打冠军。瞄准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集中资源、增加有效投入,在创新投入、人才引进、产业化载体供给等各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全力培育具备核心技术能力、比较优势明显的科技企业,形成一批具有高成长性和国际竞争力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并购重组、联合发展,借力新三板、中小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壮大,加快形成上市集群。(来源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 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