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今日通車運營。
記得曾聽到過記者前輩的一句話:「大眾的狂歡日,就是記者的受難日。」從記者的親身經驗來看,這句話某種程度上確實是真的——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當天,記者在早晨五點就被主辦方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叫醒:早晨六點十分,所有前往參與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的記者就必須在酒店大堂集中進行安檢,並乘坐班車前往儀式現場。
帶着惺忪的雙眼匆匆吃過早飯,拖着沉重的設備來到安檢處,才發現已經有一眾媒體行家早就在酒店大堂等候安檢,準備搭乘班車——「RunLikeAHongKongJournalist」,果然早已經成為了行業的標桿。經過核對記者證和回鄉證、設備檢查、隨身物品檢查等一系列環節,班車終於在早晨七點左右出發前往港珠澳大橋。
大巴從酒店出發,先經過珠海情侶路,帶着大家遠眺港珠澳大橋的海景,然後再經過與澳門毗鄰的珠海城鐵站,接着就拐進了港珠澳大橋的珠海段連接路,從拱北口岸區域入口進入珠澳人工島。跟隨着「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的指示牌以及「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宣傳標語,班車僅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就抵達了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大廳。進入大廳,寫有「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的背景板早已矗立在大廳中央。而在背景板前方,則設立有十幾個為主禮嘉賓準備的沙發座,以及總數為800個左右的紅白兩色座椅。
八點鐘左右,第一批來自香港的代表就抵達了儀式現場——一眾港府官員、立法會議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商界名人先後進場,引得在場的港媒記者連連按下快門,現場一片熱鬧的氣氛。隨後,澳門、廣東方面的嘉賓以及來自中央政府的官員和嘉賓亦先後入場。由於嘉賓不允許帶手機入場,不少嘉賓便來到記者區前,招呼相熟的媒體記者或朋友,為他們留下這一刻珍貴的紀念。
作為國家級的重點工程,哪一位中央領導人會為工程主禮,一直是不少港媒猜測的話題。答案在九點半左右最終揭曉:在現場嘉賓的掌聲中,國家主席習近平現身儀式現場,並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並排走入儀式現場;在他們身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與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並排交談走入現場;接着入場的,則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丁薛祥;來自香港的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和梁振英以及來自澳門的政協副主席何厚鏵緊隨其後。無須贅述,如此高規格的嘉賓卡司,就已足見中央對港珠澳大橋的重視程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先後在儀式致辭。而典禮的高潮,無疑是習近平主席親自登台,宣布港珠澳大橋開通的一刻:「我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在全場嘉賓經久不息的掌聲中,習主席及其他各部門領導先後進入港珠澳大橋進行巡覽。
「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和您一起橋接未來!」50多位出席儀式的港珠澳大橋建設者代表,似乎還意猶未盡,並在儀式現場喊出這句激動人心的口號。相信在他們的人生中,一定會和記者一樣永遠銘記:2018年10月23日,珠海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這一個見證奇迹誕生的時刻。
【特写】珠海市民樂見大橋通車
珠海市民见证大桥开通。
23日早上,剛入秋的珠海剛剛下過一場小雨,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到市民到現場見證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的熱情。7點多鐘,記者趕到現場時,不少珠海當地民眾和港澳同胞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民眾匯聚在一起,站在九洲港上橋口入口處遠眺大橋珠澳口岸。大家懷興奮而又自豪的心情,等待大橋開通儀式的舉行,在現場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京滬高鐵之後又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從2004年3月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成立,到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再到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到建設前後歷時14年。通車後,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從3個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這對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保持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特別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三地成功創立的完整的大橋工程決策體系,對未來大灣區整體基礎設施建設是極為寶貴的財富。
來自西安的騎行愛好者劉先生一個月前從西安出發,騎車趕到珠海,見證了大橋通車儀式的舉行;他自豪地向記者表示,大橋的總工程師蘇權科是從自己家鄉長安大學(原西安公路學院)公路系橋樑與結構工程專業畢業的。
記者還從現場採訪到一名來自澳門的市民,精神矍鑠的老人家提起大橋讚不絕口,他說港珠澳大橋開通後,從澳門再去香港或者內地其他地方就會方便許多。在現場商報記者與來自香港的媒體同行也一起交流了對港珠澳大橋的看法,大家一致認為在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巨大利好的加持下,香港定會把握機遇,將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優勢發揮到極致。
特派記者 劉深、陸紹龍、李振陽